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易烊千璽、國家話劇院:輿論的石頭

2022-07-19由 政邦智庫 發表于 漁業

成語一錘定音什麼意思

剛剛易烊千璽微博發文,決定放棄入職國家話劇院。

易烊千璽、國家話劇院:輿論的石頭

易烊千璽發文迴應/圖源:新浪微博@TFBOYS-易烊千璽

易烊千璽與國家話劇院大概怎麼也沒有想到:一個招聘事件,居然一而再、再而三地上熱搜。這再一次印證了我兩年前說的話:HR過去一直被認為是一個單位離輿論最遠的部門,現在卻成為一個單位最大的輿論隱患之一。它引發出來的輿論風暴,對一個單位的破壞力如果不是致命性的打擊,也常常傷筋動骨一百天。

為什麼一個最內部的部門,卻會引發最外部的危機?

答案是:HR處理的是人的問題,人的問題遠比物(產品)的問題更復雜,也更容易傳播。

大多數單位的HR,不是老闆的心腹,就是被認為是老闆的心腹。他們或主動替老闆背鍋,或被動為老闆背鍋,人們對老闆的矛盾往往轉嫁給他們。老闆罵不了,HR還不能罵嗎?再加上HR規矩太多,按部就班,一直在單位內部打轉,缺乏對社會的適應能力與判斷能力,總以為輿論是公關部門、品牌部門、市場部門、營銷部門與客服部門的事情,什麼時候輪得到自己呢?一旦輿論事件發生,就措手不及,因為HR原有的知識結構與人事流程根本就沒有面對輿論這一說。

好多人都在說:這個輿論風暴擱幾年前那叫什麼事呀?過去有多少明星進體制呀。我相信國家話劇院一定困惑,易烊千璽也肯定苦惱,而易烊千璽的粉絲更是滿懷悲憤,這到底是為什麼呀?

首先,我要糾正的是:這不是現在才會發生的事。其實,若干年前,同樣類似的事件也鬧得滿城風雨。那就是時任北外教授的喬木引出的“何炅吃空餉”事件,那個事件的關鍵詞也是“明星”與“編制”,只不過那時的“明星”與“編制”對應的是“何炅”與“北外”,現在換上的是“易烊千璽”與“國家話劇院”。

當時的何炅與北外,和今天的易烊千璽與國家話劇院一樣,也面臨著騎虎難下、左右為難、進退失據的困境,他們一次又一次地發聲明,但仍然難解輿論的質疑與不滿。

為什麼會這樣?答案是輿論的石頭工具。

“弱傳播理論”有兩個“輿論的石頭工具”,分別指向的一個是“輿論的激聚術”,一個是“輿論的降解法”。前者指的是如何在一片原本平靜的湖面,拋下一塊石頭,讓它瞬間產生漣漪,一圈又一圈往外擴散,連綿不止。後者指的是如何在一條順著慣性流淌的河流,塞下一塊石頭,讓它頓然激起浪花,一波又一波向上翻卷,久久不息。

“何炅吃空餉”事件就屬於後者,如果不搬走那塊“輿論的石頭”,只是想繞過去,“石頭”還在那裡,輿論就生生不息。

不少朋友,甚至某些粉絲,都希望我來分析一下易烊千璽與國家話劇院這件事,其實看懂了“何炅吃空餉”事件,就看懂了“易烊千璽考編制”事件。《弱傳播》一書早就將“何炅吃空餉”事件做了覆盤。只不過明星、經紀人還有文化單位,絕大多數是不會去看《弱傳播》的。而吃瓜群眾又很好奇,這裡我就把《弱傳播》裡有關“何炅吃空餉”事件所作的輿論覆盤,再摘出來分享給大家吧。

網友對《弱傳播》評價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常看常新。也許是吧,案例天天有,理論時時新。

下面是《弱傳播》原文:

輿論的降解

輿論的降解是輿論運動的另一種趨勢,與之相對的就是輿論的激聚。

降解的概念源於自然科學,指的是聚合物在相關外界因素作用下,發生了分子鏈的無規則斷裂、側基和低分子的消除反應,致使聚合度和相對分子質量下降。

輿論的降解與之類似,關注連結點的斷裂及關注比例的下降就是輿論的降解。

聚合度下降可以是分子的減少,也可以是分母的增加,所以輿論的降解有一種方法就是“平衡輿論法”,即如果沒有辦法減少或轉移對自己不利的連結點,就透過增加相關連結點的方式,相對地稀釋對自己不利的輿論。表面上是增加選項,平衡報道,其實就是稀釋輿論。

