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甘肅農民祖輩四代泥塑脊獸:“手手相傳”二百餘年

2022-06-21由 中國新聞網 發表于 漁業

古代房脊上排第一的叫什麼名字

甘肅農民祖輩四代泥塑脊獸:“手手相傳”二百餘年

圖為劉泉介紹他泥塑的脊獸作品。魏建軍攝

中新網蘭州12月24日電 (記者 魏建軍 高瑩)“祖輩四代都是‘泥巴匠’,這種老手藝,‘手手相傳’已經有200餘年。”55歲的劉泉是甘肅平涼脊獸製作的傳承人,四五歲就開始玩泥巴並“以此為生”,他跟泥巴“揉”在一起已有50個年頭。

脊獸是中國古代傳統建築中放置在房屋、宮殿等房脊上的雕塑作品,它們按類別分為跑獸、垂獸、“仙人”及鴟吻,合稱“脊獸”。它既是權力的象徵,又是驅邪祈福的鎮宅之寶,多見於殿宇、寺廟及民居建築。

甘肅農民祖輩四代泥塑脊獸:“手手相傳”二百餘年

圖為劉泉泥塑的古代“筆筒”。魏建軍 攝

一團黃土泥,一把木刻刀,幾番揉捏之後便成了形象生動、精湛美觀脊獸泥塑。在劉泉的泥塑場裡,空地上堆滿了各式各樣的脊獸作品,龍鳳脊、麒麟送子、蓮花送子、登天龍吻、二龍戲珠、牡丹蓮花脊等,因泥塑脊獸聲名遠播,他也被十里八鄉的人們稱為“泥塑劉”。

“鳳戲牡丹”是他比較得意的作品,經過三個月的“打磨”才完成。劉泉說,做古建泥塑是體力活也是技術活,不但每個製作環節都要細緻入微,做一件完整的脊獸成品要經過挖土、和泥、泡泥、倒板子、沾骨架、捏花、養護、存放以及進窯燒鑄、出窯等11道工序。

劉泉告訴記者,古建行業內部也稱脊獸為小跑或“走投無路”,因為它們已經“走”到了簷角的最前端,再向前一步就會掉下去。古代對於脊獸的使用有著嚴格的等級劃分,最早只有皇家宮殿和文武重臣家中才可以使用,脊獸越多,級別越高。

甘肅農民祖輩四代泥塑脊獸:“手手相傳”二百餘年

圖為劉泉泥塑的脊獸作品。魏建軍 攝

他舉例,獨角獸算是最早的一種龍頭,一般用於房脊之上,有些是在靈官殿上用,有些是在爺爺廟、文昌廟上擺放,但獨角獸屬中等,五捌獸算是最高階的一種獸。

“這是(騎鳳)仙人,這就是領頭帶隊的,這是青獅,這是海馬。”劉泉表示,像這一套私人是不能擺的,一般都是大型古建築上的,大部分基本都用5個,因為現在(簷角)短,除了皇宮裡面(簷角)長,還能放全放11個。

劉泉說,脊獸形象多來源於古代神話傳說,流傳至今的百餘種脊獸的樣式全在自己的腦海裡,沒有他不認識的古代神獸。隨著仿古建築和園林景觀地興起,脊獸製作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劉泉僱了幾個當地喜歡泥塑的人一起“玩泥巴”。

“祖輩四代的手藝,不能在我這斷了。”他說,他想辦一個泥塑學院,把老祖宗流傳下來的“泥巴”手藝傳承下去。當然,除了泥塑脊獸,劉泉還用泥巴講述黃土高坡農耕文明和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