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象山,十分海鮮

2023-01-02由 新民晚報 發表于 漁業

五月份吃什麼海鮮最好

象山,十分海鮮

“蜃雨腥風駭浪前,高低曲折一城圓。人家住在潮菸裡,萬里濤聲到枕邊。” 清代詩人陳秉元的詩勾畫出了象山漁港古城的地理特徵和文化特色。永珍山海、千年漁村、百里銀灘、十分海鮮、一曲漁光,遊覽象山,引人入勝的景色很多,我卻對其中的“十分海鮮”情有獨鍾。

“十分海鮮”是指象山人的生活中海鮮無處不在,且是對海鮮品質的讚美。

到達象山的當天下午,在朋友阿助的陪同下,我們來到象山石浦海港古城。進入老街,拾級而上的兩邊是依山而建的建築,一牆一門,一街一巷,一鋪一廊訴說著古城的久遠和滄桑,撲面而來的則是腥味濃郁卻又誘惑十足的海鮮。一家名為“大吃一鯨”的海產品店,門口陳列著鰻魚、黃魚鯗、魷魚乾、風乾帶魚等海鮮乾貨。海風吹來,片片幹海鮮傳出陣陣鮮香。

在與臉色黝黑、長得福相的女店主交談中獲知,她的丈夫和兒子是捕魚的,捕來的新鮮魚獲進入魚市場售賣,賣剩的魚獲則醃製成乾貨。海鮮乾貨頗受遊客青睞,生意一直不錯。得知我們來自上海,她便用當地話說:“搿貨場(這東西)上海人交關(非常)歡喜。”果然我們一行中的阿堯將她的風乾帶魚全部收入囊中,讓人不由自主地想象著這令人垂涎、食之慾罷不能的美味。

翌日下午,我們參加了遊艇捕魚的海遊專案。船行半小時後,船老大通知撒網。在遊艇的船尾,兩個船工放下了網口寬3米,網長約6米的拖網。遊艇劈波斬浪向海的深處駛去。約一小時,船老大下令收網並讓我們一同參與。漁網隨著捲揚機緩緩收起,被拖上甲板,只見網內魚蝦跳動,銀光閃閃,梅子魚、梭子蟹、海鰻、皮皮蝦、白鯧、米魚等盡在網中。這些海鮮雖不是我們親手捕撈,我們卻有一種孩童般的喜悅和“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遊艇靠碼頭後,我們滿載這些捕獲品直奔一家名為“名家名廚”的酒店,請店家為我們加工成菜品。我們大飽口福之際不禁讚美“如此海鮮只應象山有”。老闆十分熱情地為我們介紹起當地食用海鮮的趣事。他說:“女婿來到丈母孃家,丈母孃端出十六碗,十六數字吉利,十六碗陣仗隆重,更是象山人熱情好客的代名詞。”他還告訴我們,現在象山吃海鮮有春季十六碗、夏季十六碗、秋季十六碗和冬季十六碗。每季的十六碗是根據當季最有代表性、最具特色、最鮮美的海鮮品種而定,如5月的大黃魚,10月的石斑魚,12月的油鰻、牡蠣等。十六碗中,每碗鮮字當頭且色香味形俱佳。

“到象山,不能不去‘老太婆麵店’吃海鮮麵。”阿助說。那天中午11時許,我們到麵店時,已不得不在街沿上加座。麵店沒有固定選單,由客人去廚房窗臺的海鮮攤上各取所需,再由老太婆的丈夫老姚裝配並報價格,領了牌號後回座位等,由服務員送上餐桌,流程傳統老土卻流暢高效。我點了九肚魚、梅子魚、蟶子、牡蠣及海蝦。不一會兒,一碗大湯海鮮麵上桌,只見湯清蝦紅菜綠魚肥鮮香撲鼻,吃到嘴裡,一種鮮美無比、爆棚的滿足感油然而生。

趁一波客人離去的間隙,我與老太婆的兒子小姚聊了起來。他告訴我:“老太婆麵店”的名字是媽媽周月英自己起的,已有32年曆史,原來在城內的上進路,因生意火爆,小店不能滿足客人的需要,4年前搬到了現在的地方。每天早上6點營業,海鮮麵每天賣800至1000碗,賣完為止,一般在晚上8點左右打烊。我不禁問道:“客人近悅遠來,生意如此興旺,有何獨到之處?”小姚說:“一是好味道源於好食材,媽媽為此每天凌晨4點就到海鮮市場挑選頭茬最好的各色海鮮;二是海鮮品類由客人自己挑選組合,以‘百味對百客’,而非選單式的‘千人一味’;三是海鮮麵一碗一燒並由媽媽親自掌勺,許多客人就是衝著‘老太婆’廚藝和口碑來的;四是總量控制,每天只賣800至1000碗,以免量多質降。”我又問道:“生意這麼好為何不走開分店、連鎖或加盟的時髦套路呢?”小姚十分認真地說:“我們已有家庭決議,一家人、一輩子、一件事、一碗麵,做最好的海鮮麵並開成百年老店。”小姚的一番話,讓我幡然醒悟,為什麼“老太婆麵店”的海鮮麵讓人口口相傳,且生意經久不衰,成功要訣在於堅持,重在始終如一。這對許多正在創業的人們不能不說是個很大的啟發。(薛全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