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國產“資料糧倉”長啥樣?它們是如何建設運營的?

2023-01-14由 北青網 發表于 漁業

樣衝是什麼樣子的

國產“資料糧倉”長啥樣?它們是如何建設運營的?

糧有糧倉,水有水庫。數字經濟時代,人們日常工作、學習、社交、消費、交易等行為會產生海量資料,這些資料的儲存和運算也離不開“糧倉”“水庫”。作為“資料糧倉”的資料中心,不僅支撐起佔全國GDP近四成的數字經濟,還將中國技術和中國產品帶上海外市場大舞臺。

國產“資料糧倉”長啥樣?它們是如何建設運營的?在海外市場表現如何?

“空調”得用綠色低碳的

冬夜,位於北緯40度的河北省懷來縣,寒風呼嘯。王棟森全副武裝,帶著除冰工具來到頂樓,快步走向冷卻塔。

“夜裡太冷,熱氣從這兒散出,遇冷後結冰,不及時處理就會影響散熱,還可能引發故障。”王棟森告訴記者。

王棟森是秦淮資料集團總部基地資料中心的一名運維工程師,他和100多名運維同事,晝夜不停地守護著總部基地資料中心上萬架機櫃中的伺服器。得益於他們的悉心呵護,高密度伺服器有序執行,遠在千里之外的使用者刷影片、看直播,體驗流暢,不亦樂乎。

外面寒風獵獵,機房裡則是伺服器和風扇嗡嗡作響。

“冷卻是資料中心安全平穩執行的重中之重。”秦淮資料設施運維總監韓寶良說。“就像在手機上打遊戲,時間久了會燙手、卡頓,伺服器高頻執行時也會產生巨大熱量,散熱不好就可能會‘宕機’,必須想辦法給伺服器降溫。”

家裡熱可以開空調,資料中心熱了也離不開空調,可資料中心是耗電大戶,給伺服器降溫,得用綠色低碳空調裝置,以減少電力消耗。

韓寶良告訴記者,選址是關鍵,除了遠離地震帶等安全因素之外,還要考慮氣候因素,選在氣候涼爽區域可以高效利用自然冷源、降低運營成本。在懷來,一大批龍頭企業資料中心落戶,與其冷涼的氣候密不可分。

另一方面,資料中心在不同算力場景和業務模式下綜合運用多種先進冷卻技術,可以實現更好的冷卻效果。

行業內有個能耗評價指標PUE,即電能使用效率,是資料中心消耗的所有能源與IT負載消耗的能源之比。PUE值越接近1,表明非IT裝置耗能越少,即能效水平越高。

“我們總部基地資料中心用上了間接蒸發製冷、水冷、無水冷卻等技術,冷卻塔就是水冷技術的一部分。”韓寶良說,“這個園區的年均PUE達到1。17,能效水平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再如騰訊。歷經多年積累,騰訊雲資料中心已完成四代技術迭代,其自主研發並擁有完整智慧財產權的最新一代T-Block資料中心PUE不高於1。3,每年可為一座擁有30萬臺伺服器的園區節電約2。5億千瓦時。

伺服器最耗電,但PUE值無從體現。藉助強大的研發能力,騰訊一邊降低自研伺服器能耗,一邊藉助大資料演算法最佳化伺服器排程和運營方式,提高用電效率,讓資料中心更綠色節能。

資料中心行業高速發展,綠色低碳東風勁吹。秦淮資料、世紀互聯等第三方廠商,騰訊、阿里巴巴、快手等網際網路企業,以及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運營商,均在依託科技手段加快資料中心綠色化步伐。

資料顯示,2021年全國資料中心耗電量達2166億千瓦時,約佔全國總耗電量的2。6%,支撐起佔全國GDP近四成的數字經濟。

“我國早期資料中心建設相對粗放,資料中心利用率和能效偏低,近幾年,在國家政策引導和開放資料中心委員會(ODCC)等平臺推動下,我國資料中心逐步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中國資訊通訊研究院雲計算與大資料研究所副所長李潔說,“透過採用新能源、液冷、高壓直流等技術,部署智慧化管理平臺以及完善精細化運維管理體系,我國資料中心能效水平大幅提升,運營管理和服務能力不斷提升,更好地滿足業務需求。”

突然斷電也不怕

生活中,用電高峰期電力供應不足或線路故障都會導致臨時停電。資料中心耗電量巨大,又往往24小時不間斷執行,難免會遇到各種突發狀況。

“突然斷電怎麼辦?”

面對記者的疑問,韓寶良很有信心:“我們有雙保險,電池系統和柴油發電機系統最大程度保證電路穩定。”

來到總部基地資料中心配電室,記者看到密密麻麻的藍色電池整齊疊放在一排排鐵架上,這些電池先串聯後並聯,接入不間斷電源系統,“一旦正常供電系統出現問題,這裡的電池組就可以立刻切換並接續供電。對這一瞬間的轉換,IT裝置不會有任何感知,終端使用者也很難察覺。”韓寶良說。“但電池系統只能供電15分鐘,自動控制系統會在10秒內啟動柴油發電機,恢復持續供電,整個過程無需人的介入。”

