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新希望總裁“打臉”唐人神董事長:豬肉價格不可能跌至4元

2022-12-27由 新浪財經 發表于 漁業

唐人神為什麼跌這麼厲害

作者:時代財經 梁施婷

新希望總裁“打臉”唐人神董事長:豬肉價格不可能跌至4元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從事生豬產業鏈經營的湖南唐人神集團董事長陶一山近期的一番言論引發了市場關注。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未來生豬行業會出現產能過剩,或將面臨一場災難。陶一山稱,“早已有圈內養豬大戶預測,到2022年,國內肉價將跌到10塊。我更悲觀,屆時肉價跌到4-5塊都是完全可能的。”

不過,在豬肉價格跌到個位數之前,豬肉板塊就率先坐上了“過山車”。

繼9月7日豬肉板塊集體跳水之後,8日的豬肉概念股繼續走弱。其中,新希望股價大跌超過4%,天康生物、龍大肉食跌逾3%,華統股份、唐人神跌幅超過2%,根據Wind資料顯示,豬產業指數在8日跌幅達到1。18%。

據時代財經觀察,僅僅是9月7-8日這兩個交易日,25只豬肉板塊的個股已經蒸發824億元。

豬肉產能真要步入過剩?豬肉價格有無可能回到個位數時代?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副研究員朱增勇在9日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表示,陶一山的觀點不符合產業發展實際。而在時代財經採訪的多位專家看來,目前談豬肉產能過剩還為時尚早。

“4元豬肉論”脫離實際

一名不願具名的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工作人員在瞭解到上述“4元豬肉”的言論時,第一反應就是向時代財經反問:“你是說錯了吧?”

事實上,豬肉的市場價格追溯到個位數的時代,得回到2000年至2005年的時候。

上述業內人士認為,當生豬產能恢復到正常水平的時候,豬肉價格下降20%至30%是有可能的。而從目前農業農村部公佈的最新資料來看,16省(直轄市)瘦肉型白條豬肉出廠價格總指數的周平均值維持在每公斤47。16元。

“產能恢復到正常,基本上是在明年年底,最早是明年9、10月份以後。這只是預期,要結合具體的消費來看,如果消費下降,產能又上去了,價格必然是下降,而且下降的幅度很大。”他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言論中,陶一山所指的4到5元的豬肉價並沒有言明是成本價還是市場價。但無論是成本價還是市場價,這與實際情況都是相差甚遠。

朱增勇指出,自繁自養的生豬成本基本在10至15元每公斤之間。“從市場規律上來講,不同養殖主體會根據整個的市場價格的行情及時調整生產安排。沒有一個養殖主體會在豬價已經低於成本線時,還盲目地擴產。”

陶一山的言論同樣遭到了新希望新任總裁張明貴的質疑。在9月7日的分析師會議上,張明貴表示,市場傳聞的資訊來源是存疑的,而這個背後的邏輯,從從業者的角度來說是經不起推敲的。“豬價一旦跌破20元,甚至再略低一點,跌破了大部分的養殖成本線,擴產的企業和養殖戶大部分都會選擇觀望或者是出清,不可能持續下跌到4元到5元的水平。”

事實上,從今年的走勢來看,豬肉價格呈現波動回落。農業農村部的資料顯示,今年1至4月份豬肉價格仍在高位執行,“五一”之後稍現回落,隨後受天氣影響於6、7月份又出現回升。

統計局在9月9日公佈的資料顯示,8月份的豬肉價格同比上漲52。6%,影響當月CPI上漲約1。74個百分點。從環比來看,豬肉供給有所改善,但由於需求持續增加,價格仍上漲1。2%,漲幅回落9。1個百分點。

農業B2B產業網際網路平臺惠農網資料分析師李彬彬在9月8日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認為,豬肉價格未來會有下降可能,但是能否在明年就會重回10元低位,目前仍有不確定性。“生豬供應恢復時間較長,按這個時間算,到2021年初生豬的產能才能恢復到往年水平。加之,當前豬苗行情堅挺,玉米、小麥等價格也較之前有所上揚,養豬成本全面提升。”他表示。

儘管在前期大量支援復產的政策下,生豬產能已經迅速恢復,但豬肉價格仍處於產能與飼養成本的博弈中。

時代財經注意到,自4月份以來,國內玉米、豆粕等飼料原料價格均出現大幅上漲,飼料企業紛紛上調價格。其中,玉米期貨已漲至2300元附近,漲幅接近30%,創下4年來新高。

華西證券分析師周莎預計,飼用原料的需求增長將至少持續到2022年,在未來2至3年的下行週期中,生豬養殖企業將遭遇“豬價下跌”和“成本上漲”的雙重壓制而異常艱難。

產能20億頭從何而來

時代財經注意到,一方面陶一山表態看空未來兩年的豬肉價格,但另一方面,他所領導的唐人神集團卻在計劃加大生豬產能。

唐人神2019年的年報中披露,該企業2020年底計劃實現母豬存欄16萬頭,爭取2020年計劃實現生豬出欄130萬至150萬頭,2022年計劃實現生豬產能500萬頭,較2021年增長三倍有餘。

在高利潤的吸引之下,不少頭部的上市養殖企業都公佈了各自擴張的計劃。

2020年新希望集團計劃生豬出欄量不低於800萬頭;牧原股份確定2020年計劃生豬出欄量為1750萬頭至2000萬頭,規劃的600萬頭屠宰產能也將於下半年陸續建成投產;天邦股份在7月9日披露的公告中顯示,將投資23。85億元的專案,全部達產後預計可形成12。42萬頭母豬產能,年出欄約310。5萬頭生豬的生產能力。

但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陶一山卻表示,未來生豬行業會出現產能過剩的後果。他指出,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各大養豬企業已釋出的在建或將建的養豬專案規模將達20億頭,而中國豬肉消費僅6。5億頭。

唐人神證券部在隨後的迴應中稱,這是董事長接受媒體採訪(公佈的資料),具體情況還在核實中。

對此,朱增勇指出,“20億頭”的資料需要澄清,這僅僅是理論上的養殖量。“企業的量產是需要過程的,從種豬、飼料、再到育肥。同時,企業也會適時地調整生產計劃。”

事實上,朱增勇認為,6。9億頭的數量已經能夠滿足全國的消費需求。“過去我國對於豬肉的需求高峰在7億頭左右。豬肉佔總體肉類需求約63%,而隨著消費結構的最佳化,特別是禽肉消費量的增加,近年來豬肉在肉類消費中的比重也有逐步下跌的趨勢。但儘管如此,豬肉仍然是絕對的肉類消費品種。”他表示。

據美國農業部的資料顯示,中國在2019年豬肉消費量為4486。6萬噸,約佔全球的45%。但國家統計局釋出資料顯示,2019年生豬出欄量為5。44億頭,同比下跌21。6%,豬肉產量為4255萬噸,下降21。3%。這意味著,現階段我國的豬肉供應還面臨著供給偏緊的局面。

目前,規模養殖企業都在加速擴張。朱增勇表示,規模企業無論從資金、技術、人才,還是從種豬資源來講都具有明顯優勢,所以規模越大的養殖戶平臺恢復得越快。

但目前中國的養殖結構中,規模以下的養殖場仍佔據產能的一半。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在9月8日時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指出:“生豬的生產仍在恢復過程,養殖戶要儘快抓緊時間把生產能力恢復起來。在一兩年之內過剩的可能性還非常非常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