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大藤峽,魚兒暢遊翻過壩

2022-08-07由 中國經濟網 發表于 漁業

灌魚是什麼魚

近日,記者來到位於廣西桂平市的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南木江副壩。放眼望去,喬木蔥蘢、花紅草綠。從高處往下看,只見約5400米長的仿自然生態魚道蜿蜒曲折,宛如藍色飄帶穿過副壩。

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位於黔江河段,是珠江流域關鍵控制性水利樞紐。大藤峽控制著西江流域面積的56。4%、西江水資源量的56%,控制洪水總量佔梧州站洪量的65%。大藤峽水利樞紐建成後,將改變珠江—西江防洪及水資源配置格局,兼具防洪、航運、發電、灌溉等綜合效益。

雄偉的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令人關注的除了綜合效益,還有其獨特的“雙魚道”建設,即黔江主壩魚道和南木江副壩仿自然生態通道。黔江主壩魚道長約3700米,南木江副壩生態通道長約5400米。這9000多米的通道便是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為江內魚群洄游產卵所搭建的生命通道。

“為最大程度降低大藤峽工程建設對流域水生態環境的影響,防止江海洄游魚類的通道被阻隔,保證流域內魚類正常洄游和繁殖,工程在設計時充分考慮了洄游性魚類的過魚需求,分別在黔江主壩和南木江副壩佈置了黔江主壩魚道和南木江副壩仿生態過魚通道。”廣西大藤峽水利樞紐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曾蘭宏說,這種獨特的主壩、副壩雙魚道設計充分滿足魚類過壩需求,為流域生態保駕護航。

“雙魚道的設計在國內水利工程中罕見。”曾蘭宏說,大藤峽江段位於高原山地急流性魚類向江河平原魚類過渡的地區,是花鰻鱺、唐魚、鰣等水生珍稀、瀕危魚類賴以生存的地方,也是江中洄游魚類的重要通道。珠江流域一個重要的洄游魚類產卵場,就在離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壩址不遠的鬱江與黔江交匯處。

除了讓魚過得了,還要讓魚過得舒適。水流如果太急,不利於魚類透過;相反,如果太小,魚類又感應不到,不會往上游。為此,將魚道設計成彎道以延長距離,降低水流速度,使水流速度基本穩定保持在每秒0。35米至1。2米,使魚類能在最適應的水流中透過。

“魚類有一定自主性,當其前行的道路被大壩阻隔,在一定程度上會自主探索其他通道。同時,可以利用魚的習性對其進行誘導,比如有的魚有趨光性,有的魚喜歡某種氣味或者聲音,可以透過聲光電系統等,吸引更多魚類透過魚道。”曾蘭宏說。

目前,南木江魚道已建設完成並通水執行。黔江主壩魚道預計今年8月完工,具備執行條件。“雙魚道”是大藤峽水生態保護體系的一部分。除“雙魚道”外,還有“一中心、雙增殖站、五人造生境”,這也是珠江流域保護措施最為完善的水生態保護體系。

在南木江副壩仿生態過魚通道附近,還建有佔地約121畝的魚類增殖放流站和珍稀魚類保育中心,長期針對流域內珍稀魚類開展研究、保育和增殖放流工作。記者看到,這裡共有43個池塘。旁邊還建設有催產孵化車間、開口育苗車間、魚種培育車間和珍稀瀕危魚類繁育救護基地車間。魚苗在這裡養殖一段時間後,將被增殖放流。

“大藤峽魚類增殖放流站設計最大年放流規模358萬尾,目標放流魚類為四大家魚及斑鱯、卷口魚、光倒刺䰾、長臀鮠等12種珠江流域特有魚類和經濟魚類。”廣西大藤峽水利樞紐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移民部(保育中心)環保水保科副科長張家豪說。

大藤峽魚類增殖站主要負責銀錮、黃尾鯝、赤眼鱒等珠江流域特有和珍稀魚類繁育工作,兼顧放流“青、草、鰱、鱅”四大家魚。此外,公司還在來賓市興賓區建設紅水河珍稀魚類增殖保護站,負責流域珍稀魚類繁育工作,設計每年放流34萬尾。兩站累計人工繁育放流392萬尾。

在5月22日世界生物多樣性日,大藤峽公司開展增殖放流活動,放流“四大家魚”魚苗70萬尾。至此,大藤峽公司已累計放流6次共計611萬尾。

將副壩仿生態過魚通道穿插於增殖站、保育中心的室外魚池中,進行整合佈置,給設計方和施工方都帶來很大的挑戰。魚池構築物、魚池水電氣管線、魚道邊坡等各個工種高度交叉,對平面、高程、坡度精度要求極其嚴格,使魚道設計和施工猶如密石中落棋、亂線中穿針,但換來的是集生態、科研、觀光、宣教於一體的現代化精品生態園。

目前,大藤峽工程“一中心、雙魚道、雙增殖站、五人造生境”的水生態保護體系基本建成。去年,該公司委託流域專業機構開展了南木江副壩仿生態過魚通道監測工作,監測主要包括魚道魚類群落調查、水力學要素監測、T型標魚類標記試驗等,監測到魚道內魚類有21種。監測結果表明,現階段南木江副壩魚道過魚效果良好。

“公司還將進一步完善過魚通道的集誘魚系統,根據觀測結果最佳化魚道執行排程,進一步提升‘雙魚道’的執行管理效果,維護珠江水生生物多樣性,著力打造‘生態壯美、人水和諧’的一流生態水利樞紐。”曾蘭宏說。(經濟日報記者 童 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