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國學《山海經》北三經——彘身八足蛇尾神,一位耐人尋味的山神

2023-01-11由 古蕭問雪 發表于 漁業

為什麼容易長疣子

《山海經》它是中國哲學啟蒙的內燃機,它並不是一部純粹的神話存在。

插圖出自於杉澤的《觀山海》

路線圖出自於徐客的白話彩圖《山海經》

國學《山海經》北三經——彘身八足蛇尾神,一位耐人尋味的山神

彘身八足蛇尾神

國學《山海經》北三經——彘身八足蛇尾神,一位耐人尋味的山神

註解

北次三經:

《北次三經》中記載了從“太行山”到“無逢山”共計四十六座山的地理分佈、山川物產。

它們大致分佈在今天的山西、河北、河南和內蒙古境內。其中為大家所熟知的太行山、王屋山、燕山等。

白話文:

從太行山到於毋逢山,其中“陸山到於毋逢山”這十座山的山神都長著豬身、八足和蛇尾,當地人稱它為彘身八足蛇尾神。

祭祀此山神,需用一塊玉璧在祭祀後埋入地下。

註釋:

祠(cí):指祭祀。

彘(zhì):指豬。

壁:指玉璧。

瘞(yì):指埋藏。

太行山:一說今山西的太行山。

彘身八足蛇尾神:

清代,文人騷客眼中的彘身八足蛇尾神

【清·汪紱】,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編纂的立雪齋印本《山海經存》,彘身八足蛇尾神跟我們認識的豬沒啥區別,唯一的不同是長著八條腿和蛇一樣的尾巴。

此“十神”不是名字,講的是十個山神,這是因為十座山的山神都長這樣。

國學《山海經》北三經——彘身八足蛇尾神,一位耐人尋味的山神

清·彘身八足蛇尾神

彘身八足蛇尾神,為什麼長這樣?

“彘身”,“蛇尾”這兩個特徵還容易理解,因為本身它就是豬,而豬的尾巴與蛇有一定的相似度,筆者認為蛇尾有可能是借鑑了此山系中大蛇的特徵。

“八足”是最難理解的,這完全超乎了常理,說是基因突變不太合適。縱觀“北方第三列山系”,有三條腿的獂(huán),有三足六目的酸與。

我們注意到它的身份是“山神”,它的形象可能就不是完全按照生理特徵來塑造了,大機率參合了祭祀文化和山系中其他神獸的外形等元素。

北方第三列山系:

共計二十個神獸,三兇十六吉一神

凶煞之獸

:製造恐慌的酸與、吃人的肥遺、製造旱災的大蛇。

祥瑞之獸

:像羚羊的(hún)、哨兵【賁鳥(左右)】(bēn)、治痴呆的人魚、會飛的天馬、治療疣子的鶌鶋(qū jū)、以背飛的飛鼠、治癲狂的領胡、雌雄同體的象蛇、治療嘔吐的(xiàn)父魚、治療眼花的【鴣[習鳥 (左右)】(gū xí)、治療嫉妒心的黃鳥、填海的精衛、一目的(dòng)、放毒的師魚、三足的獂(huán)、肛門上長尾巴的羆(pí)九。

山神

:彘身八足蛇尾神。

共計十六座有神獸的山

太行山、龍侯山、馬成山、鹹山、天池山、陽山、景山、彭[囟比 (左右)]山、小侯山、軒轅山、發鳩山、泰戲山、饒山、乾山、倫山、錞於毋逢山。

理論上的位置

根據山海經原文記載,北山第三列山系

首山

太行山理論上的位置在今天的山西與河北平原之間的太行山;

尾山

錞於毋逢山理論上的位置在今天的山西與內蒙古交界處。

國學《山海經》北三經——彘身八足蛇尾神,一位耐人尋味的山神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古蕭問雪

國學《山海經》大荒西經——常羲,她是陰曆的締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