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廣東礦坑出現入侵“怪魚”,水庫幾乎與外界江河隔絕,魚從哪來?

2022-07-10由 獅虎豹三兄弟 發表于 漁業

黃鴨子魚是什麼魚

釣魚是一項讓人身心都得到放鬆的運動,不少人甚至為此而著迷,見到有水域便想拋上一杆。對於釣魚人來說,封閉的水域算得上是絕佳的釣魚場所,因為這樣的水面往往比較風平浪靜。

在廣東地區,有許多因為早些時候開礦所留下來的礦坑,日積月累不斷蓄水變成了水庫。

按道理說這些礦坑水庫屬於後天人工形成的,而且相對獨立,是沒有魚苗的,可久而久之便“長”出了魚,數量和種類還不少。

廣東礦坑出現入侵“怪魚”,水庫幾乎與外界江河隔絕,魚從哪來?

封閉水域日子久了出現魚,在我國民間也是屢見不鮮的事情,人們並沒有當回事,不過廣東一位釣友的發現卻讓人充滿疑惑。在廣東一個廢棄的礦坑裡,每天都有許多人前來垂釣,然而在所有的漁獲裡面,人們發現了一些“怪魚”。

這種魚體型較大,平均在一兩斤左右,

體近梭形,通體焦黃,頭部扁平,腹部圓潤

,腹鰭、臀鰭、尾鰭帶有紅色,跟我國的黃河鯉有些相似。根據一些資深釣友判斷,這種魚應該是泰鯪,並非我國原產物種,而是屬於入侵生物。

問題來了,廢棄礦坑幾乎與外界江河隔絕,魚又是從哪裡來的呢?

廣東礦坑出現入侵“怪魚”,水庫幾乎與外界江河隔絕,魚從哪來?

“憑空出現的魚”並非憑空出現

在自然界裡,如果一片地區蓄水久了,大機率就會出現魚,雖然現象很常見,但知道魚從哪來的人卻甚少,因此也傳出了許多種說法。

有人認為這些憑空出現的魚是自然長出來的,就像一塊地荒廢了許久,會自然長出許多雜草藤蔓一樣,水裡也會慢慢“長”出魚。

從表面,二者似乎相似,但背後的原理卻大相徑庭。土地荒廢久了會長出雜草的原因很簡單,要麼是地裡本就有雜草的根莖,或根莖從旁邊的土裡蔓延而來,要麼就是植物的種子隨風飄落至此處進而生根發芽。例如蒲公英,被風吹散之後,其種子就能散落四處。

廣東礦坑出現入侵“怪魚”,水庫幾乎與外界江河隔絕,魚從哪來?

魚是不會憑空出現的,雖然初始的地球環境下並無生命,

所有

的生物都源自於無機環境,但水裡的魚卻不可能是從土裡或水裡“長”出來的。

原因很簡單,因為從非生物形式到魚類的進化過程,大約是20多億年,而從水域形成到有魚出現,不過一兩年的時間,這麼短的時間內,

絕不可能是新誕生的物種

另外,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觀點,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有一個共同的祖先,並在之後的演化過程中不斷演化出各種物種,佔據地球上的全部生態位,以達到阻止其他生命誕生的目的。

獨立水域裡出現的魚,都是地球上已經存在的魚,也恰恰說明了這點。

廣東礦坑出現入侵“怪魚”,水庫幾乎與外界江河隔絕,魚從哪來?

魚打哪來的?

既然魚不可能是從無機環境下新誕生出來的,然自然環境下又確切存在獨立水域憑空出現魚類的現象,那這些魚的出現,勢必會有某種途徑,而這種途徑究竟是什麼呢?

民間俗話說“

千年的草籽,萬年的魚籽

”,大致意思就是說魚卵對環境變化的耐受力極強,即便是在惡劣環境下也能存活很久,直到環境重新變得適宜之後,它們便會重新被“啟用”,從而孕育出魚類。

事實上

這種說法是很不靠譜的

,即便是耐受力很強的部分鱂魚魚卵,在乾旱的環境下進入休眠期,但也能堅持幾個月的時間而已。絕大多數的魚卵,只能在水裡進行氣體交換,一旦暴露在空氣中,很快便會死亡。

廣東礦坑出現入侵“怪魚”,水庫幾乎與外界江河隔絕,魚從哪來?

