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白馬山狀似馬,牛頭山似牛頭 十堰城區60多座山山名有故事

2022-06-11由 十堰晚報 發表于 畜牧業

山山牛一斤多少

白馬山狀似馬,牛頭山似牛頭 十堰城區60多座山山名有故事

壯美武當山

十堰晚報訊

記者 冰客 報道:十堰是一座山城,因車而建,境內山峰連綿起伏。1982年出版的《十堰市地名志》一書中,“自然地理實體”一欄共收錄各類地名2474條,其中記載十堰城區的山名就有60餘個。這些山名很奇特,像白馬山、牛頭山、四方山等,或以動植物命名,或與傳說有關;有的山則以寨命名,如老虎寨、南瓜寨、鳳凰寨、黃花寨、毛家寨、雲霧寨等;還有的山以巖命名,如紅石巖、籮筐巖、狗頭巖等;還有以尖命名的山,如黃家尖、高家尖、石家尖、三個尖等;更有以崗命名的山,如槲櫟崗、黃土崗、挖斷崗等;另有一些以嶺命名的山,如戲臺嶺、白廟嶺、五條嶺等。記者選取十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山,講述它們名字背後的故事。

武當山:非玄武不足以當之

“在十堰,首提的名山,當是古建築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武當山,古代又名太和山,位於漢江上游南岸。”提起十堰一些山的命名時,一位地名專家說。據資料介紹,武當山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景區面積312平方公里,位於東經 110°57′—110°14′,北緯32°23′—32°33′。武當山作為道教名山,以其神奇的人文景觀和獨特的自然風貌被列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據1994年4月新華出版社出版的《武當山志》記載,武當山屬大巴山脈延北支,山系呈近東西方向展布,約在8億年前從滄海中升為陸地。經過長期內外應力的沖刷切割,武當山地貌雄奇幽秀,眾多奇峰幽洞和巖、潭、泉、石錯落有致地分佈於天柱峰周圍,形成“七十二峰朝大頂”的壯觀景象。

關於武當山名的來歷,武當文化研究會專家介紹,武當之名,出現於秦漢之前。最早記載武當縣名的史籍是《漢書·地理志》,縣因山而得名,山名當早於縣名。

何為“武當”呢?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武當山道人劉道明在《武當福地總真集》中解釋道:“乾兌發源,盤亙萬里,迴旋若地軸天關之象。地勢雄偉,非玄武不足以當之,因名之曰武當。”

武當文化研究會會長楊立志介紹,按宋朝道經的說法,地軸指水精神龜,天關指火精聖蛇,玄武是我國古代四神獸(即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之一,其形象是龜或龜蛇。這說明古人是因為發現武當山形似玄武,而為其命名的。他進一步解釋說,現在人們可以從一些地圖軟體上清晰地看到,武當山從大巴山蜿蜒曲折而來,山勢如蛇;透過航拍照片,又可以發現天柱峰一帶惟妙惟肖的巨龜形象。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古人沒有航拍技術,怎麼知道武當山“非玄武不足以當之”呢?

處於巴山漢水之間的武當山,自然景觀瑰麗宏偉,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流連題詠,民間至今還流傳著許多以勝景幽賞為依託的神話傳說。

史料也記載,道書稱,真武於此山修煉42年,功成飛昇,後世因謂非玄武不足以當之,故名武當,使之更具神秘色彩。五代道士杜光庭在所著《洞天福地嶽瀆名山記》中,列武當山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

白馬山狀似馬,牛頭山似牛頭 十堰城區60多座山山名有故事

賽武當

賽武當:山高超過武當山

資料顯示,賽武當(原名伏龍山)位於大川東南面小川境內,東經 110°45′,北緯32°25′,東鄰十堰經濟技術開發區,南與房縣交界,距市中心六堰25公里,茅塔河發源於此山北麓。山上有一座3米高測量標架。緊連賽武當的福泉山海拔1600米,山頂端有四五百畝平地,可降直升飛機。賽武當山總面積3萬餘畝,林深樹密,人煙稀少,居住分散,每平方公里平均7人。

“古今遊士只知武當山,卻不知還有個賽武當。賽武當論高大、險要、奇景均賽過武當山。此山的山頂平坦,蓋有祖師廟7間,山腰有一棟給祖師‘報信’的鐘鼓樓,山下有白龍洞,藏有佛體白龍數條。相傳祖師爺臥龍枕虎,就臥在此洞的白龍身上。可惜年久失修,已成廢墟。”提起賽武當的傳說,當地老村民耳熟能詳。

資料顯示,賽武當因山高(海拔1730米),賽過武當山(海拔1612米)而得名。它東距武當山23公里。

當地流傳很久以前,祖師爺來到十堰,先選四望山(後稱四方山)定居,但因祖師爺身份重,把尖山壓平成了四方山,就南遷雞籠山(即今大川境內雞鳴山,海拔1268米)。因金雞常叫,鬧得祖師爺晝夜不能成眠,星夜又東遷武當山。天明,祖師爺立於武當山頂,四周環顧,見西邊有山比武當山高,當即拔劍斬去此山山頂,掉落在茅塔河中(名獨山)。

