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美的首屆科技創新挑戰賽結束,科學家文化推動科技創新

2023-01-09由 讀創 發表于 漁業

科技美的特徵是什麼

讀創/深圳商報駐佛山記者 段煜第

為期近4個月的美的首屆科技創新挑戰賽(創見大賽)近日收官,大賽吸引了眾多一流高校團隊、科創企業參賽,掀起了一股科創熱潮。該大賽組委會主席、美的中央研究院院長劉前進回顧心路歷程,用了兩個詞:“忐忑”和“使命感”。

忐忑:“冷門”的技術更需要去培育

中國的企業已經發展到了一定階段,需要創新來改變,尤其是改變整個創新氛圍。美的從順德走出來,要引領全國,甚至引領全球,必須有創新。2020年底,美的戰略主軸從“產品領先”改為“科技領先”,雖然只改了兩個字,實際上蘊含著很大的變化。

劉前進解釋,“產品領先”,至少知道什麼是最好的產品,可以去對標,儘管有崎嶇和坎坷,至少知道前面的路應該怎麼走,沒有那麼大的心理壓力;而“科技領先”則需要走一條無人走過的路,需要很深的技術積累,把技術打通。而這不是一個企業想改變就能改變的,需要整個學術圈,特別是後備力量,由衷地去擁抱科技,尊重科技。市面上有很多的創意大賽,或多或少為了流量,為了企業的宣傳。“忐忑”是因為需要調整,因為美的首屆創見大賽選擇了比較“冷門”的人工電子感官,算是一個小眾的“精英挑戰賽”。

劉前進說,人工電子感官是一個“坐冷板凳”的存在,但不能因為它“冷”而置之不理。“當前我國還有不少技術存在短板,中國要在全球科技競爭中取得優勢,就要把短板補起來。”劉前進介紹說,這就需要一個專業賽事進行引導,讓高校乃至社會關注到這一短板的存在。

使命感:科學家文化就是“頂天立地”

比賽過程中,有的團隊一開始就跌入低谷,後來透過硬核技術慢慢爬上來。過程中間表現出頑強的、鍥而不捨的拼搏精神,這就是“科學家文化”。“所謂的‘科學家文化’就是‘頂天立地’,既可以登高也可以落地,或許很難立刻直接與商業化進行掛鉤,但是可以透過賽事鼓勵科學家文化,培養一種土壤讓科創‘生長’。”劉前進稱,這也是美的舉辦這一賽事的強烈“使命感”。

劉前進稱,在美的開放創新體系中,高校也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是創新的主體在企業。”劉前進表示,一項技術是否能轉換成為一個好產品實現應用,仍需要了解市場需求、洞察消費者的企業來“發力”。“這就要求企業要有擔當,在技術方面做投入,引導更多技術走向成熟,彌補企業與高校之間存在的技術轉換‘溝壑’。”

為什麼美的可以研發出全球首例二氧化碳轉子式壓縮機,解決電動車低溫制熱的難題?劉前進說,前提就是有持續的研究投入、健康的研發體系,高層次的人才能夠十年如一日的持續去做,這樣才能突破,這才是中國未來的創新之光。

美的超16000人的研發團隊不斷擴大的同時,未來3年將達到一半團隊做產品開發、一半團隊做底層技術研究的狀態。“有了這個支撐才能保證能做到塔尖一點的技術,然後底下再有一個大的平臺。”技術的突破需要真金白銀的投入,包括全球人才地圖的佈局。未來,在美的,博士會越來越多,院士會越來越多,高頂尖的人才會越來越多。

美的首屆科技創新挑戰賽結束,科學家文化推動科技創新

美的首屆科技創新挑戰賽結束,科學家文化推動科技創新

美的首屆科技創新挑戰賽結束,科學家文化推動科技創新

審讀:譚錄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