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農業銀行張曉男:3月末綠色信貸餘額突破2萬億,量速齊升均創歷史新高

2022-07-21由 金融界 發表于 漁業

農行是不是商業銀行

在實現“雙碳”目標背景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等監管部門初步確立了“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綠色金融發展框架。各金融機構紛紛將綠色金融業務發展作為落實國家戰略、服務支援經濟和調整信貸結構的重要著力點。目前,我國已初步形成綠色貸款、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碳金融產品等多層次綠色金融產品和市場體系。

本期金融界《未來銀行》綠色金融系列策劃,對話農業銀行總行信用管理部總經理張曉男,講述在“雙碳”目標下,銀行業務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以及農業銀行在綠色金融方面的實踐與探索。

據介紹,農業銀行將綠色金融列為全行“十四五”時期三大戰略之一。聚焦業務重點,從產品創新、政策制度、考核監督、組織保障等方面作出全面規劃部署。2022年3月末,該行綠色信貸餘額突破2萬億元,增量增速均創歷史新高。

“雙碳”目標提出 為綠色金融發展帶來巨大機遇

農業銀行總行信用管理部總經理張曉男在與金融界對話中表示,自“雙碳”目標提出以來,我國的能源結構、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等各方面都在發生巨大的變化,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為綠色金融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能源革命方面,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是我國能源革命的重要方向。” 張曉男提到,大量非化石能源特別是風電、太陽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專案正在快速發展,從生產到消費全產業鏈上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對金融機構而言,這是一個大有可為的領域。

“工業綠色轉型方面,目前我國已經制定了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方案,總的思路是促進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和節能降碳,從“源頭”控制碳排放量。這意味著工業領域低碳轉型投資將大幅提升,工業生產的新技術、新工藝以及清潔生產裝置市場迎來重要機遇。”

在“雙碳”目標下,我國農業產業結構將加快向生態農業、綠色農業、低碳農業調整,“三農”領域的能源結構、用能方式、生產方式等將發生根本性轉變。張曉男認為探索運用金融手段控制和降低農村地區溫室氣體排放,也成為綠色金融發展的重點之一。

直面共性挑戰 綠色金融標準界定有待進一步研究

與此同時,綠色低碳轉型也將帶來新的風險和挑戰。張曉男指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形勢複雜嚴峻,環境、社會和治理風險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日益明顯,傳統高碳行業經營和轉型壓力加大,金融機構投融資結構調整的必要性和緊迫性進一步提升,環境、社會和治理風險成為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

另外,綠色金融發展還面臨一些共性的挑戰,需要金融機構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張曉男認為有三個問題需要重點關注。首先是綠色金融標準的界定。綠色金融標準是綠色金融業務可持續性發展的基礎。目前全球關於綠色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標準較多,有一些還不夠清晰規範,相關概念、內涵和實現方式等都有待進一步研究。如何保證綠色金融標準的可比性、一致性、相容性,是一個重要課題。

對於轉型金融和綠色金融的銜接。張曉男解釋,較之於綠色金融,轉型金融更關注碳密集和高環境影響的行業、企業、專案和相關經濟活動,具有更大的靈活性、更好的適應性。如何形成綠色金融和轉型金融並駕齊驅、相互支撐、良性互動的局面,需要各方一同貢獻智慧。

“轉型風險的防範也需要重點關注,金融機構既要加大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力度,支援經濟有序綠色轉型,也要高度重視綠色轉型帶來的各類風險衝擊。” 張曉男說,比如,碳稅、碳交易規則等政策調整,能源價格上漲導致的成本壓力,以及市場預期和偏好變化等,均易引發高碳企業資產重估和財務損失風險。這就要求金融機構在服務綠色轉型過程中,要統籌好發展和安全,平衡好業務發展和風險防控的關係。

確保業務健康發展 持續提升綠色信貸風險管理能力

在雙碳目標的驅動下,2021年綠色信貸規模呈現出爆發式增長,銀行如何防控綠色金融信貸風險,保持良好的資產質量?張曉男對此表示,為確保業務健康發展,農業銀行在持續提升綠色信貸風險管理能力。

一是根據國家政策導向和行業發展形勢,加強綠色產業領域分析研判,密切關注能源市場供需變化、綠色低碳技術市場化應用進展等情況,對新能源、新能源汽車、智慧電網、環保裝備製造等行業開展專題分析。

二是強化信貸業務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出臺信貸業務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辦法,對信貸業務的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實施全面覆蓋、分類管理和全程管控。根據客戶面臨的潛在環境和社會風險程度,實施差異化管理措施,對非生態友好型客戶和專案執行“一票否決”。

