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世界首頭人工飼養成功白鱀豚3D標本展出 按1:1比例復原

2022-10-01由 浙江日報 發表于 漁業

白鰭豚人工養殖有多少

2019-01-13 08:32 | 中新網

世界首頭人工飼養成功白鱀豚3D標本展出 按1:1比例復原

“淇淇”3D復原標本。

世界上第一頭人工飼養成功的白鱀豚、也是世界上人工飼養時間最長的白鱀豚——“淇淇”3D復原標本12日在武漢揭幕展出,以期喚起公眾對珍稀水生物及長江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

世界首頭人工飼養成功白鱀豚3D標本展出 按1:1比例復原

標本展揭幕現場

白鱀豚是中國特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動物,僅分佈在長江中下游。20世紀後期,受人類活動造成的長江航運頻繁、水質汙染及魚類資源匱乏等多方面因素影響,白鱀豚數量急劇下降,2007年被宣佈功能性滅絕。

世界首頭人工飼養成功白鱀豚3D標本展出 按1:1比例復原

標本展揭幕儀式

“淇淇”自1980年1月11日在洞庭湖口附近被漁民捕獲送至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到2002年7月14日自然死亡,它在人工飼養條件下存活了22年185天,為白鱀豚飼養學、行為學、血液學、繁殖生物學、疾病診斷與防治等深入研究提供了大量寶貴資料。

世界首頭人工飼養成功白鱀豚3D標本展出 按1:1比例復原

“淇淇”3D復原標本

“‘淇淇’標本非常珍貴,不便對公眾直接展出。”中科院水生所水生生物博物館館長張先鋒說,為讓公眾認識“淇淇”,該館根據“淇淇”剝製標本,結合“淇淇”生前影片、照片和文字資料等,運用3D列印技術復原了“淇淇”標本。

世界首頭人工飼養成功白鱀豚3D標本展出 按1:1比例復原

學生參觀“淇淇”3D復原標本

整個標本應用進口樹脂材料,從構思到製作完成歷時近兩年。標本體長2。07米,嚴格按照1:1比例復原。為形象再現“淇淇”生前風采,製作團隊在完成3D建模後,用手繪方式給標本著色,先後手繪5個圖層。

記者注意到,在標本頸後背部,有兩處明顯光斑。張先鋒解釋說,這是“淇淇”的傷疤。希望這些“傷疤”能警醒世人加強水生生物和環境保護,不要讓白鱀豚功能性滅絕的悲劇在長江江豚等珍稀水生生物身上重演。

長江江豚是全球唯一的江豚淡水亞種。據2017年長江江豚生態科學考察結果顯示,江豚種群數量約1012頭,狀況極度瀕危。

(原標題《世界首頭人工飼養成功白鱀豚3D復原標本武漢展出》。編輯陳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