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柳永: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2022-08-24由 山光水色123 發表于 漁業

宣漢設區直接歸達州管了嗎

柳永: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他10歲能文,13歲能詩,17歲能詞,18歲離家前往京師汴梁,路經杭州,寫下了那首讓100多年後金主完顏亮都驚歎人間有如此天堂所在的《望海潮》,於是完顏亮親率60萬大軍,悍然南下。一首詞引發一場戰爭,在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

他雖多才多藝,滿腹經綸,奈何時運不濟,因為年輕時初次科考失利,一首發牢騷的詞《鶴沖天·黃金榜上》,被仁宗皇帝記懷深刻,40歲那年,他本可以考中進士,卻被仁宗一句:“ 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劃掉了名字。一首詞丟了仕途未來,在中國歷史上也不多見;

在他之前,宋詞尚處於青澀時期,詞人少、詞作少,相對荒涼。直到他登上詞壇。有宋300多年,1000多位詞人,總共用過的詞調不過880多種,而他就創作使用了133種,開宋詞之先河,直接引發了宋詞的大爆發。

他生前,曾創造了“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的輝煌盛景,但是卻一生顛沛流離、窮困潦倒,死後是一群青樓知己將他合力埋葬,留下了“群妓合金葬柳七”的人間佳話。

他就是柳永,一個自稱為“白衣卿相”的詞人,一個“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的不得志、不如意,但是又在那個薄情寡義的年代活得真實、純情的人。

黃金榜上 偶失龍頭望

柳永出生在北宋初年,原名柳三變,他的父親柳宜曾是南唐後主李煜的近臣。柳永是柳宜的小兒子,他還有兩個哥哥分別是柳三複和柳三接,兄弟三人均擅長詩文,後世將其稱為“柳氏三絕”。

柳永從小便顯露出極高的文字天賦。他的母親劉氏,是一位知書達理的女性,在詩書方面也有著不俗的造詣。劉氏曾帶著柳永在庭院中賞花,觸景生情便吟出了“風吹鐘聲花間過,又香又響”地上聯。不料,身邊的小柳永稍作思考之後,便給出了“月照螢燈竹邊明,且亮且涼”的下聯,讓母親又驚又喜。為了進一步驗證柳永的文字天賦,劉氏又給他出了“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一聯,誰知小柳永脫口對出“蒲葉桃葉葡萄葉,草本木本”的下聯,對仗非常工整,這讓劉氏對這個小兒子有了不小的期待。

18歲那年,已經學業初成、滿腹經綸的柳永懷揣著仕途登科、出人頭地的夢想,告別家鄉,告別家人,背起行囊,自信滿滿地踏上了前往京都汴梁追夢、圓夢的路程。讓他沒有想到的是,他這一去,並非一帆風順;他這一去,嚐盡人間百味,經歷滄海桑田,是他人生坎坷的真正開始。

從沒有出過遠門的柳永很快被外面的世界所吸引、所陶醉。在杭州,如詩如畫的人間天堂美景更是激發了他的激情與難以壓制的才情。於是一首《 望海潮》脫口而出: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此詞一出,立馬讓很多人驚豔得掉了下巴,這首詞的快速傳播,也讓少年柳七迅速譽滿天下。

柳永: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相傳一百多年後,金主完顏亮讀到“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時,豔羨世間還有此等美好的地方,於是悍然揮師南下,發動了侵略宋朝的戰爭。不知道柳永知道後,該為寫此詞高興,還是該為寫過此詞而後悔。

江南的繁華和富庶,人間天堂蘇杭一代的人文和景緻讓他沉醉期間、流連忘返。直到6年後,柳永才來到汴京,參加他人生的第一次科考。少年成名讓他自信爆棚,但是江南6年的遊走,讓他“亂花漸欲迷人眼”,青樓煙巷、酒肆花叢,到處都留下了他少年意氣風發的身影,也讓他經常醉臥紅塵,徜徉其中,同時使他的文章多了不少“浮奢香靡”之風。當年科考,因宋真宗有詔,“屬辭浮糜”者皆受到嚴厲譴責。本以為憑藉著出色的文采定能金榜題名,可是柳永竟然在金榜上沒有找到自己的名字。傷心、失望、失意等各種情緒湧上心頭,少年心性讓他對當時的科舉取士頗有微詞,年輕的心壓抑不住憤懣的情緒,隨手填下了一首《鶴沖天》進行宣洩: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雲便,爭不恣遊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讓他意想不到的是,就是這首有些發牢騷的詞,卻讓他的仕途之路一下子延後了十幾年。