三是密切防範高碳行業轉型風險。加強轉型風險防控,對高碳行業實施限額管理,強化環保、能耗、安全生產等方面稽核,加大潛在風險客戶退出力度。

四是加大重點領域風險監測力度。將綠色信貸大額用信客戶、環境、社會和治理風險等納入風險監控範圍,加強風險預警,做好風險防範化解。

五是積極運用氣候風險管理工具。探索建立氣候風險分析框架,加強投融資業務氣候風險識別評估和管理。選取碳排放強度高的煤電行業,深入分析研判氣候風險傳導路徑,自主探索開展了氣候風險壓力測試。參與人民銀行組織的氣候風險壓力測試,評估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轉型對信貸資產的潛在影響。

積極探索實踐 首批開展綠色債券投融資業務

“發展綠色金融已經成為有效落實“雙碳”工作要求、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彰顯國有大行責任擔當的必然要求。”張曉男表示,作為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和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銀行,農業銀行在支援經濟社會綠色低碳發展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和實踐。

張曉男介紹,頂層設計方面,農業銀行在董事會設立戰略規劃與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在高管層設立綠色金融委員會,全面加強對綠色金融業務的統籌規劃和組織領導。在全行“十四五”規劃中將綠色金融列為全行三大戰略之一,制定“十四五”時期全行綠色金融發展規劃,明確綠色金融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為綠色金融戰略實施提供方向指引。

與此同時,農業銀行持續構建加快綠色金融業務發展的政策體系和保障機制。專門出臺《關於加快推進綠色金融業務發展的指導意見》、《加快綠色金融發展行動方案(2021-2023年)》,確定推進綠色金融發展的工作主線和實施路徑。先後出臺風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能發電、核電等多項新能源信貸政策。積極用好人民銀行碳減排支援工具和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2項貨幣政策工具,匹配差異化支援政策。做好綠色產行業研究,對優質客戶和專案實施差異化政策支援,並在業務規模、經濟資本、戰略費用、激勵約束和人才培養方面持續加大支援保障。另外,農業銀行加大創新力度,在金融同業中首批開展碳中和債、可持續發展掛鉤債等綠色債券投融資業務。

重點聚焦三大領域 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

張曉男表示,在綠色金融的同一條賽道上,農業銀行主要聚焦在服務鄉村振興、能源革命和產業轉型升級等重點領域,強化資金支援,為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綠色低碳轉型注入金融活水。

在張曉男看來,農業銀行作為服務鄉村振興領軍銀行,以服務“三農”為本,與綠色低碳發展有著天然而密切的聯絡。目前,正在努力實現服務鄉村振興和發展綠色金融的“雙提升”。

據瞭解,農業銀行圍繞種業企業扶優、種子資源保護等領域陸續出臺種業行業信貸政策、種業振興信貸政策,持續加大對生態種養殖、林下經濟、種質資源保護等綠色農業全產業鏈支援,對於農村廁所革命、農村生活汙水治理、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等鄉村建設重點領域,全力做好金融服務。截至一季度末,縣域綠色信貸業務餘額突破8000億元。

在支援能源革命領域,張曉男稱,農業銀行一方面,積極支援風電、太陽能發電、智慧電網等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先後出臺風電、太陽能發電等多項新能源信貸政策,大力支援清潔能源產業優先發展。另一方面,支援煤炭、煤電等傳統能源清潔高效利用。積極為煤炭安全高效綠色智慧開採、煤炭清潔高效加工、煤電清潔高效利用等領域提供融資支援。截至一季度末,清潔能源產業貸款餘額超5000億元。

另外,農業銀行密切跟進全國碳市場建設情況,作為中碳登戰略合作銀行,為其量身打造了專屬交易系統——農銀碳服。加快發展碳中和債等綠色債券投融資業務,推進碳排放權質押貸款等產品創新。在助力傳統行業綠色轉型方面,農業銀行深化拓展綠色低碳交通和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專案,創新推出綠色交通貸、綠色節能建築貸等產品。積極支援節能環保產業和綠色生產體系建設,推動鋼鐵、有色、建材、化工等高耗能行業企業能效提升和清潔生產,助推高碳行業綠色轉型。截至一季度末,基礎設施綠色升級領域貸款超1萬億。

下一步,張曉男表示,農業銀行將繼續堅定不移地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不斷提升經營管理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推動綠色金融業務健康可持續發展。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