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36氪專訪|「星邑空間」創始人王錚:做好連線天地的樞紐,像跑馬拉松一樣對待商業航天事業

2022-12-29由 36氪 發表于 漁業

火箭模型助推器怎麼固定

自從1926年3月16日,火箭先驅、發明家羅伯特·戈達德成功發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液體火箭,人類從此開始不斷突破想象空間的上限,五千年曆史中孕育了無數神話的宇宙太空,從此留下了一個個人類星空探索先驅們的足跡。

2005年開始,為了推動空間探測科學與技術向更前沿領域發展,探索將更多新的理念和演算法融入空間軌道設計,歐洲航天局(ESA)發起了全球範圍的“國際空間軌道設計大賽(GTOC)”,賽事逐漸成為世界航天領域最高水平的專業性競賽,不但代表了空間軌道設計領域的最高水準,還被稱為航天界的“奧林匹克”。

在前九屆賽事中,來自歐美頂級科研機構的戰隊包攬了全部冠軍,NASA下屬的美國噴氣推進實驗室(JPL)更是獲得了其中四座桂冠。

時間來到2019年,第九屆賽事冠軍美國噴氣推進實驗室公佈為新一屆比賽出了道難題“移民銀河系”,題目設想在9000萬年的時間裡,三種不同型別的星際飛船被送到銀河系以將人類擴散到整個星系。

賽事於2019年6月13日凌晨3:55收官,當結果公佈,震動了國際航天界,來自中國的兩隻戰隊從73支代表隊中脫穎而出分獲冠亞軍,堪稱“航天國家隊”的國防科技大學和西安衛星測控中心聯隊獲得了冠軍,而首次參賽,剛剛成立僅一年的國內商業航天初創公司“星邑空間”聯合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組隊斬獲亞軍。

36氪專訪|「星邑空間」創始人王錚:做好連線天地的樞紐,像跑馬拉松一樣對待商業航天事業

星邑指揮控制中心12米口徑天線

儘管已經過去了三年,回憶當時扣人心絃的賽況,星邑空間創始人王錚依然帶著緊張、興奮和些許遺憾:“那一屆的賽題不僅創新性強、而且難度為歷屆最高,在73支參賽隊伍中,只有42支隊伍獲得有效成績。我們和清華聯隊根據題目的任務約束,設計並不斷改進多路徑搜尋演算法,在一個月艱苦的賽程中,嘗試了計算了上千萬條探測路徑,並在賽程的後半段保持領先,直到收官當天凌晨三點才被超過。”

成績只是過往,成立短短四年來,星邑空間腳踏實地的夯實了一個又一個里程碑,現在,已經成為國內商業航天測運控領域的中堅力量。

“今年以來,國內一共發射了83顆商業衛星,我們為其中80顆提供了地面測運控服務。”王錚驕傲的向36氪介紹。

幕後英雄,深藏功與名

2020年,NASA傳奇科學家凱瑟琳·約翰遜(Katherine Johnson)於美國當地時間3月24日逝世,享年101歲。以她和另兩位非裔女科學家為原型的電影《隱藏人物》,曾獲第89屆奧斯卡獎最佳影片提名。

凱瑟琳在NASA工作了33年,期間幾乎參與了美國航天領域每一項重要的里程碑,曾全憑手算火箭和返回艙的執行軌跡,將美國第一位宇航員送入太空。

但由於航天工作的特殊性,長期以來她在工作中的成就,即使家人親友也都無從知曉。

同樣,航天測控也很少有人關注,畢竟它既沒有火箭發射瞬間的震撼,也不像夜空中的星座般輝煌。

“坦率地說,相對於聚光燈下的火箭和衛星研發製造行業,公眾對航天測運控的關注度要低一些,在成熟發展的環境下,這個行業也不是整個產業鏈中經濟附加值最高的部分,但是無論火箭和衛星怎樣發展,測運控都是剛需。”王錚客觀的談到測運控在航天產業鏈中的地位。

我國航天測控泰斗,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榮駿中將曾指出:火箭發射、衛星上天以後,所有的執行管理服務都離不開測控,因此它是整個航天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未來商業航天發展的重要方向。抓好技術基礎,抓好運營,將是未來商業測運控企業發展的兩個很重要的方面。

36氪專訪|「星邑空間」創始人王錚:做好連線天地的樞紐,像跑馬拉松一樣對待商業航天事業

星邑空間指揮控制中心

“我們是連線天地的唯一通道,天地間的資訊傳輸通道只是最基本的功能,測運控同時還承載了大量不同型別的衛星資料在這個平臺上匯聚分發,因此是整個航天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王錚進一步介紹說:“在此基礎上,測運控系統要為使用者提供更復雜、難度更大的衛星和星座執行管理服務,確保衛星安全和正常執行。”

要建立天地間最可靠的唯一通道,基站、地面測運控網路是基礎。星邑空間在銅川和西安建設了兩個任務指揮控制中心,做到了同時執行、功能互備。在東北鶴崗、西北喀什、伽師、西南麗江和中部銅川現已分別部署了7套大口徑天線、具備單波束多目標等功能的地面測運控裝置。從工作頻段、測控模式和技術指標、到站點的地理分佈據已達到了理想的狀況。

