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衣食無憂,還天天喊壓力大?因為缺少這個能力

2023-01-03由 兒科鮑奶奶 發表于 漁業

月經推遲7天驗孕棒能測出來嗎

《2022國民抑鬱症藍皮書》顯示:抑鬱症發病群體呈年輕化趨勢,50%的抑鬱症患者為在校學生,41%曾因抑鬱休學。

父母常感慨,孩子衣食無憂,為何有這麼多壓力,為何內心如此脆弱?

其實,孩子內心強大,關鍵不在於物質條件是否優渥,而在於其對生活是否有掌控感。

美國臨床神經心理學家威廉·斯迪克斯魯德在《自驅型成長》一書裡指出:新時代的生活削弱了孩子原本具備的壓力應對機制,造成孩子內心壓力的往往不是重大危機,而是持續的失控感。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衣食無憂,還天天喊壓力大?因為缺少這個能力

如何幫孩子擁有掌控感呢?父母可以從下面三點入手。

01.讓孩子為自己做主

電視劇《小歡喜》裡的

宋茜

,辭職專心照顧孩子。

但無微不至關心的背後,是無處不在的控制。

她在孩子房間安了一面玻璃牆,方便監控;高營養的食物,孩子不喜歡也必須吃;孩子熱愛的天文臺志願者工作,她以耽誤時間為由強行讓孩子退出;甚至孩子想報什麼大學,也要聽她的安排。

她的強控制,帶給孩子極大的壓力,孩子因抑鬱長期失眠,離家出走,差一點跳海自殺。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衣食無憂,還天天喊壓力大?因為缺少這個能力

父母總擔心孩子犯錯或走彎路,於是不是如直升機一樣,時時盤旋在孩子身邊;就是像掃雪機似的,幫其清除前方一切的障礙。

然而這樣做,卻剝奪了孩子獨自成長的機會。

正如樊登所說:“當把孩子控制過緊時,我們就會不自覺地淪為解決問題的標準機器,奪走了本屬於孩子們自己的,變得堅強自信、勇敢成長的機會。”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父母越希望孩子未來人生順利,越要給予孩子更多的話語權和決策權,讓孩子在自主選擇做事、改正錯誤、解決問題中,鍛鍊能力,增強自我的掌控感。

02. 給予孩子接納和鼓勵

《爸爸去哪兒》裡面的嘉賓楊爍,對兒子楊雨辰全程都是打擊和否定。

挑選房間時,楊爍選擇1號,楊雨辰選了5號,而5號房間恰巧是條件最糟糕的。隨後,楊爍不停嘲諷指責孩子,讓他承擔選擇“錯誤”的後果。後面他問“如果再選,你選幾號?”孩子則唯唯諾諾回答說1號。

當時的孩子,滿臉的膽怯和不自信。在接下來的環節中,遇到選擇時,他都是怯怯地看著父親。

楊爍在節目裡為自己辯護,聲稱“對兒子應該嚴厲些”,根本沒有意識到苛責對孩子的傷害。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衣食無憂,還天天喊壓力大?因為缺少這個能力

心理學裡有個“特里爾社會應激測試”,工作人員會邀請一些身體健康的人,完成演講和心算任務。在參與者演講和心算時,工作人員不停地否定打擊,自始至終都是消極反饋。

測試結束後,參與者對自己的表現失望透頂,狀態也十分糟糕。前後唾液檢測結果也表明,參與者與壓力相關的激素皮質醇猛增。

很少有人能在持續否定下還能保持自信,孩子尤其如此。父母希望孩子敢於嘗試,勇於擔責,要做的不是打擊施壓,而是接納和鼓勵。

教育學家孫瑞雪指出:“如果你沒有去否定孩子,他會有極好的感受能力,他充分信任自己的感覺,對任何事情都要尋求自己的判斷和理解,最終,他會成為一個極具獨立判斷能力和豐富創造力的孩子。”

父母若能在孩子做錯時,不去指責;在孩子退縮時,耐心鼓勵;在孩子嘗試時,為其加油,那麼孩子的內心會越來越有力量,自然也會越來越有掌控感。

03. 成為不焦慮的家長

曾經有一個加州小老鼠的心理學實驗,來研究母鼠平靜與焦慮對幼崽的影響。結果表明:低壓力水平的母鼠會用更多時間舔舐和撫觸幼崽;其幼崽也表現得更平和,探索外界的意願和能力也越強。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

因為父母的情緒,無論是焦慮還是平和,都會傳染給孩子。低壓力水平的鼠媽媽傳遞給孩子的資訊,是“這個世界很安全”,所以幼崽更有勇氣去主動探索。

反之,焦慮的父母則很難讓孩子感受到溫情和支援,他們更多挑剔、質疑、控制孩子,讓孩子處於高壓和焦慮中。

《小捨得》裡的田雨嵐,被教育內卷裹挾,生怕兒子輸在起跑線上。孩子在這種焦慮氛圍中抑鬱崩潰,考試時出現幻覺,撕了卷子,衝出教室。

而另一個媽媽南儷,從不給孩子施壓,還努力幫孩子化解情緒。雖然女兒歡歡成績一般,人卻很快樂,也更大方。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衣食無憂,還天天喊壓力大?因為缺少這個能力

人生在世,最大的意義,是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被他人安排。孩子也不例外。為人父母,要做孩子的副駕駛,幫孩子看路,指揮指揮,在旁邊做個教練。但是真正掌握方向盤開車的,應該是孩子本人。

家庭的教育方式,決定了孩子的成長速度

兒科鮑奶奶

購買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