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一件代發魔與道(上)|被痛斥的一件代發,竟然要被翻案?

2022-11-21由 中童觀察 發表于 漁業

1688一件代發退貨運費誰出

文 | 中童傳媒記者 木風 拾伍 行葦 六月

我做“一件代發”,一年淨賺200萬

小程式“一件代發”

飯桌上,母嬰店老闆李明跟兄弟王偉科普最新開發的小程式(應被訪者要求,李明、王偉均為化名)。

李明新成立了一個線上團隊,聘用幾個程式設計師開發了一個線上小程式,後臺把門店自營的一些產品放到小程式上售賣,顧客足不出戶就能夠在線上下單買產品,在家等著收貨就行了。

“如果只是把線下實體店的產品,搬到線上,其實還是這堆貨,你花這麼大力氣養個團隊,就是把左口袋的錢,倒到右口袋了啊?”王偉問道。

“別急,還沒說完。”李明繼續說。

線上轉型不僅是順應寶媽的消費習慣變化,也要影響她們的消費。

這是流量入口,反正她們也要在線上購買母嬰用品,可以引入一些全家化的產品,打劫商超和便利店。

“我們採購團隊找了一些日用品和糧油百貨的供應鏈。比如我們找到東北一些大米、木耳的農業產業村,看好產品,簽定合同,我們的人負責拍照產品後,把圖片掛在小程式上售賣,顧客下單的資訊會自動同步給產業園負責人,然後由他們‘一件代’發給顧客。”

對於門店來說,這是純增量的部分,且不佔用資金和庫存,門店輕輕鬆鬆就把錢掙了。

同時,顧客也得到了方便,而那些產業村的產品也有了穩定的賣家。一舉三贏。

王偉問,“那你這幾個程式設計師的工資得花不少錢吧?現在回本兒了嗎?”

“現在不是計較投入的時候,要抓緊把這個新業務培養起來,後面理順了才是賺錢的開始。”

社群就能“一件代發”

王偉點了根菸繼續說道,“哥們兒最近也在做一件代發,不用投入你那麼大的成本,不用重新培育顧客習慣,就倒奶粉賣,輕鬆賺大錢。”

在一個“國際孕嬰服務專群”裡,王偉的群暱稱是

“奶粉一件代發”。

成員進群之前要交1萬塊的保證金,可以叫做入會費,其實也是信任經費,後期有任何“出賣”組織的行為,直接扣除1萬不予退回。

從新群開坑,到500人上限,不超過一週就滿了。而在王偉手機裡,這樣的群一抓一大把。

群裡每天都有人釋出“求購某某奶粉”的資訊,王偉就負責把這些資訊蒐集彙總起來,根據當日的最新行情給出報價,然後求購者把貨款和郵寄資訊提交給王偉,他把訂單整理成表格,統一發給上游“神秘人”。

門店只需要等著收貨就可以了。“有時也有大幾件的訂單,是直接寄給寶媽的。不過,都會叮囑好,不會外傳。”

在整個過程中,王偉怎麼掙錢呢?他在每件奶粉的報價上,只加10塊錢,這個價格也比那些群員的正常到貨價便宜得多。

“一個月上點心,搞個2萬件不成問題。”

如此一年就是20萬多件,貨源是別人的,不佔用倉庫,資訊是自己的,上游看單發貨。就過一道手,就能賺200萬。

“你以後要找啥貨,問我就行了,沒有兄弟我找不到的!”王偉拍了拍李明的肩膀說道。

李明笑而不語。想必他倆這飯局應該是最後一次了。

“一件代發”的魔與道

而在這場飯局裡,兩位老闆都提到了“一件代發”,都是透過不佔用庫存和資金的方式,由供貨方直接發貨到買家手裡,只是做了資訊的流轉,極致地壓縮了中間環節,從而降低了成本。

像我們平時網購時,也是這種模式,比如很多網店地址在A地,但收到的包裹資訊卻顯示發貨地是B地,一般來說,如果B地不是網店的倉庫廠址,基本上都是由商品的廠家直接發出的,這就是離我們最近的“一件代發”。

同樣是“一件代發”,李明拿來做門店的增量業務,王偉卻用來做奶粉倒貨;

李明投入了很大成本來做建設,王偉卻“走捷徑”輕鬆賺大錢;李明用其他品類來穩定商業體系,王偉去很簡單就打破了供貨體系……

孰好?孰壞?

“一件代發”就像一本武林秘籍,放在正道手裡拯救蒼生,落在反派手裡生靈塗炭。

本期專題將帶你走近“一件代發”,一起來解析其中的魔與道。

“一件代發”的風靡

電商經濟下的產物

阿里巴巴成立,推出的淘系電商以及接踵而至的各類電商,實際上就是“一件代發”的“溫床”。

做過實體零售的都知道,經營門店必須要有充足的貨品,囤貨就需要佔用大量的資金,這也是零售門店主要壓力所在。

電商早期的店鋪,也是要從批發市場進貨的,一樣要用資金囤貨。顧客下訂單之後,用快遞發貨。

但是很快就有人發現,反正都是用快遞發貨,電商店鋪為什麼要進貨之後再發快遞?那不是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嗎?直接讓上游或者廠家發快遞不就行了?