第二天,祖師爺又佇立武當山巔前後左右眺望,見被他砍截的山仍比武當山高大,遂廢“伏龍山”原稱,而取名為“賽武當”。

白馬山狀似馬,牛頭山似牛頭 十堰城區60多座山山名有故事

牛頭山:山峰形似牛頭

“牛頭山位於大川鎮政府駐地周家包東北部,與十堰城區交界,東經 110°43′,北緯32°34′,主峰海拔1155米。”《十堰市地名志》中這樣記載牛頭山的方位。

清同治庚午年(1870年)重修的《鄖縣誌》記載:“牛頭山城南九十里,形如牛頭,上有巖。”因此山峰形似牛頭,故得名牛頭山,沿用至今。

資料顯示,牛頭山總面積2500多畝,山上大部分為雜灌木,出產生漆、桐子,野生動物有野山羊、狼等。

白馬山:山勢似馬,山巔時有白雲

白馬山是市民雙休常去的休閒勝地。據《十堰市地名志》記載,白馬山位於黃龍灘(現黃龍鎮政府駐地)南約10公里處,東經 110°32′,北緯32°38′,主峰海拔1057。4米。

“因山勢之首、腹、尾形似駿馬,山巔時有白雲,故得名白馬山。”地名專家說。據瞭解,此山的山勢酷似奔騰的駿馬,真武大帝騎馬巡視、拴馬石、跑馬道、臥馬崖等傳說及遺址至今仍存。白馬山1996年被列入市級首批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被列為湖北省生態自然保護區。

清同治庚午版《鄖縣誌》記載:“白馬山高數千丈,西臨堵水,北望黃龍,自鎮南眺,真如‘天馬行空’,丹鳳下降。山頂有龍泉三眼,因該山富有詩情畫意,明朝在山的鞍部修一‘金鞍’,可容萬人,清朝咸豐四年(1854年)又補修金鞍,以供遊覽。”山上至今尚有金鞍遺蹟。

四方山:傳說祖師爺將山頂壓成四方形

四方山是城區市民的綠色福地,其得名來源於神奇的傳說。據《十堰市地名志》記載,四方山位於市中心六堰偏西北約3公里處,東經 110°46′,北緯32°41′,海拔578米,頂部有5000多平方米的平地。

“傳說祖師爺來十堰,選此山定居。因祖師爺身份重,將山頂壓平,呈四方形,故名四方山。祖師爺南遷後,人們在山頂建一廟宇,房屋20餘間,面積500多平方米,定名‘四望廟’。站於廟前,可望四周。”地名專家介紹。

記者瞭解到,至今尚有“四望廟”廢墟可見。在四望廟的廢墟上,1976年興建了市電視轉播臺。

百花山:山脈形似怒放的鮮花

據《十堰市地名志》記載,百花山位於茅箭區駐地顧家崗西南部約10公里處。此山東邊與十堰經濟技術開發區交界,東經 110°46′,北緯32°31′,主峰海拔1073米。

當地村民介紹,山上有一泉眼,附近建有白龍爺廟,又因山頂分脈於四周,形似一朵怒放的鮮花,故名白花山。此山野花盛多,後來人們慣稱百花山。

停舟山:傳說來往船隻常停靠於此

十堰市地名領導小組辦公室1981年的地名普查顯示,停舟山位於黃龍鎮駐地黃龍灘南面約25公里處,與房縣交界,東經 110°32′,北緯32°30′,主峰海拔1539米。

當地村民熟知的一個傳說是,很早以前,這裡是一片海洋,僅有此山較高,山頭露出海面,來往船隻經常在此停靠,故得名停舟山。

據統計,停舟山屬柏林林場經營區,面積1萬餘畝,多是雜灌林和人造杉林。

雞鳴山:傳說有金雞常鳴

據瞭解,雞鳴山位於大川鎮政府駐地周家包南約7公里處,在十房公路東側,東經 110°40′,北緯32°31′,主峰海拔1268米。

此山屬武當山脈。當地村民介紹,當地一直流傳一個故事:“此山有一金雞經常鳴叫,祖師爺從四方山到此留宿,通夜不能成眠,即命其為雞鳴山。”

鳳凰山:山形如鳳凰

據市地名領導小組辦公室1981年的地名普查顯示,鳳凰山位於黃龍鎮駐地黃龍灘南部約10公里處,東與花果交界,東經 110°34′,北緯32°36′,主峰海拔963米。

據清同治庚午版《鄖縣誌》記載:“此山其形如鳳”,故得名鳳凰山。

地理位置顯示,鳳凰山在白馬山對面。關於鳳凰山的來歷,當地還有另一種說法,多年以前,一戶張姓人家住在鳳凰山下,家有兄弟倆,長得一模一樣。老大出生不久,就死了親孃,繼母把他拉扯成人,後又生了個弟弟。父親在鄖陽府謀生,常年不在家,兄弟倆在孃的教養下,既孝敬又樂於助人,為人忠厚。