由於他寫的詞在當時傳唱很廣,當時的仁宗皇帝雖然是個仁愛寬厚的好皇帝,但對柳永流連花叢的所作所為並不欣賞,而把科舉中士當作“浮名”更是為皇家大忌。虧了當時是在宋朝這個文人的天堂,如若換了其他朝代,一下子為此喀嚓掉了腦袋也不是不可能。當40歲那年,第四次參加科考的柳永順利通過了筆試,進入面試環節的時候,對此詞記憶深刻、並且耿耿於懷的仁宗皇帝,大筆一揮,將名單上的“柳三變”勾去,說:“此人風前月下,好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詞去。”一句話阻斷了柳永的仕進之路。若知現在,何必當初!因為一首詞惹得龍顏大怒,柳永當時肯定懊惱得連死了的心都有。但是,現實就是現實。人很多時候都會為年少的輕狂“買單”,即使才高如柳永也不例外,讓人們不得不慨嘆,時運不濟,命運多舛。

自是白衣卿相 奉旨填詞柳三變

在柳永之前,宋朝開國幾十年的時間內,詞壇並不是像我們現在知道的宋詞那樣奼紫嫣紅,而是相當荒涼和蕭條。士大夫礙於身份,不屑於為民間藝人創作“俚俗”詞曲,而勾欄瓦肆之間,歌女們卻常常為沒有好的詞作傳唱而發愁,因為這直接影響到她們的生計和經濟效益。柳永的出現,改變了這一現狀。在他還沒有達到京師、滯留江南期間,由於經常流浪青樓,和歌女們傾情相交,被她們所感召,就寫下了不少優秀詞作。加之他才華橫溢,精通音律,他所寫的歌詞,不但詞句華美、文采飛揚,而且感情真摯、雅俗共賞,往往很快風行天下。但是,在當時中國文壇那個向來以詩文為正宗,詞不過是小道、“詩餘”的年代,在那個崇尚高雅藝術的年代,士大夫階層把擅為歌妓寫詞的柳永當作一個風流浪子,不受待見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柳永: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但是,不受其他人待見還無所謂,但不受皇帝待見這損失就太大了。但即使再失落,日子還要繼續不是。無可奈何之下,又一次遭受科舉嚴重打擊的柳永,只能繼續靠為歌女們填詞謀生,自嘲為“奉旨填詞柳三變”。

也許是仕途不如意的苦悶使然,也許是柳永只能在和歌女們交往的過程中才可以讓自己無處安放的才情得以盡情地釋放,落第後的柳永,在為教坊樂工和歌妓填詞的同時,使他填詞的藝術天賦和文學才華得到充分的發揮,促成了他的創作風格,也奠定了他在宋朝詞壇和中國文學史上獨特的地位。

當時教坊樂工和歌妓每得新腔新調,都請求柳永為之填詞,由於傳播力太強,甚至出現了“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的盛況。唐五代時期,詞的體式以小令為主,慢詞總共不過十多首;到了宋初,詞人擅長和習用的仍是小令。與柳永同時而略晚的張先、晏殊和歐陽修,僅分別嘗試寫了17首、3首和13首慢詞,慢詞佔其詞作總數的比例很小;而柳永一人就創作了慢詞87首、調125首,是第一個大量創制慢詞的人。柳永大力創作慢詞,從根本上改變了唐五代以來詞壇上小令一統天下的格局,使慢詞與小令兩種體式平分秋色,齊頭並進。

