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北京絨花(絨鳥)代表性傳承人蔡志偉 妙手生花

2023-01-25由 中國青年網 發表于 漁業

小鳥的外形怎麼寫

數九寒冬,北京市懷柔區楊宋鎮仙台村的一個絨花製作工作室裡,依舊生機盎然:盛開的牡丹花旁,一隻蝴蝶翩翩起舞;憨態可掬的大熊貓大口吃著鮮綠的竹子……

這些生動的作品出自蔡志偉之手,作為北京絨花(絨鳥)代表性傳承人,他已在這個領域裡打拼了20年。

“製作絨花的很多工序,靠的是手指上的功夫”

從藝以來,蔡志偉對做絨花最深的感受是“手藝是‘磨’出來的”。“製作一朵絨花,需要煮絲、染色、劈絨、拴拍子、剎活兒、攢活兒等10多道工序,都是細緻活。”蔡志偉介紹,比如煮絲,煮的時間短了蠶絲會硬,長了又沒有彈性,時間、火候全靠經驗來把握。

最難的是剎活兒,左手捏一根小絨條,勻速緩緩轉動,右手用大剪刀快速修剪,左右兩手上下飛舞,彩色桑蠶絲末紛紛落下。原本圓柱狀的絨條,變成了兩頭尖、中間鼓的形狀。“剎活兒做得好,成品才能惟妙惟肖。”蔡志偉說。

拴拍子、搓絨條也要勤練,許多手藝人每天拴兩三塊拍子、搓幾百根絨條。“製作絨花的很多工序,靠的是手指上的功夫。”蔡志偉說,隨著技藝的熟練,手中的絨條自然會更加“聽指揮”,呈現的作品也會活靈活現。

“當作品在手中誕生時,那種成就感旁人難以體會。”蔡志偉說。2010年,蔡志偉被評為該專案代表性傳承人,他的絨花作品《國色天香》《蛻變》等先後在“工美杯”北京傳統工藝美術大賽中獲獎。

“只有讓更多年輕人喜愛,絨花才有持久的生命力”

兔年春節前夕,蔡志偉在線上直播間裡製作一款頭飾,長長的兔耳朵綴以紅色小花,萌趣十足,引發了不少觀眾點贊。

“非遺也可以很時尚。”蔡志偉說,“只有讓更多年輕人喜愛,絨花才有持久的生命力。”蔡志偉一直在努力探索發展絨花這門技藝,在他看來,現代審美髮生了很大變化,需要對傳統絨花技藝進行創新,創作出更符合時代潮流的作品。他製作出比牙籤還細的絨條,並嘗試將絨花與花絲等技藝相結合,這樣製作的成品精緻小巧,更適合日常佩戴;他與時尚設計師聯手,製作的一系列耳飾、髮箍、髮簪,讓人耳目一新;他還與一款手遊合作,製作了一款可愛的絨兔,讓玩家在數字互動體驗中感受絨花技藝的精妙。

蔡志偉的絨花作品也綻放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唐花飛雪”頒獎禮服的帽子上,圓帽上一前一後鑲嵌的兩朵絨花格外雅緻,在設計、製作過程中,處處蘊含著他的巧思。

透過顏色漸變模擬光影效果呈現出立體感,是絨花的一大特色。按照傳統的染色工藝,紅色由深到淺會呈現出深棕、正紅、桃紅、橙色、薑黃等色彩變化。“但冬奧頒獎服全身僅紅白二色,必須做到紅而不豔、漸變不黃。”蔡志偉說。

染了十幾個版本,蔡志偉始終不滿意。他突發奇想,嘗試用中國傳統繪畫中常用的礦物染料來給桑蠶絲上色,終於染出了深深淺淺的正紅色。6個人,20天,蔡志偉和工作室成員手不停歇,最終制作了200多朵絨花。“有機會讓全世界欣賞到絨花獨特的東方美,這是我們的榮耀。”蔡志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