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無糖食品”有利於健康嗎?中醫是這麼看的

2023-01-09由 牛媽古法育兒 發表于 漁業

代乳糖的組成是什麼

現在去超市,我們會發現貨架上到處都有打出“無糖”字樣的食品,無糖飲料、無糖酸奶、無糖面部、無糖點心、無糖奶茶、無糖餅乾……,因為無糖,所以不用擔心攝入糖分過多所產生的肥胖、高血糖、高血脂等健康問題,所以廣受青睞。

現在的人控糖意識提升是好事,但是一定要依靠“無糖”食品嗎?這是不是另一個坑呢?

“無糖食品”有利於健康嗎?中醫是這麼看的

首先,先要釐清一個概念,無糖食品並非真的無糖。

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規定,食品中的糖含量少於0。5g/100g(固體)或100mL(液體),即可標註為無糖食品。

可見從規定的標準上來看,標註無糖的食品是可以新增少量糖的。

廣州日報37℃測評小組於2020年曾隨機從便利店裡買了11款處常見的無糖飲品,送到廣州質量監督檢測研究院進行化驗,檢測每款飲品的總糖含量。

檢查報告顯示,所有的樣品總糖量都不是0!,其中有一款汽水的總糖含量最高,為0。31 g/100mL,其餘10個樣品的總糖含量均為小於0。24 g/100mL。

“無糖食品”有利於健康嗎?中醫是這麼看的

雖然不是無糖,但糖含量已經很少了,按理來說,甜度應該也很小,但大家發現沒有,絕大部分標註無糖的食品,甜度都不會減少,甚至會增加。這是為什麼呢?

產生甜味的不僅有糖,還有很多其它的物質,這些能產生甜味而又不屬於糖類的物質,就被稱為“代糖”,也就是甜味劑。這些打著無糖旗號的食物,絕大部分都會新增代糖,否則口感就一言難盡了,自然也不會讓更多消費者買單。

據我所知,目前市面只有一款酸奶是徹徹底底不新增任何有甜味物質的,糖、代糖都沒有,可能連奶製品自帶的乳糖都很少,那個味道除了酸一點,就什麼都沒了,很難引起人的食慾,吃兩口就不想吃了。

所以食品生產商想要有銷量,又想迎合大眾的健康需求,勢必要使用代糖。

常見的代糖有三大類:

像天然糖苷、人工甜味劑等代糖,甜度非常之高,但熱量卻非常低,所以在食品裡只要加一丁點,甜味就能提上來,所以用量會非常少,熱量幾乎為 0,這就是為什麼很多無糖食品還能打出零熱量的旗號。

“無糖食品”有利於健康嗎?中醫是這麼看的

那代糖對身體有什麼影響呢?

即便代糖被各國政府批准使用,但對於它對健康的影響,很長時間以來,西醫界都是爭論不休的。

因為代糖不是糖,因此它也不會像糖一樣進入身體,引起胰島素的波動,所以一些血糖有問題的人,包括糖尿病患者會被推薦可以吃含代糖的食品。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經過大量研究,得出結論:在適量攝入的前提下無糖飲料的攝入不會帶來安全風險,每日40mg/KG的攝入水平非常安全。

而一項發表於《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的報告對66118 名受試者進行長達 14 年的研究調查後顯示,長期攝入含有人工代糖的飲料更易誘發肥胖。

還有一些研究發現,攝入甜味劑會破壞胃腸道中的有益菌群,比如澳洲一項研究證明,人體連續兩週、每天攝入相當於1。2升代糖飲料的甜味劑後,腸道菌群中對人體有益的雙岐桿菌、乳酸菌和擬桿菌種群的水平明顯下降,多達11種致病菌的數量發生了上升,甚至出現了新的致病菌。

“無糖食品”有利於健康嗎?中醫是這麼看的

2014 年《Nature》發表的一個研究發現,無熱量的人工甜味劑,會造成小鼠腸道菌群組成及功能的改變。

而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在《Gut Microbes》發表了《Maternal sucralose intake alters gut microbiota of offspring and exacerbates hepatic steatosis in adulthood》一文中表明,過量的三氯蔗糖可引起腸道菌群失調。

對於這些實驗,我們只是參考就可以了,

畢竟化工提取出來的物質,不經過好幾代人的親身驗證,光憑實驗是很難得出什麼可靠結論的。

而我們更應該從中醫的角度對這件事進行判斷,畢竟中醫已經是傳承了幾千年了。

“無糖食品”有利於健康嗎?中醫是這麼看的

其實這件事從中醫來看,根本不是事兒。

西醫看到的是糖和代糖這種物質,它就得研究這個物質,但中醫看的卻是“味”,只要有甜味的東西,我不管你是糖還是代糖,是天然的還是人工的,都屬於“甘”。比如甜葉菊、羅漢果,雖然從提取出的物質來看屬於代糖,但它們的味,就是甘。

“無糖食品”有利於健康嗎?中醫是這麼看的

甘味入脾,甘淡之味可以養脾,但如果甘味太過,就是一種偏性了,反而會對身體有害。

所以這個西醫爭論不休的問題,拿到中醫這兒就很簡單了,我管你糖還是代糖呢,

只要是淡淡的甜味就能養人,甜味一旦過了,那就屬於“肥甘厚味”了,是會傷人,

增加痰溼,傷腎……。

比如麥芽糖,雖然是糖,但味道屬於那種甘淡之味,那就是養脾的。當然了,也不能攝入太多,吃太多也會增加痰溼,而且如果體內有積滯、痰溼、內熱的情況下也不宜吃,會增加身體的偏性。

不僅甜味如此,酸、苦、辣、鹹都一樣,淡淡的能養人,味道一旦過重,就會傷人。因此中醫向來強調飲食一定要“清淡”。

但是對於很多現代人,“清淡”飲食簡直要了命,食之無味,生活還有什麼樂趣可言呢?怎麼才能健康與快樂兼得呢?

當一個人脾胃變好,口味自然就會變淡,更能享受清淡飲食帶來的快樂,對厚重的味道自然就會生出排斥。

可見清淡之味能養人,而健康的人又能更加享受清淡之味,這是一個良性迴圈,而過重的味道會傷人,身體偏性大的人又能容易沉迷於重口味,從而形成了一個惡性迴圈。

所以想要進入良性迴圈,

無論從清淡飲食開始,還是從養脾胃開始,還是兩者兼顧,都是可以的,只要進入了這個好的迴圈,就會越吃越快樂,越吃越健康!

此外我們還可以從傳統文化上取取經。誰說只有肥宅快樂水才能帶來快樂?要知道很多人開始喜歡喝清茶以後,就再也不喜歡喝飲料了,因為當我們提升了快樂的品味後,自然就不再喜歡低層次的快樂了。就好比當我們能欣賞經典歌曲後,自然就不會再喜歡聽那些口水歌了。

高層次的快樂,都是清淡的,因為它們更多的是養神,而不是隻養七竅。

像傳統文化中提倡的彈琴、下棋、書法、畫畫、焚香、插花、品茶等等,都是很清雅的活動,卻能給人帶來高層次的快樂,頤養心神。我們現代人如果能喜歡上這類的活動,就不會再沉迷於糖類帶來的快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