由於傾心、傾力於詞曲的創作,柳永成為兩宋詞壇創用詞調最多的詞人。據統計,在宋詞880多個詞調中 ,屬於柳永首次使用的就有一百多個。史載:詞至柳永,體制始備,令、引、近、慢、單調、雙調、三疊、四疊等長調短令,日益豐富,為宋詞的發展和後繼者在內容、形式和體制上的開拓創新提供了前提條件。而且柳永還從創作方向上改變了詞的審美內涵和審美趣味,即變“雅”為“俗”,使詞從貴族的“陽春白雪”走向市井街頭的“下里巴人”,呈現出雅俗共賞的特色。

他的這首《迎新春·嶰管變青律》:嶰管變青律,帝裡陽和新布。晴景回輕煦。慶、當三五。列華燈、千門萬戶。遍九陌羅綺,香風微度。十里然絳樹。鰲山聳,喧天蕭鼓。如水,素月當午。香徑裡、絕纓擲果無數。更闌燭影花陰下,少年人、往往奇遇。太平時、朝野多歡,民康阜、隨分良聚。堪對此景,爭忍獨醒歸去。就描寫了普通百姓迎新春的喜悅景象。而他這首《看花回·玉城金階舞舜幹》:玉城金階舞舜幹,朝野多歡。九衢三市風光麗,正萬家、急管繁弦。鳳樓臨綺陌,嘉氣非煙。雅俗熙熙物態妍。忍負芳年,笑筵歌席連昏晝,任旗亭、 斗酒十千。賞心何處好,惟有尊前。更是將汴京的繁華描摹得淋漓盡致。

當然,在描寫帝都市井繁華的同時,由於常年漂泊江湖,混跡市井和歌女之間,出沒娼館酒樓之中,柳永的詞作中不妨有不少的“俗氣”和“脂粉氣”,存世柳詞中涉及歌妓情感方面的就約有150首。比如說他的這首:《迷仙引·才過笄年》:才過笄年,初綰雲鬟,便學歌舞。席上尊前,王孫隨分相許。算等閒、酬一笑,便千金慵覷。常只恐、容易蕣華偷換,光陰虛度。已受君恩顧。好與花為主。萬里丹霄,何妨攜手同歸去。永棄卻、煙花伴侶。免教人見妾,朝雲暮雨。還比如這首:《秋夜月。相見歡》:當初聚散。便喚作、無由再逢伊麵。近日來、不期而會重歡宴。向尊前、閒暇裡,斂著眉兒長嘆。惹起舊愁無限。盈盈淚眼。漫向我耳邊,作萬般幽怨。奈你自家心下,有事難見。待信真個,恁別無縈絆。不免收心,共伊長遠。

作為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大詞人,柳永對後來詞人影響甚大。南北宋之交的王灼即說“今少年,十有八九不學柳耆卿,則學曹元寵”。即使是蘇軾、黃庭堅、秦觀、周邦彥等著名詞人,也無不受惠於柳永。

柳永去世的時候,蘇軾已經十多歲了。蘇軾曾說:世言柳耆卿俗,非也,如《八聲甘州》……“不減唐人妙處”。蘇軾繼承了柳詞“不減唐人妙處”之優點,充分吸取了柳詞的表現方法和革新精神,從而開創出宋詞的一代新風;同時,力求在“柳七郎風味”之外自成一家,進一步把唐詩興象博大的特色融入自己獨具個性的詞作之中,從而形成了宋詞讓人仰望的一座巔峰,澤被後世,蔚為大觀。

能為宋詞做出這麼大的貢獻,柳永若泉下有知,也可欣慰有加,欣欣然也!