還有一種稀釋輿論的方法是輿論歸因多元法。負面事件的當事人最忌諱把全部或主要的責任歸於他一個人身上,比如西安交大博士生楊寶德自殺,其女友將楊自殺的原因70%歸因於楊的博士生導師,導致輿論對該博導“人肉”。假如一個負面事件,最後輿論的歸因出現多元,找不到一個“冤大頭”,這也是另一種意義的輿論降解。輿論監督事件最害怕電視主持人語重心長地說:“我們呼籲全社會重視……”“希望有關部門……”“應該齊抓共管……”這就意味著該事情沒多大希望解決:全社會重視就是沒人重視;有關部門解決就是沒有部門解決;齊抓共管就是沒有人在抓,沒單位在管。

俗話說冤有頭債有主,如果一個輿論事件冤有多頭,或債不知其主,大都不了了之。“責任多因法”或“責任不確定法”,都是輿論降解的方法。

自然科學有一種觀點認為,降解物最終要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才能稱為降解。它對輿論戰的啟示就是:將有害變成無害才是真正的降解。一個負面輿論不需要減少它的分貝,也不需要轉換或轉移連結點,更不是被動地靠稀釋或不確定來降低負面評價,而只要把負面輿論變成無害輿論就可以了。

狹義的輿論降解指的就是將負面輿論變成無害輿論的過程。

大自然對有害物質的降解,往往要幾十年、幾百年甚至成千上萬年。有害變無害的降解過程何其漫長。同理,負面輿論變無害輿論的降解也是異常困難的,它極端地考驗負面輿論當事人的輿論智慧。

遇到負面輿論,如果不能一勞永逸地採取輿論轉換法,人們就會想到輿論轉移法,但如果轉換與轉移都不行,就會被迫採取輿論歸因多元法進行稀釋。

問題是:如果上述方法都不行怎麼辦?

唯一的解套方法,就是狹義的輿論降解法。這是硬碰硬地打輿論正面戰,不過這個正面戰不是為了打擊、消滅敵人,而是化敵為友,或者化敵為路人。這也是輿論戰水平最高的超限戰,我將這種需要“超人”的輿論戰法,稱為“輿論碳水法”,意思是把有毒的輿論,變成像二氧化碳與水那樣的無毒物。

在本章第二節“輿論的激聚”裡,作者提出過“丟石頭”的輿論實戰工具,即如何丟一塊石頭讓平靜的湖面泛起輿論的漣漪。其實,輿論的“石頭理論系”還有一個“輿論的放石頭”工具,即如何放一塊石頭讓流淌的河流激起輿論的浪花。

“慶安事件”揭出某官員親戚吃空餉後,北外教師喬木聯想起明星何炅也長期具有該校編制卻未上班,便在網上質疑:何炅是否也涉嫌吃空餉?一直以來,何炅的生活像一條按著慣性流淌的河流,直到喬木給他放了一塊大石頭,由此引發軒然大波的“何炅吃空餉事件”。

喬木雖然是輿論事件的挑起者,但一直都控制著底線,就事論事。何炅雖然是輿論的受傷者,但這一次也因禍得福,驗證了他平時的好口碑與好人緣。兩人此前沒有個人恩怨,不是蓄謀已久,沒有置人於死地的動機,也沒有死纏爛打的傾向,這就為輿論的脫困創造了良好的前提。

事件剛發生時,我就給研究生們發了這樣一條微信:“各位同學,‘何炅吃空餉事件’是一個典型的明星輿論困局。假如你們是何炅的輿論顧問,請思考,如何幫他應對這場輿論戰?下堂課,我們將在‘輿論的降解法’這一講中,討論這個案例。雖然我還沒有教你們‘輿論的降解法’相關分析工具和解釋工具,但是你們可以透過之前我教過的其他輿論工具,先進行推導。老師當然也準備了一套方案,到時候一起比稿。”

