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大方縣鼎新鄉小康路上的“幸福秘籍”

2022-07-20由 湘湘帶你看社會 發表于 漁業

鼎新鎮有個什麼河

“我在產業基地務工,每個月工資2400元,足夠家用。”黎萬敏笑著說。

黎萬敏是大方縣鼎新鄉興啟村村民,育有兩個孩子。由於收入穩定,一家人並不為開銷發愁。她口中所說的基地,是鼎新鄉的折耳根種植基地。

鼎新鄉是一個純農業鄉鎮,曾經,由於缺乏產業支撐,大部分年輕人靠外出務工增收。隨著脫貧攻堅打下的良好基礎,鼎新鄉走上了特色產業致富增收路,外出的年輕人紛紛回鄉發展。

“我們的折耳根產業開始於2021年初,全鄉現有322個大棚種折耳根。”鼎新鄉農業服務中心主任陳凱向記者介紹,種植大棚租給產業老闆,第一年租金650元,之後每年增加50元,每個大棚除去給群眾的流轉費,剩下的是純利潤。

“當地有現成的種植大棚,土壤氣候也適合折耳根生長。目前,我們的產品供不應求!”種植折耳根的老闆汪貴林說,他種植的折耳根每公斤8元左右。“折耳根3月種植,7月採收,7月份後種植到來年3月份採收,迴圈往復,收益較高。”

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基石。鼎新鄉折耳根產業,直接帶動當地群眾就業增收。“基地平時固定用工5人,忙時有四五十人,一個種植季支出70多萬元務工費用。”汪貴林說。

汪貴林的折耳根產業發展得越來越好,何政林的菌菇產業同樣有聲有色。

53歲的何政林,在鼎新鄉種植菌菇已有6年。

“目前公司每天生產菌棒1萬棒,菌菇湯包5000包。”在何政林負責的貴州土老磨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生產廠房裡,他和陳凱一邊帶著記者參觀生產車間,一邊介紹公司發展情況。

該公司生產的菌棒賣給當地合作社及省內外的種植商,同時回收當地合作社的菌菇進行加工,帶動群眾共同發展。“龍頭公司帶動,合作社統一採購菌棒免費發放給群眾,這大大激發大夥自主創業的熱情。目前,種植菌菇的群眾戶均年增收7500元。”陳凱說。

緊跟時代發展是何政林成功的秘訣之一。幾年前,當不少商家還盯著線下銷售時,他已利用抖音、拼多多等網路平臺進行影片宣傳和直播銷售。

“拼多多平臺直播帶貨已成為我們的主要銷售渠道,單是今天,就賣出了80多單。”何政林走進公司直播室說。

石豔是該公司培養的主播,她每天的工作是在抖音、拼多多等平臺上直播帶貨、拍攝上傳短影片等,每月收入3000多元。“我每天直播一場,時間為三四個小時。”石豔說。

除了石豔,公司還吸引了不少當地群眾前來務工。“用工旺季一個月要發五六萬元工資,淡季每個月也要發兩萬多元。根據工種不同,工人每月工資在2000到5000元之間。”何政林說。

近年來,鼎新鄉黨委、政府積極走產業提質增效之路,在全鄉佈局馬鈴薯、食用菌、折耳根、油菜、雜糧等多種特色產業,並透過線上線下擴寬銷售渠道,讓特色產業變成群眾增收的真金白銀。得益於此,鼎新鄉產業發展越來越好,增收的路子越走越寬,群眾既可以自己創業,也可以進車間、進基地務工,日子越過越紅火。

【來源:貴州日報】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