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網眼布上的浦東天際線!72歲上海匠人一針一線記錄浦江東岸鉅變|我家在浦東②

2022-12-02由 新民晚報 發表于 漁業

走網眼橋頭暈怎麼回事

03:17

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出品

【新民晚報·新民網】上海浦東北洋涇橋旁,有一棟三層小樓,走進其中,一幅長1。74米,寬0。8米的《陸家嘴全景》展現出非凡氣勢與精湛技藝:彩霞當空的傍晚,浦江東岸小陸家嘴霓虹璀璨,東方明珠、金茂大廈、環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等摩天大樓組成了浦東新的天際線。

網眼布上的浦東天際線!72歲上海匠人一針一線記錄浦江東岸鉅變|我家在浦東②

這件遠看似油畫的作品,實則是一針一線繡製出來的,是國家級非遺專案“上海絨繡”傳承人包炎輝帶隊最新完成的作品,也是迄今為止他們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網眼布上的浦東天際線!72歲上海匠人一針一線記錄浦江東岸鉅變|我家在浦東②

上海絨繡,在特製網眼布上,用彩色羊絨線繡出各種畫面和圖案,被譽為“東方油畫”。“我一生與絨繡這門傳統技藝結緣,也因此見證和親歷了浦東開發開放的整個過程。”72歲的包炎輝向記者講起了這門傳承近百年的技藝與浦東天際線之間不得不說的故事。

網眼布上的浦東天際線!72歲上海匠人一針一線記錄浦江東岸鉅變|我家在浦東②

紮根浦東 見證變遷

1989年,因為工作關係,包炎輝一家從浦西董家渡搬到了浦東。2000年,原本在紅星絨繡廠擔任廠長的包炎輝帶領一批絨繡技術人員重組創業,成立了上海黎輝絨繡藝術有限公司。那時他們已經開始創作描繪浦東發展變化的絨繡作品,而這些作品也成就了包炎輝這些工匠和上海絨繡這門技藝的傳承。

網眼布上的浦東天際線!72歲上海匠人一針一線記錄浦江東岸鉅變|我家在浦東②

“我們身在浦東,每時每刻都見證著浦東的發展變化,也由衷地希望把日新月異的浦東展現在世人面前。”浦東的巨大變化給了包炎輝團隊創作的靈感。陸家嘴作為浦東鉅變的縮影,自然成了他們創作的“主角”。

網眼布上的浦東天際線!72歲上海匠人一針一線記錄浦江東岸鉅變|我家在浦東②

2000年他們製作完成絨繡作品《浦江兩岸盡朝暉》,從浦西高處向浦東望去,陸家嘴高樓林立,在落日映襯下散發著特有的魅力。這幅作品成為當時一覽浦東發展的視窗,有幸被掛在了北京人民大會堂上海廳裡。上海絨繡也因此逐漸為更多人所熟知。

網眼布上的浦東天際線!72歲上海匠人一針一線記錄浦江東岸鉅變|我家在浦東②

2011年,“上海絨繡”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門紮根浦東的傳統技藝,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網眼布上的浦東天際線!72歲上海匠人一針一線記錄浦江東岸鉅變|我家在浦東②

一針一線繡出天際線鉅變

迄今為止,包炎輝和團隊籌劃製作的與浦東相關的大型絨繡藝術作品有三十多幅。讓包炎輝印象最深刻的,是三幅大型絨繡《浦江兩岸盡朝暉》《今日浦東》《陸家嘴全景》,每幅創作相隔10年左右。畫面中,從東方明珠和金茂大廈“雙子”組合、到東方明珠、環球金融中心交與金茂大廈“三兄弟”交相輝映,再到上海中心等一批摩天大樓拔地而起,組成了浦東壯麗的天際線,道盡了30年間,浦東開發開放的巨大變化。

網眼布上的浦東天際線!72歲上海匠人一針一線記錄浦江東岸鉅變|我家在浦東②

在包炎輝看來,浦東開發開放30年,變的是黃浦江沿線的美景,不變的是繡工們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技藝傳承。在洋涇街道專門設立的絨繡保護傳承基地(傳習所)裡,包炎輝和兒子包粒討論著獻禮建黨百年的大型絨繡作品。從事設計行業的包粒如今與父親攜手,將傳統技藝融入現代生活,為絨繡開闢更廣闊的天空。

“下一個30年,我們的絨繡作品裡一定會是更美的浦江東岸天際線。”包炎輝期待,這項紮根浦東的國家級非遺專案能與而立之年的浦東一起,邁向下一個30年。(新民晚報記者 戴天驕 李永生 李若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