輿論有激聚,就需要降解。有良心的輿論傳播者都應該希望河流碰到石頭不要出現漩渦,而是激起漂亮的浪花。那些唯恐天下不亂的輿論傳播者是我不齒的物件,所以我對我的研究生特別強調倫理底線。因為輿論是工具,也是武器,可以幫人,也可以殺人,掌握輿論利器的人尤其要謙卑和悲憫,追求善意傳播。

我在中國微信500強等朋友圈裡提及這個模擬教學,各地很多朋友表示了好奇,希望可以旁聽這堂課。既然有那麼多的人關心這個事件,而且每個人都有可能碰到這樣那樣的輿論困局,教人“輿論脫困”比教人“輿論攻擊”更適合公開傳播。在這裡不妨把我的思考向大家請教,就算是“輿論學方法論”課程的一次公開教學。

一般來說,“輿論脫困術”有四類方法:輿論轉換法、輿論轉移法、輿論稀釋法、輿論降解(分解)法。我們一個個來比對。

第一類脫困術:輿論轉換法

負面事件的脫困首選是輿論轉換法,如果輿論主體開始關注另一個物件,原來的連結點自然斷裂,這樣的輿論轉換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但這個方法顯然對何炅不適用,他在娛樂圈人氣極高,粉絲數量也是千萬級的,要什麼樣的熱點才能夠壓得住他的風頭?我想大約只有這幾類可能:重大政治事件、重大自然災害、嚴重傷亡事故、極端暴恐事件、更惡劣的娛樂圈負面事件。這些都是極小機率的事件,而且那段時間也沒有發生。

名氣在事業上是優良的資產,在負面輿論上卻是負資產。何炅的吃空餉事件可能客觀地幫助了其他負面事件暗度陳倉,但何炅的名氣卻幫不了自己,反而被名氣所累。

第二類脫困術:輿論的轉移

在不能進行輿論的轉換的情況下,排位第二的方法是進行輿論的轉移。如果能夠提供新的連結點,使得人們的注意力從負面情緒點轉移出來,同樣可以達到脫困的目的。

從事件的覆盤看,何炅選擇了“輿論轉移法”,請看他的第一次迴應。微博全文如下:

我1997年畢業,留校任職到今天,學校前後安排的不同崗位的工作都努力做好。從18歲入學成為北外人,這麼多年的感情和責任,初心不曾改變,只要我的存在能為北外增添一點光彩,為學生奉獻一點力量,我都願意,從來都是!抱歉讓大家費心了,謝謝大家。

何炅的第一次迴應,明顯在進行輿論的轉移。他提到了感情、責任、初心、增添光彩、奉獻力量……就是沒有提吃空餉。這樣連結點太空泛,沒有新的事實證據,沒有特殊的表達,沒有受眾更感興趣的話題,自然沒有辦法將人們的興趣從吃空餉這個連結點轉移出去,這樣的迴應是沒辦法化解危機的,反而加劇了輿論的不安情緒,迫使何炅進一步應對。

下面是他的第二次迴應:

從2007年調整崗位開始我的工資都是返還學校的,沒有再拿過一分錢,也從沒有以北外教師名義在外謀取私利。原本希望北外以我為榮,如果我留下讓學校受爭議我可以離開。不在編也會為母校繼續盡心盡責,我永遠是北外人!

第二次迴應明顯比第一次好很多,仍然採取的是輿論轉移法。

1.第二次宣告提供了新的事實連結點:“2007年調整崗位開始我的工資都是返還學校的,沒有再拿過一分錢。”

不過,這個新連結點還是不能把受眾的注意力從吃空餉的連結點轉移出去,輿論會問:2007年後沒有拿錢,那麼07年前拿了沒?如果拿了,算不算吃空餉?

我一再強調,要麼別寫宣告,要麼就一錘定音,止紛息爭,否則所有的宣告都是提供了新的連結點,讓輿論升溫。寫宣告,千萬不要再留白,一留白就給人更多的新連結點,把輿論繼續炒熱。只寫2007年之後的行為,而對1997年畢業到2007年之間的資訊隻字不提,這樣的宣告根本就不能出籠。就好比一個女生逼問徹夜未歸的男友到底去哪裡了,如果男生這樣回答:我凌晨一點前都在男同事家打牌呀。女生最本能的反應就是:那凌晨一點以後呢?

