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再讀《一雙絲襪》,我讀懂了女性主義和消費主義背後的自然主義

2022-12-28由 羲歌讀書 發表于 漁業

絲襪英文怎麼讀

絲襪,已經是現代女性必備的日用品了。最早的襪子誕生於十五世紀,但第一雙絲襪是什麼時候生產的已經不重要了。 如今絲襪的材質眾多,有包芯絲、天鵝絨,還有萊卡等;款式上有船襪、短絲襪,中筒襪、長筒襪、連褲襪;花色上也是五彩繽紛,有經典的膚色,更有居家男性最愛的黑色絲襪。

現在冬天到了,可愛的小姐姐們最喜歡穿的就是號稱光腿神器的絲襪了。絲襪如此日常,然而對於19世紀美國的一個家庭主婦來說,一雙絲襪卻變得非常重要。這便是美國知名女作家凱特·肖邦的超短篇小說《一雙絲襪》中的故事。

凱特·肖邦是一個頗受爭議的作家,在快四十歲的時候才出版了第一本小說。後期的主要作品有我們今天要討論的超短篇小說《一雙絲襪》等。最後在1899年出版的小說《覺醒》可以說是她的最傑出的作品了。但是這本書對通*奸報以同情的筆調震驚了全美的書評人和讀者。在美國聖路易斯,該小說一度被從圖書館的書架上下架。

在十九世紀末,凱特·肖邦試圖直白地描寫女性在與男性、兒童的關係及她們本身慾望中的感受和情緒,但這一點被認為是冒犯了當時上流社會的讀者。1885年母親去世後,她停止了天主教的實踐並開始接受達爾文主義對人類進化的觀點。在自然而不是教堂中尋求上帝,肖邦大量描寫性與愛的主題。

凱特·肖邦認為在美國當作家們是一種悲哀的事,這都是因環境所致,藝術上的侷限性阻礙了完整且本能的敘述。凱特·肖邦那些挑戰傳統社會行為的小說作品,如《一小時的故事》,被雜誌社、出版社編輯屢次拒絕,然而在半個多世紀之後,女權主義評論家卻是大加讚揚。

再讀《一雙絲襪》,我讀懂了女性主義和消費主義背後的自然主義

今天要講述的超短篇小說《一雙絲襪》雖然沒有像其他小說一樣憤世嫉俗,但這部小說卻是她最受讚揚的小說,也是19世紀到20世紀之交美國文學中最佳小說之一。

文學批評界一直從女性主義的角度對這一作品加以解讀,圍繞傳統的賢妻良母角色對女性的束縛、女性在家庭責任與自我實現的矛盾中的掙扎與覺醒以及女性主體意識的建構等方面展開。也有批評家從消費主義或消費文化對人物的影響和操控這一角度展開探討。

《一雙絲襪》發表於1896年,講的是一位下層階級的中年母親薩默斯太太,意外得到15美元,於是她一連幾天都在盤算著如何為子女們添置衣物。但是當她到了商場後,一雙絲襪喚起了她的購買慾望。之後她一發不可收拾地又買了鞋子和手套,併到一家餐廳吃了一頓飯,還買了昂貴的雜誌以及去劇院看了一場演出。當薩默斯太太從劇院出來等待有軌電車時,她又回到了滿是窘迫的生活現實。

再讀《一雙絲襪》,我讀懂了女性主義和消費主義背後的自然主義

從女性主義角度觀察情節發展, 可以看到, 薩默斯太太是男權社會中的貧困家庭主婦, 像社會所設定的那樣, 她在婚後完全失去了自我,一心撲在孩子身上。在消費意外得到的15美元的這一過程中, 她的自我意識逐漸覺醒。最後, 她希望擺脫家庭的桎梏, 永遠這樣為自己生活下去, 但這種願望在當時的男權社會中是不現實的。

從消費主義的角度來看, 貧窮的薩默斯太太在意外得到15美元后, 本來計劃給孩子們買衣著, 但到商場後, 她禁不住高檔商品的誘惑, 為自己進行了一系列“ 炫耀性消費” 活動。她希望透過購買和穿戴時尚衣著、模仿富有階層的消費行為和趣味, 來扮演富有階層的一員, 以此提高自己的社會身份, 並逃脫婚姻的束縛。但這種逃脫方式是盲目的、徒勞的和虛幻的, 因為它體現的是消費文化對消費者的誘導和操控。

而這兩個角度之間比較難協調。從女性主義的角度會看到女主人公自我意識的短暫覺醒, 而從消費主義的角度來看, 人物則始終處於消費文化的操控之下。我們很難把對消費主義和女性主義的考慮協調為一體。

值得注意的是, 在這一情節發展的背後, 還存在一股與之並行的自然主義隱性程序: 出身於富裕家庭的女主人公在嫁給貧窮的丈夫併成為多個孩子的母親後, 行為舉止和心理狀態變得和貧家主婦一樣。她意外得到了15 美元, 這筆偶然之得給了她一種婚後就失去了的重要感, 但還不足以改變她的心態。