那麼上游或廠家會不會高高興興地代替電商店鋪發快遞呢?

關鍵在於資金週轉。

店鋪向上游的批發商或廠家進貨,是成批買的,上游就能迅速回籠資金。從而把資金壓力轉移到了店鋪那裡,也就是你前面說的門店的主要壓力。

代發,則把資金壓力又踢回了上游或廠家那裡,你說他們會高興嗎?

那麼為什麼現在一件代發這麼熱鬧呢?

要麼是一件代發上了規模,資金回籠速度不亞於直接批發。要麼就是內卷逼的,有資金壓力,總比沒生意強。

竄貨商發現了一件代發是個更先進的竄貨工具,這就不得不提到阿里巴巴旗下的1688網站,它成立於1999年,實際上是阿里巴巴的前身,批發和採購業務為核心,定位是為商家提供原材料採購、現貨批發等一系列的功能。但是隨著電商行業的發展,1688已經成為國內最大一件代發的網站。

電商的高速發展,其實也培育了“一件代發”。

為什麼母嬰行業現在才開始討論“一件代發”問題?

因為母嬰行業在整個消費品行業來說,發展的速度相對有滯後性。往回倒,母嬰行業發展近30多年的時間,在整個過程中,一直處在吃紅利的階段。用渠道商的話來說“躺著就能賺錢”,但是近幾年,出生人口數量下滑,線上衝擊嚴重,人口紅利消失,

母嬰行業進入“全行業找增量”的時代,“一件代發”由然而起。

“萬物皆可一件代發嗎?

從市場的角度來看,“一件代發”情況最嚴重的品類是奶粉、紙尿褲。作為母嬰市場購買頻次最高、利潤空間最大的品類來說,一直是“一件代發”的“重災區”。

隨著母嬰行業越發難做,

“一件代發”的情況不僅出現在奶粉、紙尿褲上,實際上在營養品、零輔食、洗護、餵養用品、童裝等品類上也頻有顯現。

說到底,能一件代發的品類,首選要滿足的是利潤空間足夠大,高需求類目。

隨著網際網路和物流的順暢,“一件代發”愈演愈烈。線下渠道商尤其是代理商思考的不應該是如何抵制,而是如何在“一件代發”難以控制的情況下,維持住利益。

而市面上也有“一件代發”的第三方服務商出現,更是助推了“一件代發”的發展。

就拿大家比較熟悉的海拍客和一起牛來說,他們作為服務商,服務的物件是門店,在客戶之前他們也去做了大量的調研,解決門店的痛點。對於目前門店來說庫存是他們的痛點,壓資金不說還佔空間,第三方服務商為透過“一件代發”的形式,把庫存壓力轉移到他們自己身上。

還有一種,是當下比較流行的小程式商城,門店入駐小程式,由平臺大商城貨架,有些門店的產品豐富度不及線上商城,類目豐富程度延展至全家生活需求。門店不囤,貨從哪裡來,當然是平臺承擔。

其實,從客觀角度來說,

“一件代發”存在到底是擾亂市場的“攪屎棍”,還是市場新零售轉型的“助推器”,

並不能從單一的維度來下定論,這不僅僅是是非對錯的問題。

對於“萬物皆可一件代發”在筆者看來,還是要考慮成本、利潤等問題,但是從目前來看,母嬰類目中主流產品均可“一件代發”。

“一件代發”的AB面

一件代發的衝擊

一件代發,儘管在電商領域已經十分成熟,甚至有相關從業者形容一件代發已經成為歷史。但是在母嬰行業,一件代發卻正在風靡,熱度空前。

一件代發實際上是一個新的渠道,

一個新渠道的出現,勢必會對原有渠道產生衝擊,然而在母嬰行業,一件代發衝擊的不僅是原有的渠道商,對整個商業體系都產生了相當的影響,包括品牌商、代理商、零售商,乃至消費者。在當下,以及可以預見的未來,這種影響,甚至可以說是一種顛覆。

為什麼這麼說?

首先,一件代發這個新渠道的出現,導致了新的渠道衝突。

而母嬰行業不同於快消品等標品行業,這是一個從商超中分離出來,以專業度取勝的行業,這是一個“渠道為王”的行業,這裡沒有完完全全的C端品牌。

“渠道為王”就意味著,渠道是有相當程度的話語權的,儘管現在品牌集中度已經非常高,頭部品牌的話語權也在日漸驅強,但是就算是如今的奶粉老大飛鶴,也依然在堅持和強調擁抱傳統渠道商。

而一件代發的盛行對於傳統渠道產生了極大的衝擊,尤其是對兢兢業業深耕市場培育品牌的渠道來說,一件代發直接大批收割了他們的心血和成果,走在市場一線,對於一件代發的罵聲一片。在損害渠道商利益的同時,一件代發也擾亂了原本的市場秩序,波及了品牌的聲譽。最終到達消費者手中的產品,也是沒有任何售後保障和專業服務的。

但是

一件代發真是這樣“百害而無一利”嗎?