2。第二次宣告提供了新的話題連結點:辭職。

這屬於輿論止血法,不過只是中止了輿論進一步發酵,吃空餉這個傷口還是暴露在外。辭職只表明以後吃不吃空餉都沒了可能,而且為過去付出了代價,對輿論做出迴應值得肯定,但仍然沒有解答自己到底有沒有吃空餉的輿論困惑。

3。第二次宣告提出了新的表述:“原本希望北外以我為榮。”

這是一個糟糕的迴應,新的表述的確創造了新的連結點,但對何炅的形象沒有加分,而是減分。實事求是地說,這句話本身沒錯,何炅的確值得母校以他為榮。北外可以為培養了優秀的外交官為榮,也可以為培養了優秀的主持人為榮。但輿論的弱傳播告訴我們,自己說自己好是非常容易起反效果的,哪怕它是事實。這種把自己的地位看得過重的表述是反弱傳播的。作為學生,正確的表達應是自己“以母校為榮”,而類似“母校以學生為榮”的表述更應該出自校方。如果學生非要表達“母校以自己為榮”,只能用於宣誓承諾,否則不管他是總統還是諾貝爾獎得主,都會遭到輿論的吐槽。

4。第二次宣告搶佔了一個輿論制高點:“我永遠是北外人!”

這個制高點本身沒有問題,但制高點必須有基石,否則就會懸空。只是呼口號是沒有用的,它不能解決人們對吃空餉的疑慮。輿論的制高點很重要,但並不是可以“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

兩次宣告,何炅都嘗試用輿論轉移法改變輿論運動的導向,可惜都沒有成功。輿論的“石頭理論系”中的“輿論的放石頭”工具,可以很好地分析何炅的輿論困境。

何炅的河流是被喬木放的石頭才激起浪花的。因此,首先要搞清楚那塊石頭是什麼。

石頭就是吃空餉。一個字概括:錢!空餉就是錢,錢的問題必須用錢來回應,否則輿論仍然有所期待。但何炅的迴應一直避免談錢,他試圖從這塊石頭繞過去,來模糊處理危機。可是就算繞過了石頭,石頭仍然在那裡,輿論的浪花還是會被一波波地激起,產生一個個新的漩渦。

何炅其實還有一個方法,就是把這塊石頭搬走,搬走石頭的方法,就是要用錢來回答錢,歸結為一個動作:要不要退錢?

何炅面臨著兩難的困局:

第一種,堅持不退錢,那麼他就要負舉證責任,證明自己的確為母校付出了足夠的工作時間、做了很多事,而且這些事符合教師身份與職責,符合國家與學校管理規定,並且有翔實的在崗記錄。但這個方法不可行,有些事可以做,卻不可以說。就好比夫妻吵架,當一方歷數自己對另一方的種種付出時,都不會有好結果,甚至會造成新的傷害。況且該事件時間跨度漫長,舉證難度極大。

第二種,退錢了事,這些錢相對於何炅的收入來看,可以忽略不計,所以數額不是問題。但這種處理方式更不能做,一旦退錢,就等於承認了對方的指控,坐實了自己的不清白。

何炅似乎沒辦法用錢來處理錢的問題,沒辦法搬走喬木放下的石頭。他只能在那塊石頭邊繞來繞去,但繞來繞去的輿論轉移法並沒有奏效。石頭還在那裡,如鯁在喉!

他似乎還有第三種選擇,那就是輿論稀釋法。

第三類脫困術:輿論稀釋法

在無法改變、轉移輿論關注點的前提下,輿論稀釋法透過增加負面新聞分母的基數,降低對分子的關注比例。

問題是何炅的粉絲不會答應,他們對偶像的受辱群情激奮,愛之心切,做不到和稀泥式的息事寧人,他們要為偶像討一個公道!樹欲靜而風不止,何炅沒有退路。

輿論脫困術的前三種方法檢討下來,要麼用不了,要麼用不好,要麼沒法用。何炅進退失據、左右為難,唯一的方法似乎就是等待時間的治癒,靠熬時間來平復輿論。

事實上,何炅最後選擇的就是時間療法。相對而言,吃空餉畢竟不是大事,即便是真的,也不會傷筋動骨。

但何炅真的沒有招了嗎?答案當然不是。

讓我們回到“石頭理論系”的“輿論的放石頭”工具,其實何炅還有第四種選擇。如果第一種選擇是繞過石頭,第二種選擇是搬石頭,第三種選擇是不理石頭,第四種選擇就是漫過石頭。

如果喬木放的石頭被何炅的河流漫過去,喬木的石頭就變成了何炅的河床,石頭仍在,但浪花不再!

