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最能喝”的山東,為什麼沒有一線品牌的白酒?

2023-01-08由 愛酒人趙斌 發表于 漁業

吻鮠是不是保護動物

在白酒圈,我們經常聽到有人說“山東無好酒”,其實這句話是大錯特錯。山東作為全國“最能喝”的省份,是最不缺歷史悠久的好酒、名酒的。

其實這句話換成“山東沒有一線品牌的白酒”,才是對的。山東白酒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其實是走不到省外去。很多人都好奇,有好酒、愛喝酒,山東咋就沒有一款在全國暢銷的好白酒?

“最能喝”的山東,為什麼沒有一線品牌的白酒?

這背後的原因,有人曾歸結為水土氣候。山東沒有云貴川地區優良的釀造環境,造不出全國人民都愛喝的白酒。

在我看來,這種說法其實是完全不對的——東白酒走不出省跟釀造條件無關,跟酒水本身的質量也沒有很大關係。

最根本的原因,出在產業佈局上。

以貴州為例,出了茅臺鎮這個適合釀酒的風水寶地,成百上千家酒廠產業立馬紮堆。這樣集中產業化的力量,能產生很強的產生叢集效應。

貴州、四川等地出現幾個這樣的“好地方”,就可以透過全省輻射到整個國內市場。

而山東作為全國數一數二的白酒消費大省,很多年前省內幾乎每一個縣都至少有一家歷史悠久的國營酒廠。隨便挑出一家來,絕對稱得上是要歷史有歷史,要文化有文化,要故事有故事。

“最能喝”的山東,為什麼沒有一線品牌的白酒?

從行業佈局的角度來看,這可不是什麼好事。白酒行業的生產力無法形成叢集效應,白酒生產的能量不集中,只是其中一個小問題。最大的問題是,各區縣的各個品牌之間形成了複雜的競爭關係,相互排擠。這其中也產生了不少惡性競爭。

大家把心思都放在小圈子內的競爭上,又哪裡來的經歷合作壯大規模,“一致對外”呢?

當年秦池酒吃了外購基酒的“暗虧”,轟然倒下,敲鑼打鼓慶祝的不是外省酒企,都是周邊的“鄰居”。

“最能喝”的山東,為什麼沒有一線品牌的白酒?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營銷能力有限。

還是用秦池舉例子,上世紀90年代拿下央視標王的秦池酒一度開啟全國市場,成為了面子產品。然而,外購基酒的事情出現後,秦池差點沒挺住。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秦池再也沒有敢花大價錢打過廣告。別說省外了,省內很多喜好白酒的消費者都不知道秦池的存在。

而作為醬酒國標制定參與者的雲門醬酒,也沒有抓住自己的優勢,搞好營銷。

還有芝麻香型的奠基者景芝等,這些有一定實力的酒廠,在全國市場根本就沒有能見度。

這是一個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時代,放棄了線上推廣,是很難走出家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