截至目前,星邑空間已經為150餘顆衛星提供超過20000圈次測運控服務,在下一階段,其願景是建設覆蓋全球的地面測運控站網,具備服務1500顆衛星、10個大型星座的能力。

36氪專訪|「星邑空間」創始人王錚:做好連線天地的樞紐,像跑馬拉松一樣對待商業航天事業

星邑空間位於各地的大口徑天線裝置

為此,星邑空間正在積極部署測控網二期建設,已有15套大型測運控裝置進入投產研製狀態,預計明年3月陸續出所列裝;其中除一套小口徑箭遙裝置外,全部是7。3米、12米大口徑天線,部分帶有箭遙功能,星邑還在大幅增加機動站數量以提升站網的佈局廣度、密度和靈活度。同時,國內浙東、福建、海南等區域補網建設也有序進行,海外部署已完成了馬來西亞、白俄明斯克、塞爾維亞、阿根廷、紐西蘭站址初選,預期到2024年將實現全球覆蓋。

對於國內航天市場而言,業務的巨大增量既來自於自身能力的提升,也來自於市場需求的旺盛增長,商業航天為這個曾經異常神秘的領域帶來了活力。

厚積薄發,探索商業航天最優解

說到商業航天,美國於2006年首次執行的“商業軌道運輸服務計劃(COTS)”在全球範圍都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COTS 及其後續計劃不但給出了明確的商業航天市場需求,還為創業公司注入專案啟動資金,更重要的是為其提供了關鍵性的技術支援,從而實現了從計劃航天到商業航天的平滑過渡,也成為國際商業航天市場爆發的契機。

作為有著20年航天行業管理與實踐經驗,參與載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導航等重大航天發射測控任務120餘次,先後榮立個人一、二、三等功的航天功臣,王錚對於國內商業航天近年來的發展感觸頗深:“自2014年開始萌芽、2015年醞釀起步,經過七年的發展,國內的商業航天產業仍然處在努力探索、積累沉澱和等待破局的階段。這期間先後誕生過幾百家商業航天企業,與之相關和配套的生產商、供應商、服務商、投資商更是林林總總、不計其數。”

36氪專訪|「星邑空間」創始人王錚:做好連線天地的樞紐,像跑馬拉松一樣對待商業航天事業

星邑空間創始人、總經理王錚

商業航天可以激發更大的創新能動性;可以更好的整合社會資源;可以建立起更高效的供應鏈;可以採用模組化、系列化、組合化方案大幅降低成本。但市場也是一把雙刃劍,身處商業化的市場中,賽道玩家們必須快馬加鞭,將自己的潛能發揮到極致。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回顧航天人一路走來的艱辛,王錚談到:“在這七年間,商業航天企業各自採用不同的技術路線、不同的商業模式、不同的運營風格、不同的發展路徑,有的喧囂過後黯然離場,有的難以為繼謀求轉型,有的步履維艱苦苦支撐,有的堅守初心篤定不移。但是作為航天人,大家有一點共識,都盼望中國商業航天乘風破浪、成長壯大。”

在商業航天的大市場中,應用層的需求呈現量級規模的增長,牽引著商業衛星規模和運載能力不斷邁上更高的臺階,對商業測運控服務的需求也隨之大幅度增加。

對此,王錚詳細介紹:“值得注意的是,隨著衛星製造和運營客戶快速地成長成熟,新增商業衛星的型別加快向應用類衛星和星座轉變,多星組網執行的要求增加,而且星座構型越發的複雜,安全執行的要求更高,測運控任務的複雜度和資料的穩定可靠要求也不斷提高,對高水平商業測運控服務能力的需求更加凸顯。”

國際空間軌道設計大賽中的優異表現充分體現了星邑空間在軟體和演算法方面的實力,如果說建站比拼的是硬實力,軟體則更能凸顯航天測運控的綜合實力。

星邑空間在為客戶提供遙測資料接收、數傳資料接收、遙控指令傳送等基礎服務之外,還包括衛星全壽命期託管、碰撞預警和規避、星座執行控制、衛星任務總體設計,以及衛星變軌策略制定、軌控方案和計劃生成、軌控任務實施和效果評估這些高附加值的服務。

此外,星邑空間還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精度軌道動力學模型和完備的衛星軌道姿態控制技術實現方案及軟體。除了具備衛星軌道姿態計算與控制、軌道動力學模擬、碰撞預警分析等功能之外,近地衛星管道半徑保持控制、高軌衛星的遠地點變軌及維持、衛星星座的部署及在軌管理、航天任務軌道設計等方面均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被快速成長的商業航天市場認可是體現綜合實力的最佳佐證。從成本考慮,低軌道一箭多星在商業航天市場漸成主流,但是對測運控服務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6氪專訪|「星邑空間」創始人王錚:做好連線天地的樞紐,像跑馬拉松一樣對待商業航天事業