漫過石頭,不就是輿論制高點嗎?何炅不是做過了嗎?

何炅原來佔據道德的制高點,是懸空的輿論制高點。錢那塊石頭還堵在那裡,浪花依舊。而漫過石頭的輿論制高點,必須以石頭為基礎,水流是貼著石頭而過的,而且水勢要極大,漫過去以後,水平如鏡,看不見石頭。

這就是第四類輿論脫困術:輿論降解(分解)法。

第四類脫困術:輿論降解(分解)法

狹義的輿論降解法,就是輿論分解法,目的是要把有害的關注點分解為無害的關注點。

“何炅吃空餉事件”歸根結底,還是要直面“吃空餉”這塊石頭,要用錢來處理錢的問題。但前面已經詳細分析過了,無論是退錢還是不退錢,都是無解。這時候,我們必須換一個思路來思考,一個系統無法解決的問題放到另一個系統或許能夠迎刃而解。

在錢這個問題上,其實古今中外都有兩個系統,一個是道理這個系統,一個是情感這個系統。市無二價、公買公賣、親兄弟明算賬、禮輕情意重、生意不成情意在……這些成語或諺語都表明人們在計算金錢的時候,既可以用道理這個系統,也可以用情感系統。即便是具體的欠錢還錢,也有情債這一說。人們常說,要算金錢賬,也要算情感賬,還錢、還債、還人情都是一個動詞:還。

把道理與情感兩個系統一區分,就清楚了:陷何炅於兩難困局的一直是道理這個系統,道理系統要分清是非,但他與母校的工作契約卻屬於灰色地帶,合情未必合理。在道理這個系統談錢,對何炅來說永遠是死衚衕,因為道理這個系統只有是非。不過,即便是喬木針對何炅吃空餉也沒有上綱上線,他並沒有說何炅不該拿工資,只是追問這算不算吃空餉?他要的就是一個說法。

何炅輿論脫困的唯一路徑就是把道理系統切換到情感系統。

也許有人問,之前他不是一直在這樣做嗎,談他與母校的情感?

何炅的切換不是切換系統,而是切換問題。他依舊在迴避錢,只談情。在道理這個系統談錢解決不了,就換一個情感系統不談錢。可是,這樣仍然沒有解決錢這塊石頭,屬於繞開石頭,而不是漫過石頭。要記住,切換系統和切換問題有本質的區別,不是從錢的問題換成情的問題,而是從道理這個系統談錢,切換到情感這個系統談錢。切換的目的,不是迴避錢,而恰恰是直面錢。錢這塊石頭是繞不開的,所以必須直面,只是用水漫過去。

一旦切換到情感這個系統談錢,錢這塊石頭就不再是讓何炅左右為難的攔路虎,而是他搶佔輿論制高點最好的基石,原因就一個:情感系統的輿論標準不再是“是非”,而是“強弱”。

早在何炅事件剛發生時,我就模擬他的身份寫了一份應對宣告稿,全文附下,供大家批評:

也許是因為摯愛,也許是因為糾結,也許是因為模糊,也許是因為誤解……也許是因為一切的也許,我的一個小小的身份引發了母校的困擾和社會的爭議,巨大的不安讓我意識到,爭論只會加劇對立和傷害。目前,我能夠想到的最好的辦法,就是立即辭去北外的教師身份,儘管我對這個身份有自己的理解和一萬個不捨。

辭去教職解決了以後的問題,但仍然留下了對過去的困惑。因此,我決定把畢業以後所有從北外領到的工資連同利息,全部捐給母校——打住,“捐”這個字眼,是我個人的理解,未必是所有人的認同,那就把它改成“還”吧,我願意把畢業後所有從北外領到的工資連同利息全部“還給”母校。無論如何,一個人一生當中,總有某些人是你一定會欠她的,比如母親,比如母校,你永遠還不清她的債。過去,我一直在還,現在,請允許我繼續還吧。