一件代發的AB面

的確有很多傳統渠道深受一件代發的打擊,對一件代發十分痛恨,甚至提出接品牌的硬性條件,就是要能控制住一件代發。

但或許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立場不同,模式不同,態度自然也不同。

有很多做一件代發的渠道將其視為新物種,亦有傳統連鎖已經將一件代發作為輕資產、降低門店經營風險的零售新手段。同時,

有業內專家認為“一件代發是大勢所趨。”

一個行業發展成熟的過程就是不斷走向細分的過程,放在渠道上也是一樣,渠道的功能也在不斷地分解。技術的進步,使得進一步分工的同時,還能實現降本增效。

一件代發就是這樣,背後依託的是中國發達的物流體系,較低的物流成本,這是一種資源,獨屬於中國的巨大資源,這讓一件代發這種分工形式成為可能。

現在很多母嬰連鎖在做的微商城,上面大量非母嬰的全家化產品,恰恰是一件代發來的。

於是形成了一個很滑稽的局面:

同一個母嬰店老闆,講起奶粉,那就是控訴一件代發,而背地裡卻在用一件代發豐富自己的全家化。

最終,如何看待一件代發,依舊取決於你的立場。

一件代發並非人人喊打

跳出來看“一件代發”

希疆新零售研究中心創始人、原阿里研究院副院長遊五洋,就站在第三方的立場,肯定了“一件代發”的貢獻。

在供應鏈管理方面,歐、美、日發達國家貢獻了幾乎全部的理論和實踐方法論。比如VMI-供應商管理庫存,沃爾瑪和寶潔最早探索的結果;

零庫存

,JIT-豐田汽車實踐中總價出來的方法論;

品類規劃

,百思買、沃爾瑪美國企業最早的探索;

單品管理

,7-Eleven實踐中的總結;

柔性供應鏈

,拉動式補貨,西班牙服裝企業Zara對業界的貢獻。

我們中國人好像都是學習沒有理論貢獻,但是現在電商帶來了一個巨大的實踐和理論的創新,就是“一件代發”。這也是對世界供應鏈管理的貢獻。

遊五洋從三個方面闡述了

“一件代發”為什麼能快速發展。

1.一件代發,零售商不需要訂貨壓貨,

只需要做營銷,零售和客戶服務,商品在工廠或品牌的總倉,統一管理。供應商負責發貨和退換貨服務,總部和零售商,小b由一套IT系統協同。

2.一件代發,實現了零售商零庫存,供應商一盤貨面對全渠道零售商,

庫存週轉快,缺貨率也相對降低,是供應鏈管理領域的創新,歐美,日本基本上沒有這樣的模式。

3.一件代發,直接催生了很多新的模式:

個體戶淘寶店、社交電商、KOC和網紅帶貨,甚至跨境電商直郵模式。

一件代發的“氾濫”

但是

“一件代發”也衝擊了傳統的區域經銷代理模式,導致竄貨,亂價問題。

而導致傳統經銷商出現這種的情況的原因是什麼呢?

第一,批發價和零售價價差空間大,

有部分活不下去的經銷商為了生存,開始低價供貨或者直接偷偷做零售。

第二,品牌商與經銷商利益不一致,

品牌商是以壓貨為導向,並不關注是否賣出去,經銷商必須賣出去才可以受益。品牌商定下不切實際的任務量,而經銷商負責的市場難以消化;而另一種情況則相反,品牌商的壓貨是合理的,但經銷商出於犯懶、能力到了上限又不肯繼續學習、不想把更多的市場份額給這個品牌等種種原因,不積極在自己的渠道里賣,但是又想拿到全部賣完的返點,就低價竄貨給其他地區的零售商。兩者利益衝突,導致部分代理商,開始用一件代發模式竄貨,給全國的小b供貨。

“一件代發”是順應電商發展的產物,的確,“一件代發”的出現助力了一撥人,也阻礙了一撥人,或許“一件代發”的出現不在於怎麼看,而在於怎麼用,任何新興的工具出現,最好的做法是怎樣讓它在自己的模式下發揮最大的價值。

遊五洋表示:“要從產業終局判斷,思考一下五年之後,這個行業的經營模式和供應鏈模式是怎麼樣的?然後看當下答案就很清晰了。”

如果一件代發終將成為必然趨勢,那線下渠道商尤其是代理商思考的不應該是如何抵制,而是

如何在一件代發難以控制的情況下,維持住利益。

(本文節選於中童觀察雜誌封面專題,未完待續)

一件代發魔與道(上)|被痛斥的一件代發,竟然要被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