測控任務圓滿成功

“今年我們參加了多次一箭多星發射測控任務,對多站接力跟蹤測控、單波束多目標跟蹤能力、初軌快速確定、星座入軌部署等等提出非常高的要求。如果在星箭分離後入境第一圈的弧段內,沒有足夠數量和能力的地面站部署,以及軌道分析計算能力,這樣的工作是無法勝任的。再比如,在今年的一次星座控制任務中,我們的專家團隊為任務量身定製軌控軟體,並且組織工作組在任務現場保駕,與客戶共同設計制定方案對多個衛星實施控制,確保了星座構型部署順利完成。”王錚分享了星邑空間在前沿方向的探索。

在今年2月27日11時06分,長八遙二火箭成功完成一箭22星的發射任務,圓滿將7家不同單位研製的22顆衛星送到指定軌道,創造了我國一次發射衛星數量最多的紀錄。

星邑空間承擔了其中“西電一號”、“巢湖一號”、“海南一號”、“吉林一號”、 “泰景四號01星”等18顆商業衛星的測運控任務。

2021年以來,星邑空間多次執行了一箭多星跟蹤測量控制及數傳接收任務,而這些還不是測運控服務商所面臨的最大挑戰。

承上啟下、挑戰不可能的任務

“其實火箭點火 30 秒鐘以後,星、箭的管理和狀態判斷就都交由測運控來完成了。一直持續到星箭分離、衛星入軌之後,再貫穿衛星的整個生命週期。測運控是航天器升空後與地面的唯一聯絡,是航天器遨遊太空的生命線。”這條生命線是如此的重要,王錚還將其比作“連線天地的樞紐”。

衛星同在各自的軌道上執行,但其功能和用途各不相同,區分開來大致可分為通訊、氣象、資源、偵察、導航五大類。據不完全統計,太空中共有五千多顆在軌衛星,單顆衛星動輒數千萬、甚至還有價值數億的存在,每顆衛星的設計和實際壽命只有五到十年,因此一方面要儘量延長每一顆衛星的使用時間,另一方面要最大程度避免衛星失聯,而這都是對於商業航天測運控提出的更高要求。

提到衛星搶救,王錚自豪地說:“星邑空間是商業航天領域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成功執行衛星搶救任務的公司。”時間回到2019年,某顆衛星已遠超在軌服役壽命期限,技術狀態已不穩定且技術複雜度較高,星邑空間接受客戶委託,為該星制定了專業的在軌管理實施方案,在兩週時間內便實現了衛星遙測實時處理解析和遠端顯示,也是不久後參加國際空間軌道設計大賽的一次賽前實戰演練。同年8月,星邑空間工程師發現該衛星訊號失聯並持續多日,衛星軌道和姿態存在失控風險。應客戶要求,星邑空間技術團隊對衛星實施緊急搶救工作,自9月11日起,按照搶救方案連續跟蹤15天,盲發遙控指令1193條,對星上蓄電池、測控發射通道、測控電源、太陽敏感器、動量輪、速率阻尼、地球捕獲模式等進行操控,盡最大努力調整衛星電源系統負載和在軌姿態,終於在9月26日18:20,將衛星從電源充放電失衡的失聯狀態中搶救成功,控制衛星重新進入正常在軌工作狀態,為衛星研製方和使用者挽回了重大的資產損失。

36氪專訪|「星邑空間」創始人王錚:做好連線天地的樞紐,像跑馬拉松一樣對待商業航天事業

正在執行測控任務

“衛星工程是一個極其複雜的大系統,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都要在成本、可靠和效率之間尋找適當的平衡,對於測運控系統來說,在這種實戰條件下展現出的異常處置能力就顯得格外的寶貴,這來自於團隊的工程經驗、專業水準和敏感度。這種能力,是贏得客戶信任,獲取更多業務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星邑空間能夠不斷髮展壯大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商業航天是一個完整的有機體,王錚對測運控做出了客觀的定位和判斷。

誠然,測運控這個賽道並沒有足夠的光鮮,但它是支援中國商業航天、乃至整個航天事業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測運控中涵蓋了商業航天中真正高附加值的服務,這是一片巨大的藍海有待賽道玩家們不斷探索。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十年來我國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不斷加強,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載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測、超級計算機、衛星導航、量子資訊、核電技術、新能源技術、大飛機制造、生物醫藥等取得重大成果,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航天事業發展,體現的是綜合國力與國際影響力,要加快建設航天強國,由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加快發展商業航天產業是必由之路。

並且,太空空間資源有限,國際電信聯盟對軌道和頻譜獲取採取“先到先得”原則,儘快發展商業航天充實航天力量刻不容緩。

對此,王錚樂觀的表示:“我們綜合判斷中國的商業航天、包括商業衛星的發射數量,在未來兩三年將會有重大突破。星邑空間立足於國家戰略和大背景,且要探索符合市場要求、符合自身特點的發展路徑,形成、鞏固和提高自己的核心優勢。我們的願景,是建設覆蓋全球的地面測運控站網,具備服務1500顆衛星、10個大型星座的能力,打造國家級民商航天測運控平臺,在穩定可靠、靈活相容、精準服務方面下苦功夫,不斷地提升服務能力和質量,從而實現企業的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