老大12歲時,母親突然生病,醫生看過說:“要用鳳凰作藥引,才能治好你孃的心痛病。”老大想起一天在青龍山的玉皇頂上砍柴,碰見過一對金鳳凰。於是,他帶著竹竿在山上打下一隻鳳凰,鳳凰倔強,一頭撞死在山岩上。娘喝了用鳳凰做的湯藥,病果然好了。

誰知那隻鳳凰是王母娘娘的御鳥,老大的行為觸犯天條,犯下死罪。玉帝派人前來捉拿老大,這時兄弟倆正拿著祭品,在鳳凰撞死的岩石邊悼念。天將看兩兄弟一模一樣,不知捉拿哪個才好。兄弟二人爭搶著說,自己是打死鳳凰的兇手,僵持不下時,老二一頭撞死在岩石上,天將只好揹著老二回天宮交差。

此後,老大更加孝順父母。後人為了紀念這對兄弟,就把這座山叫鳳凰山。至今,鳳凰山頂還流著鳳凰泉,鳳凰撞死的岩石就叫鳳凰崖。

這些山以寨命名

記者查閱《十堰市地名志》發現,有些山體以寨命名,如老虎寨、南瓜寨、鳳凰寨、黃花寨、毛家寨、雲霧寨、峰向寨、三保寨等。地名專家介紹,這些叫寨的山峰,多是山形較大,山上修有土寨。

據《十堰市地名志》記載,老虎寨位於十堰中心城區張灣西南7。5公里處,主峰高程789米。山峰有一塊大石,形似老虎,並修有土寨,從而得名。

南瓜寨位於張灣西南6。5公里處,主峰高程768米,以山頭形似南瓜,並修有土寨而得名。

“位於張灣區漢江街道土門境內的鳳凰寨,主峰高程528米,以山形似鳳凰尾並修有土寨而得名。”地名專家介紹,“同樣位於土門境內的黃花寨,主峰高程416米,傳說古代有個黃花姑娘在此山修寨,故而得名。”

村民介紹,位於十堰經濟技術開發區駐地東南12公里處的雲霧寨,主峰高程1215米,以山峰上的土寨常年被雲霧遮蓋而得名。峰向寨位於十堰經濟技術開發區駐地東北6公里處,主峰高程580米,因附近一山頭向著此寨而得名。

記者瞭解到,位於黃龍鎮政府駐地南15公里處的三保寨,因從前此山周圍有三個“保”(古代基層行政組織),並修有土寨而得名。此外,十堰城區還有山峰取名馬家寨、毛家寨等,它們多以當地居民姓氏而命名。

這些山以巖尖崗梁嶺命名

《十堰市地名志》在“自然地理實體”一欄中記載,還有一些山以巖命名,如位於花果西南10公里處的紅石巖,主峰高程801米,因山上石頭髮紅而得名;位於花果西南15公里處的巖子山,主峰高程819米,此山較陡,俗稱山岩;位於花果西南13。5公里處的籮筐巖,主峰高程880米,以山頭形似籮筐得名;狗頭巖位於茅箭區大川境內,主峰高程1060米,以山頭有一岩石形似狗頭而得名。

地名專家介紹:“還有的山以尖命名,如黃家尖、高家尖、石家尖、三個尖等。黃龍境內的三個尖是因為此山附近有3個山頭,彼此離得很近而得名。除了三個尖以外,其它那些叫尖的山,都是以當地居民的姓氏而得名。”一些山以崗命名,如槲櫟崗、黃土崗、挖斷崗等;還有的山以梁命名,如大梁子、坪溝樑子、官山樑子、寺溝樑子、青崗梁等;也有的山以嶺命名,如戲臺嶺、白廟嶺、五條嶺等。“尖、崗、嶺,顧名思義就是山尖、山崗、山嶺之意。”地名專家解釋說。

史料顯示,位於張灣南邊9。5公里處的槲櫟崗,主峰高程821米,以山上槲櫟樹較多而得名。位於十堰經濟技術開發區境內的黃土崗,以此山土質呈黃色而得名。位於張灣區大峽境內的挖斷崗,因遠視山崗,有一山埡形似挖斷,故而得名。

以嶺命名的山中,像位於茅箭境內的戲臺嶺,傳說嶺上有一財神廟,廟前蓋有戲臺;位於大峽境內的白廟嶺,因山上有座白牆小廟而得名;大川境內的五條嶺,傳說一武將在此打死毒蛇後累死,從而得名五梢嶺,後稱五條嶺。

位於十堰經濟技術開發區境內的官山樑子,則取意官山即公山之意。“那些叫梁的,多半是取山樑之意。無論以巖、尖、崗、梁、嶺、坪等取名,這些都是山的稱謂,無非是山的大小或象形不同而已。”地名專家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