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中元節為何稱“鬼節”?有哪些民間習俗?

2022-11-30由 阿灰史聞扎 發表于 漁業

中元節一個月都是鬼節嗎

老話說七月半就是民間的鬼節,亦稱中元節、祭祖節,佛教稱盂蘭盆節。中元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均是我國的四大祭祖節,就是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轉眼今年就到跟前了。當然,中元節作為古時一個隆重的祭祀節日,自然也有很多言行上的禁忌和遵守,有些說法更是貫穿了整個農曆七月。

中元節為何稱“鬼節”?有哪些民間習俗?

圖片來源於網路

既然開了頭,那我們繼續一起往下了解,揭開這個自帶詭秘氣息的節日面紗。

一、中元節來源故事

《易經》中記載:反覆其道,七日來複,天行也。古代解釋中七是陽數、天數,因天地之間的陽陰消長迴圈是以七日為週期的。所以古時民間認為七月是吉祥月,適合祭祖因“七”有復生含義。

1)夏朝之前的上古時候,民間就已經有了這個祭祀祖先的節日,那時稱七月半。人類從古猿進化到部落群居的過程,已然見證了太多和自然抗衡或適應中的死亡經歷,逐漸學會了惻隱緬懷之心,尤其在孝道上,把祖先的埋葬形式變得更加體面和儀式化,其實,這時候的七月半與鬼節沒有一點關係。

2)七月半開始跟中元節、鬼節掛鉤,據歷史記載是在東漢後(約北魏時期)道教的說法中。道教中有三官大帝:天官、地官和水官,天官在正月十五上元賜福世間,地官在七月十五中元赦免罪惡,水官在十月十五下元解除厄難。地官掌管地府,相傳中元之日地宮大門會開啟,眾鬼歸家或夜遊尋吃,所以又稱為鬼節。

中元節為何稱“鬼節”?有哪些民間習俗?

圖片來源於網路,三官大帝

3)按照佛教說法,農曆七月十五是眾多僧徒功德圓滿之日,當天會舉行盂蘭盆法會。據《大藏經》的記載衍生的意思是:用盆子裝滿各色水果,供養佛陀和僧侶,從而拯救在地獄受苦難的眾生。

中元節為何稱“鬼節”?有哪些民間習俗?

圖片來源於網路,盂蘭盆節

法會來源是從

目犍蓮救母

的故事開始的。佛陀弟子中名為目犍蓮的尊者,因惦念已逝母親,就用神通看到母親因罪惡深重而入惡鬼道,食不果腹。目犍蓮於是用神力贈她食物,但其母因擔心其他惡鬼搶食的貪念,導致食物化為灰燼無法下嚥。尊者很痛苦的向佛陀請教如何是好,佛陀指教:七月十五日這一天法善盈滿,盆羅百味水果,供奉給街巷僧眾,就可憑此大慈悲之心,渡化亡母。目犍蓮遵佛陀指教,最終其母吃到了食物。

中元節為何稱“鬼節”?有哪些民間習俗?

圖片來源於網路,目蓮救母彩繪插畫

相傳還有一個佛教故事:民間常說的閻王爺很孝順,因其母親去世後免不了受地獄的痛苦折磨,不忍看到母親受罪,於是在七月十五這天竟偷偷讓看守牢房的小鬼放其母親出來。誰想這一放,小鬼們都趁著機會逃了出來,所以就有了七月半,鬼亂竄之說。相傳有家可回的鬼就會向家人索要錢財,為了回地府後改善生活和搞好關係,希望能儘早輪迴投胎。

二、中元節祭祀活動

燒紙

中元節當天最為普遍的是燒紙。傳說陽間用的紙就是陰間可以當錢用,燒了是給亡故的先輩送錢,所以就有了祭祀節日燒紙的儀式。

祭祀土地

民間之前盛行祭祀土地和莊稼。在地裡撒貢品,把五彩紙條綁在農作物穗上,相傳是可以保佑抵禦自然災害等。

祈豐收

自家門口把焚香插在地上,這叫做布田(寓意插秧),相傳插的越多越好,寓意著稻穀大豐收。

吃鴨

全國很多地方都會在節日吃鴨肉,秋天天氣開始乾燥,鴨肉比較性涼有滋補功效。有說法是鴨子可以水中游與普渡河燈祈福有關,也有說鴨有“壓”之意,可以壓住一些不好的事物。

河燈度孤

河燈別稱“荷花燈”,民間認為上元人節,需要張燈在房屋,中元鬼節,需要放燈在河面。放河燈的意義應該是祈禱普渡,民間說法是陰間到陽間的路非常黑,沒有光亮是找不到的,所以才會放河燈指引。

中元節為何稱“鬼節”?有哪些民間習俗?

圖片來源於網路,河燈

三、中元節禁忌

中元節與鬼節掛鉤後,在不斷髮展的民間故事中,自然而然會有一些民間禁忌:

1、床頭不掛風鈴,相傳容易引來鬼魂,而睡覺時陽氣最弱很容易被入侵。

2、晚上不晾曬衣服,尤其是紅色的衣服,很容易讓鬼魂喜歡。

3、夜遊時,八字輕或身體素質比較差的人儘量不外出。

4、小孩忌偷吃祭品,因為是獻祭給祖先的食物。

5、忌撿和亂踩地面的冥紙,冥紙是獻給鬼魂在地府生活所用的。

6、筷子不能插在飯中央,看起來像祭拜,跟香插在香爐上一個道理,此舉也會招來鬼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