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中國年輕人過年迴歸傳統愛上“趕大集”

2023-01-23由 新華社 發表于 漁業

過年的時候有大閘蟹嗎

新華社濟南1月21日電(記者王陽、袁敏)精緻的膠東大餑餑,新鮮的乳山牡蠣、海虹一個人都拿不過來,各式年貨裝滿了後備廂。臨近過年,21歲的返鄉大學生李楚雲專門驅車從山東乳山市城區來到農村趕大集。

海陽所大集位於乳山市海陽所鎮海陽所村,已有數百年曆史。這個集市以農曆為準,逢二和逢七擺大集,以海產品、農副產品和基本生活用品交易為主,沿用傳統經營模式,在道路兩側陳設攤位長達2000米。

人頭攢動的民眾,賣力吆喝的商販,熱氣騰騰的小吃攤位,象徵吉祥的春聯,堆成小山的衣服鞋子,琳琅滿目的土特產……在受訪的青年人眼中,趕集帶來濃濃的年味。

“小時候我跟父母逛過大集,對這種民俗很有感情。最近發現,趕集成了我們同齡人的時尚。不少朋友在社交媒體上曬出照片、影片。”李楚雲說。

中國年輕人過年迴歸傳統愛上“趕大集”

這是1月13日在山東省乳山市大集上拍攝的春聯攤位。

新華社發(受訪者供圖)

尋找民俗大集,制訂攻略,打卡、懷舊、逛吃……記者在社交平臺搜尋發現,趕集相關的短影片和攻略數以萬計,有的附有詳細的攻略以及網紅攤點的介紹,吸引年輕人按圖索驥。

一眾“網紅”食品和人物受到年輕網民關注:臨沂大集上5元一碗的麵條、日照大集上賣豬肉炒餅的70歲大爺、棗莊大哥的羊湯攤位一天賣出3只羊……社交平臺上,相關短影片點贊、評論、轉發量數以萬計。

傳統大集何以打動年輕人?人情味是關鍵。在山東東營市墾利區黃河口鎮的集市,19歲的楊陳露在糖人、花餑餑、大閘蟹中感受家的味道。2022年7月,她離家上大學,第一次感受到鄉愁。放寒假回家後,她突然愛上了趕集,在社交平臺上這樣寫道:“熟悉的香氣、熟悉的叫賣聲,鄰里之間見面還打聲招呼,這都是家的幸福!”

中國年輕人過年迴歸傳統愛上“趕大集”

1月16日,楊宏龍在山東省東營市墾利區的西雙河大集遊玩。新華社發(受訪者供圖)

記者在墾利區的不少集市看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和城裡人穿梭其中。23歲的楊宏龍是墾利街道西雙河大集的常客,與周圍滿載而歸的遊客不同,他手上只拿著半支糖葫蘆、一副春聯。“趕集是我的放鬆方式,因為這裡有火熱的生活氣息。”他說,“在這裡慢悠悠地閒逛一圈,能讓我心裡感覺安穩、幸福。”

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孫佳山說,傳統大集是地方文化的時空儲存體,凝縮了傳統文化的過去和現在,反映著地方風俗、習慣、方言等特色文化和生活方式,折射地區經濟發展狀況和社會面貌。

除了新媒體助力和青年參與,中國地方政府也在“趕集熱”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多地政府推出積極政策恢復和擴大消費,挖掘農村地區消費潛力,打造各類集市文旅品牌。在山東,政府打造的“黃河大集”成為增強經濟活力、傳承傳統文化的新載體。

大學生李佳誼這個春節專程到農村大集進行紀實攝影,並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他眼中的春節民俗。在李佳誼看來,從“漢服熱”到“趕集潮”,新一代中國年輕人正成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講述中國故事的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