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華南大鯢,1米8的最大兩棲類:繁殖行為毫無樂趣,那也要活下去

2022-12-01由 知物貓子 發表于 漁業

大鯢屬於什麼型別

在過去的1。6 億年裡,大鯢(隱鰓鯢科 Cryptobranchidae)隱藏在岩石下,河道和溪流中,它們活得很好,進化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一類兩棲動物,

華南大鯢,1米8的最大兩棲類:繁殖行為毫無樂趣,那也要活下去

以我國華南大鯢(Andrias sligoi)為首,身長的最高紀錄達到了 1。8 米。記錄標本是

1920 年代初期在貴州省

貴陽附近捕獲的,

如今絕大多數個體都小得多

橫跨世界的古老物種

隱鰓鯢科,其實就是

些大型

水生的

蠑螈,歸兩棲類

眾所周知,大鯢會發聲,發出吠叫、哀鳴、嘶嘶聲或哭聲。其中一些發聲與人類小孩的哭聲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也就是娃娃魚名字的由來。

華南大鯢,1米8的最大兩棲類:繁殖行為毫無樂趣,那也要活下去

而從自然歷史的角度來看,

大鯢

是地球上最特殊的脊椎動物之一。它們非常奇特怪異,

粗壯的身體拖著沉重的大尾巴——

像舵一樣的尾巴,頂著一個又寬又扁的腦袋,還有一張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醜臉。

哦,對了,多說一句:大鯢的尾巴雖然像舵,但幾乎從不用來游泳。

這些大蠑螈使用腳趾摳住河底的岩石,在溪流中來回行走而不是游泳……

華南大鯢,1米8的最大兩棲類:繁殖行為毫無樂趣,那也要活下去

大鯢

成年後依然保留著鰓裂(儘管也有肺),身體側面長著大片的面板褶皺,這有助於增加表面積,使它們能夠從水中吸收更多的氧氣。

已知最古老的

隱鰓

類化石來自我國,大約

中侏羅紀時期,它們一直活到今天,模樣也沒什麼改變。

雖然看起來都差不多,

然而,2018 年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中國大鯢實際上由許多侷限於不同流域的

進化分枝

組成,其中一些進化分枝非常獨特,足以被視為獨立的物種,自此才有了華南大鯢、江西大鯢等代表。

華南大鯢,1米8的最大兩棲類:繁殖行為毫無樂趣,那也要活下去

有趣的是,雖然化石記錄毫無爭議地顯示出這一科起源於亞洲,但它們在美國東部也大量分佈。這一直是科學界關注的焦點——相關研究認為,也許和人類從亞洲到美洲的方式差不多——透過

陸橋進行擴散的,適應性輻射

波似乎從北向南席捲了美洲。

像魚一樣“無聊”的繁殖

大鯢的繁殖像魚一樣毫無樂趣。

它們沒有求愛行為,更不存在任何交配姿勢:

雌性大鯢會產下連成串的 200 多個卵,雄性透過將精子釋放到卵子上使卵子受精,然後當個好爸爸——至少守衛受精卵三個月,直到它們孵化。

華南大鯢,1米8的最大兩棲類:繁殖行為毫無樂趣,那也要活下去

對離開父親照顧的幼年大鯢來說,能找到合適的住房不僅僅是一個重大的人生決定,更是生死存亡的關鍵。

在水道中,大鯢

佔據一個特定的

生態位

——既是

捕食者

又是

獵物——甚至大鯢之間也會互相吞噬。

這很無奈,因為幼年大鯢在生長階段體型差異是巨大的,再加上這個物種

幾乎會吃掉任何可以放進嘴裡嚥下去的東西——

水生昆蟲、魚、蛙、蟹和蝦,由於視力不佳,大鯢使用頭部和身體上的感覺節點來檢測水壓的微小變化——會動的?先吞為敬,管它什麼親戚不親戚。

華南大鯢,1米8的最大兩棲類:繁殖行為毫無樂趣,那也要活下去

因此,大鯢進化出了相應的自保方式:幼年時“

苟”在小岩石下,隨著成長逐漸搬家到大一點的岩石下。挑選一塊“嚴絲合縫、恰到好處”的河底石頭非常重要——省得被比自己大的鄰居襲擊、吃掉。

記得童話裡,一個迷路的小姑娘進了熊的家,發現了三套不同大小的餐具、床的有趣故事嗎?大鯢的生活差不多就是那感覺。

寫在最後

也正是因為它們古老又沒有什麼改變,大鯢是特殊環境型別的適應者。它們

的成功取決於快速流動的水域中溶解氧、溫度和流量的恆定性,這將其生存範圍限制在狹窄的溪流/河流內。

所以如果環境中某一件事發生變化,農業、礦業、林業的發展帶來連鎖反應

,大鯢它們家直接就“塌房”了。

華南大鯢,1米8的最大兩棲類:繁殖行為毫無樂趣,那也要活下去

曾經常見的大鯢,如今在國內除了一些保護區之外(

江西省的保護區內保持了純遺傳的野生種群),野外幾乎絕跡。

但完全不用擔心這個物種滅絕——它們已經在很多地方“幸運”地被大規模人工養殖了(比如陝西省)——能被視為美食、中藥,從基因延續層面也算是另類的成功了。

華南大鯢,1米8的最大兩棲類:繁殖行為毫無樂趣,那也要活下去

作者感謝你的關注(-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