“園區機房巡檢一圈,至少要走3萬步。除了進行常規人工巡檢和日常演練,我們還自主研發了鯤鵬IDC運營平臺,實時監測系統和裝置的執行狀態,自動化響應機制還能實現快速發現、分析、處理故障。”韓寶良說,“截至去年7月,鯤鵬平臺監控總點位近千萬,日處理資料量超50億。”

數字經濟時代,資料中心運維也從手動走向自動化。利用數字孿生技術,騰訊將上百個資料中心1∶1投射到數字全真場景中,實現對超大規模資料中心叢集的集中管理。

“任何裝置出現異常,都能在幾秒內向雲端集中監控中心發出警報,提升處置效率。”騰訊雲資料中心智維平臺負責人嶽上介紹。在確保可靠性的同時,資料中心運維成本相比傳統模式節省80%以上,人力成本節省超50%。

容量管理、裝置健康管理、能耗管理……新型智慧運維工具成了運維人員的貼心“小棉襖”。

“我國資料中心建設和運營企業,在資料中心設施、IT裝置等方面進行了大量技術創新,每年開放資料中心峰會發布50項左右技術規範和白皮書,為這些創新技術的應用推廣起到了重要作用。這些創新技術的應用,有力推動我國資料中心朝著高技術、高算力、高能效、高安全方向發展。”李潔說。

李潔認為,總體來看,在管理和應用方面,中國資料中心與國際領先水平仍有一定差距。近年來資料中心不斷提高對運維管理的關注度,智慧化管理加速發展,但運維管理技術、體系、制度、人員等仍需要系統化、規範化、精細化、智慧化建設和最佳化。

中國產品和技術逐漸走向世界

在全球數字經濟快速發展背景下,資料中心企業競技舞臺不斷拓寬。既有“軟”服務,也有“硬”裝置,中國資料中心企業在海外市場大顯身手。

“中國企業‘出海’需求廣闊,數字化能力建設與完善必不可少。”騰訊雲海外資源規劃經理郭松濤介紹,按照傳統方式,企業需要自建資料中心,部署底層計算、儲存、網路資源,還要日常運維保證系統正常運轉,資金成本高,時間長。

資料中心雲服務商的優勢就在於此。“騰訊擁有多年‘出海’經驗,能在海外提供更快速高效的本地化服務。”郭松濤說,“對於出海企業客戶來說,只需將各類軟體部署在騰訊雲服務上即可。”

以榮耀公司為例,在服務全球消費者過程中,雲上部署必須做到高穩定、高可靠和低成本。“保證消費者不論身在何處都能獲得一致體驗,這需要全球基礎設施的強大支撐。”騰訊雲消費電子行業高階客戶經理王偉鵬介紹。

依託騰訊雲在全球的資料中心,榮耀僅用15天就完成第一批出海業務系統遷移,大大縮短了業務上線時間。

在全球26個地理區域運營100多個數據中心,部署超2800個CDN加速節點——騰訊雲憑藉在彈性計算、儲存、大資料、AI、安全等方面的優質服務,助力出海企業乘風破浪。

作為第三方廠商,秦淮資料畫出了不同的“出海”航跡。

去年10月,在馬來西亞柔佛州,一座超大規模資料中心拔地而起。從荒地到交付僅用時11個月,遠低於當地資料中心專案建設時間。這是馬來柔佛超大規模資料中心(簡稱“MY06”)一期,專案共分3期,建成後將是馬來西亞最大的超大規模資料中心。

交付快,得益於建設模式新。MY06一期所有預製模組由秦淮資料自行設計和研發,在國內預製生產、整合組裝,再整體出海交付。到工地現場,建資料中心就像“搭積木”,速度自然大大提升。

據該專案負責人、秦淮資料集團副總裁李明江介紹,這也是目前中國首次超大規模預製結構資料中心技術和產品的整裝出海實踐,專案取得15項技術專利和1項軟體著作權。值得一提的是,MY06一期專案設計PUE低於1。2,這是熱帶地區能效新突破,在氣候溼熱的馬來西亞殊為不易。

“我國地域範圍廣、氣候環境豐富多樣,在資料中心建設運營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形成了大量具有中國特色、地域特色的產品和技術。”李潔說,“未來需要進一步深化原始技術創新,做優產品質量,針對‘一帶一路’、東南亞等重點海外市場,逐步推廣供電、製冷、IT、網路等技術,持續積累、探索,再逐漸將中國產品和技術推向全世界。”

延伸閱讀

大資料、雲計算、資料中心是什麼關係

大資料是移動網際網路和物聯網背景下的一種應用場景,各種應用產生的巨量資料,需要處理和分析,挖掘有價值的資訊。

雲計算為大資料處理和價值挖掘提供瞭解決方案。大資料無法用單臺計算機處理,需要依託雲計算的分散式處理、分散式資料庫和雲端儲存、虛擬化技術等。

資料中心是雲計算的基礎設施。資料中心分佈在不同的核心城市,輻射到周邊城市,為網路通訊提供基礎支撐。雲計算是在資料中心的基礎上提供的從基礎服務到增值服務的一種閒置資源利用。不論雲計算怎樣變化,必須依託資料中心實現落地。

可以說,資料中心是雲計算的根,雲計算是資料中心的“葉子”,雲計算透過“光合作用”促進資料中心的發展,而資料中心的壯大又為雲計算發展提供堅實基礎。大資料、雲計算、資料中心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

(本報記者 康樸 整理)

(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