柳永: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一生窮困潦倒 堪動宋玉悲涼

科舉不第,內心的不甘,生活的沒有著落,讓柳永一直沒有婚配。經常穿梭在汴京城的花街柳巷中,讓每位歌女都認得這位才高八斗的柳郎。而柳永對這些煙花女子發自內心的同情和尊重,以及他身上流露出的真性情,在讓這些歌女被柳永才華所折服的同時,也讓她們對他愛慕有加。很多歌女們:“不願君王召,願得柳七叫;不願千黃金,願得柳七心;不願神仙見,願識柳七面。前期的蟲娘、後期的謝玉英、陳師師、李香香等都是他的紅顏知己。

柳永: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而他那首最有名的《雨霖鈴 寒蟬悽切》就是當年離開京城、去外漂泊,辭別蟲娘時所作: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美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而他首《蝶戀花 佇倚危樓風細細》: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闌意。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更是道出了他漂泊異鄉之時,對情人的深深的思念之情。在讓人為他深表同情的同時,也為他的用情真摯和良苦所嘆息。

柳永: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靠著寫詞以及紅顏們的接濟,前期的柳永雖然基本上能做到衣食無憂,但是柳永心裡那個仕途之火卻始終沒有泯滅,總是讓他心存念想,幻想著“金榜題名”的那一天。也許是老天為他的才情所感動,也許上天覺得一直不第是對這麼一個才華橫溢的人太殘忍。景祐元年(1034年),仁宗皇帝親政,特開恩科,對歷屆科場沉淪之士的錄取放寬尺度。柳永聞訊,立即由鄂州趕赴京師。這時候的柳永,已經不再是二十多歲那個年少輕狂的柳永了,多年的磨礪也讓他多了不少人生的經驗。為了避免出現被皇帝再勾掉名字的覆轍,他把名字從柳三變改為柳永。也許是仁宗皇帝早忘記了十幾年前的事,也許感覺當時對柳永太苛刻了,也許覺得讓他“且去填詞”差不多了,是年春闈,51歲的柳永與其兄柳三接順利同登進士榜 ,終於圓了他的仕途夢。

青春大把的好時光已過,老年及第並沒有為他帶來多少喜悅。先被授與睦州團練推官 ,後調任餘杭縣令。由於他長年在中下層群眾中游走,對民間的疾苦感同身受,為官以後清正廉潔,關心民間疾苦,深得百姓愛戴。他在任浙江定海曉峰鹽監時,曾作《鬻海歌》一文:自從瀦滷至飛霜,無非假貸充餱糧。秤入官中得微直,一緡往往十緡償。週而復始無休息,官租未了私租逼。驅妻逐子課工程,雖作人形俱菜色。對鹽工的艱苦勞作以及部分官吏的醜惡嘴臉和惡劣行徑進行了深刻描述和鞭撻,在當時的社會上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但是,在官場上像柳永這樣性格耿直的人顯然是不合群的。因此柳永雖然有著出色的才華、極高的聲望,但是他的政治生涯卻並不順利,終生也沒有躋身高官的行列,最後僅以屯田員外郎致仕,後人稱其為“柳屯田”。

柳永: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雖然,當了官,但是對於兩袖清風的柳永來說,根本沒有什麼財產,晚年,更是窮愁潦倒、一貧如洗。死後的他因為沒有家室,無人過問,是趙香香、陳師師等一班名妓念他的才學和痴情,湊了一筆錢將他埋葬。他在遊歷江州時認識的名妓謝玉英,為感念他平日裡的一片痴情,以妻子的名義為他戴重孝、發喪。眾妓也都感於他平時對她們的一片真心,紛紛效仿謝玉英,為他戴孝守喪,於是便有了“群妓合金葬柳七”的佳話。他死後,謝玉英因思念他,天天以淚洗面,兩個月後便殉情而去。陳師師等念她情重,將她葬在柳永墓旁,也算讓他死後終於有了一個“家”。每年清明節,這些歌妓們又相約赴其墳地祭掃,並相沿成習,稱之“吊柳七”或“吊柳會”,這種風俗一直持續到宋室南渡。

柳永常以宋玉自比,他的那首《玉蝴蝶 望處雨收雲斷》中有句:晚景蕭疏,堪動宋玉悲涼。既是對宋玉人生經歷的感慨,更是對自己晚年生活的真實寫照。

一代詞人就這樣窮困潦倒地走完了他的一生,但是他卻給後人留下了一筆極豐厚的精神財富,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