狂風暴雨自然因素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見過“天上下魚”的景象?一些獨立的水域

出現

魚,極有可能就是跟這種現象有關。

在澳大利亞、美國、泰國等地方,都確切發生過天上下魚的景象,這些從天上掉下來的魚,

基本上都是因為龍捲風而被吸上去的

它們隨風在天上飛舞,轉移到別處,一旦風力減弱,所獲得的上升力不足,這些魚就會在重力的作用下掉落,如果恰巧掉落在水域裡面,這些魚就能在此處安家。

多數魚的繁殖能力是很強的,即便成活的只有幾條魚,一年半載的時間,就能發展出大量的魚苗。

廣東礦坑出現入侵“怪魚”,水庫幾乎與外界江河隔絕,魚從哪來?

除了被龍捲風吸上天再掉落下來,暴雨的“搬運”能力就更簡單粗暴了。如果某地連日下暴雨,水位便會快速上漲,一些原本獨立的水域,當河水漫過之後,便會與江河相連,這樣就會有不少的魚順著暴雨,進入水域。

等到水位下降,獨立的水域與江河斷開聯絡,這些魚也被困在了這裡,繁衍生息。

這種情況多發生在離江河不遠的池塘,像一些廢棄的礦坑,本身就處在山裡,與江河相去甚遠,所以不太會是這種情況。

廣東礦坑出現入侵“怪魚”,水庫幾乎與外界江河隔絕,魚從哪來?

鳥類無意攜帶

除了狂風暴雨等自然因素之外,一些水鳥攜帶魚卵,也是魚類擴散的重要方式,一些學者甚至認為這種方式是魚類擴散的最主要原因。

水鳥以一些水生生物為食,它們在淺水裡覓食,

有時無意將一些魚卵沾到羽毛上

,而水鳥的羽毛相對溼潤,有利於魚卵存活。

當水鳥從一片水域飛到另一片水域時,攜帶的魚卵就有可能散落在另一片水域裡,從而孕育出魚類。

在世界範圍內,由鳥類引起的生物入侵現象並不罕見,尤其是一些植物種子,經候鳥消化系統過後,依然能夠生根發芽。

廣東礦坑出現入侵“怪魚”,水庫幾乎與外界江河隔絕,魚從哪來?

魚卵有沒可能經鳥類消化道之後,依然有活性呢?答案是有可能的,而且

有科學家對此進行了研究。

根據《美國科學院院刊》的一篇報道,科學家用兩種鯉魚的500多枚魚卵,分別餵食了野鴨,之後在野鴨的糞便中,發現了18枚依然完整地魚卵,其中12枚胚胎明視訊記憶體在,之後更是將3枚魚卵成功孕育出了魚。

這些年裡,不斷有科學家發現,魚、小龍蝦等水生生物的擴散,鳥類無意攜帶佔了重要的比例,封閉水域出現魚類,它們功不可沒。

廣東礦坑出現入侵“怪魚”,水庫幾乎與外界江河隔絕,魚從哪來?

人為放生

泰鯪也叫南亞野鯪,是一種原產於孟加拉國、印度、緬甸等地方的鯉科野鯪屬淡水魚類,

我國於1978年從泰國引進

,因其抗病能力強,生長極快,具有很強的經濟價值而被大量飼養。

後來擴散到珠江流域,又因珠江流域氣候溫暖,雨量充沛,非常適合泰鯪生長,所以在珠江,人們經常能夠看到它們的身影。

由於養殖泰鯪效益可觀,所以在廣東一些地區,泰鯪的養殖早已產業化,多數水域裡面,也出現了泰鯪的身影。

廣東礦坑出現入侵“怪魚”,水庫幾乎與外界江河隔絕,魚從哪來?

水鳥攜帶了泰鯪的魚卵,擴散至廢棄礦坑水域的可能性的確存在,但相較之下,我認為人為

放生的機率可能性更高

“放生”並不是一個新興的詞彙,在民間早已廣為流傳,不少人在一些傳統節日或重要的日子裡,也喜歡購買一些動物,帶到野外放生。

關於“放生”,有段時間網上也鬧得沸沸揚揚,究其根本,無非就是缺乏專業知識從而鬧出了笑話。比如將陸龜丟在水裡,將黃鱔放在深水區裡,都是不可取的。

廣東礦坑出現入侵“怪魚”,水庫幾乎與外界江河隔絕,魚從哪來?

泰鯪在廣東地區並不難購買,在一些江河裡也容易釣到,相較之下,人為放生比靠水鳥攜帶魚卵無意傳播的機率要大多了,因此這廢棄礦坑出現入侵“怪魚”的原因,多半是人為放生。

泰鯪生長速度快,個頭大,對於釣魚人來說,是理想的垂釣物件,放生幾條就能將一潭死水的礦坑變為理想的垂釣場所。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獅虎豹三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