再讀《一雙絲襪》,我讀懂了女性主義和消費主義背後的自然主義

她以貧窮母親的心態盤算著怎樣給孩子們買急需的衣著。到商場後, 她的手無意中觸碰到了精美的絲襪,在外部誘惑和內部衝動之下, 她給自己買了一雙絲襪, 接著又給自己買了婚前穿戴的那種時尚的鞋、手套、昂貴的雜誌, 到婚前經常光顧的高檔餐廳用餐, 還到劇院看演出。

在這一隱性程序中, 佔據中心位置的是個人與環境的關係—環境變化對人物心態和行為所產生的極大影響。女主人公既不代表受男權社會壓迫的女性, 也不代表受消費文化影響的購物者, 而是代表受環境變化左右的個體。作品的情節發展和隱性程序構成兩種敘事動力’ 形成相互衝突、相互制約和相互補充的關係。

這一超短篇小說作品大體可分成三個部分。前面四段為作品的開頭部分, 描述女主人公意外地獲得15美元, 她仔細盤算著如何花這筆錢, 並提到她對待過去和未來的態度。接下來為中腰部分, 即作品的主體部分, 描述女主人公一個下午消費手中15美元的經歷。最後兩段為結尾部分。可以從這三個部分看情節發展和隱性程序的互動作用。

再讀《一雙絲襪》,我讀懂了女性主義和消費主義背後的自然主義

作品的標題是“一雙絲襪”, 這是女性專用物品, 體現了女性的特徵。正是在購買和穿上一雙絲襪以後, 她開始關注自己的身體和需求, 獲得自我意識, 因此這一題目象徵著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

從消費主義的角度來看,“一雙絲襪” 是消費文化的符號, 代表時尚商品對女性的誘惑, 女主人公購買絲襪是她弦耀性消費的開始 。這兩種相沖突的意義在情節中共同起作用, 相互牽制, 產生較強的張力, 也達到某種平衡: 女主人公既受消費文化的誘導, 又在消費過程中獲得了自我意識。

作者在開頭是這樣寫的:

小小的薩默斯太太有一天忽然發現, 自己成了15美元的一筆橫財的擁有者。對她來說, 這算得上是一筆鉅款。這些錢,把她那隻破舊的錢包塞得鼓鼓囊囊的, 讓她感到自己很重要。這種感覺, 她已經許多年不曾享有過了。如何投放這筆資金的問題 , 佔據了她的全部心思。

女主人公曾為富家小姐, 而婚後卻成了貧困家庭的主婦。一般來說, 富家女在變成貧家婦之後, 會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原有心態, 有了錢時,花錢也不會特別謹慎。而受自然主義影響的肖邦則著意描寫人物心態隨著環境的變化而徹底變化。

然而,即便在19世紀末的美國, 按照通常的眼光, 如何花1 5 美元也只是件小事,而在女主人公眼裡, 15美元則是“一筆鉅款”, 如何使用是極其重要的事情。作者使用了“ 投資” 這種正式的詞語, 並且將“ 思考”與“ 盤算” 並置, 同時,將“ 合理” 與“ 明智” 並置, 來強調女主人公對如何花這筆錢的重視和謹慎。

從情節發展來說, 這體現了人物的貧窮狀況和性格特徵。但在自然主義的暗流裡, 這些詞語則有著不同的含義。自然主義強調外在環境、經濟狀況和偶然發生的事對人物的影響。

作品的結尾是由兩小段文字構成

戲演完了, 音樂終止了, 人群依次魚貫而出。像是一場夢做完了。人們向四面八方散去。薩默斯太太來到拐角處, 等候電纜車。

坐在她對面的一個目光銳利的男人, 似乎很感興趣地琢磨起她那小小的蒼白的臉蛋來。他在那張臉上看到的東西, 令他迷惑不解。其實, 他什麼也沒有看到—除非他具有巫師般的能力, 能夠探察出一種深切的願望,一種強烈的渴求, 但願那纜車載著她一直往前走, 往前走, 永遠不停住。

最後的幾句話帶有明顯的女性主義意識, 作品開頭那位一心為了孩子、完全喪失了自我的女主人公在自我意識覺醒之後, 產生了“一種深切的願望,一種強烈的渴求”, 希望能擺脫家庭的羈絆, 為自己活著, 這是對1 9 世紀末美國父權制社會中要求女性為了家庭犧牲自我的社會規約的挑戰。

再讀《一雙絲襪》,我讀懂了女性主義和消費主義背後的自然主義

當然, 這隻能是一種虛幻的願望, 電車會停下, 女主人公會回到家庭,再度失去自我。

在情節發展背後的自然主義暗流裡, 我們看到的則是: 人物對自己的命運無能為力, 生活中沒有選擇, 完全受環境左右, 自由意志不起作用。女主人公想擺脫家庭的束縛, 只能奢望纜車永不停下, 不再回到貧家母親的環境中去。

不知你有沒有看過這一超短篇小說,你的這篇小說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