此外,我願意將上述工資連同利息,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再捐同樣的錢給母校,為所有需要幫助的學生提供獎學金——現在可以放心地說“捐”了吧!其實,這一部分錢仍然是“還”,作為曾經的北外教師,我沒有用更多的時間來陪同學們,是我欠他們的,儘管金錢買不了時間,但總可以幫助他們一點點吧。

我真誠地感謝喬木老師,感謝所有的批評者,感謝粉絲,感謝你們善意地提醒我:模糊的事情儘量少做,正確的事情儘快去做。現在就開始,永遠去努力!

我原來以為,人生最值得驕傲的身份是當母校的員工。現在我明白了,人生最美好的身份是做母校的義工,我願意做母校永遠的義工……

對這個宣告,需要特別說明幾點:

1。每個人的宣告都有自己的特點,有自己的用詞習慣與表達方式。這只是我模擬當事人的身份,站在他的立場,代入自己對母校的情感撰寫的,目的就是提供大家一個討論的模板。

2。也許有人會認為,你這些設計是不是鼓勵虛情假意?我的答案是:否!從目前掌握的各種資訊來看,上述的話,即使不是何炅的本意,也基本符合他的初心。從後來包括喬木在內的輿論各方對何炅也沒有苛責,可以看出何炅對母校的情感是真情實意的。

3。也許還有人認為,這樣的設計是不是模糊了是非,鼓勵了虛偽?對此我不敢苟同,該事件一開始就可以定義為合情不合理,如果既不合情也不合理,何炅是很難全身而退的。此外,如果該輿論事件能這樣平息,是皆大歡喜的:對於喬木老師,由於他放了一塊石頭,社會的秩序得到了尊重,人心不再難平;對於北外,她得到一筆捐助,雖然少了一個員工,卻得到一個義工;對於社會,擠壓了灰色地帶,發揚了反哺情結。

4。目前社會的戾氣太重,為什麼不鼓勵善意的傳播呢?許多明星的負面新聞不斷,給社會很不好的示範作用。如果一個明星願意追求正確的價值觀,為什麼不樂見其成呢?善意傳播可以讓道理更加明白,讓情感更加真摯!讓人們明白,情感對的事情,道理未必對。迴歸道理後,也別忘追求情感。

5。所有的宣告都是修辭,代替不了真情實感。如果一個人只有修辭,沒有真情實感,再花言巧語的修辭也會被人戳穿,終將被人唾棄!

6。僅僅依靠真情實感是不夠的,否則所有的傳播學、輿論學,只要教“真情實感”四個字就可以了。現實世界中多少父子情深,最後反目為仇?多少夫妻情切,最後遍體鱗傷?傷害你最深的人往往是最愛你的人,而世界上非常多的悲劇,都是好人乾的。俯拾即是的慘痛案例提醒我們,我們不僅需要真情實感,也要學習更好地傳播。

7。輿論的脫困術不是對所有人有效。如果是十惡不赦的壞蛋,無論使用什麼修辭、什麼輿論工具,都無法最終脫困,他們會永遠被釘在輿論的恥辱柱上,無法解脫,無法超度!

8。這些輿論工具會不會被壞分子所利用?答案也是否定的。輿論最可怕的武器,比如輿論的核武器,輿論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還有輿論的化學武器,本書都有意遮蔽了,目的就是不要被輿論的恐怖分子所利用。即便是壞分子使用輿論作惡,人們也可以透過學習後,一下子鑑別出來,識破其輿論伎倆。

本書的初衷是幫助大家學習運用輿論這把菜刀,來做好輿論這道菜。菜刀的價值在於做菜!如果真的有壞蛋用菜刀“砍人”,難道這個世界就不生產菜刀嗎?

更重要的是,作為好人,我們為什麼不能比壞人更好地學習弱傳播呢?由此,更懂得看穿假的傳播,更能夠應對惡的傳播,更有效地推動善的傳播。

好人先學弱傳播!

《弱傳播》

作者:鄒振東

出版社:國家行政管理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12月

易烊千璽、國家話劇院:輿論的石頭

推薦語:

推薦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