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賣場巨頭“家樂福”,先進模式為何敗走中國?

2022-06-01由 東東冷眼看 發表于 畜牧業

為什麼高傭聯盟登入不上

家樂福,曾經是僅次於沃爾瑪的全球第二大零售企業,同時也是歐洲第一大零售巨頭。

後來是如何落寞的?

賣場巨頭“家樂福”,先進模式為何敗走中國?

家樂福在中國發展還算比較順利的情況下,又為何還要“賣身”呢?

這期我們就來聊一聊家樂福中國。

90年代的中國,連鎖超市的模式只能算剛剛起步的階段。

1995年,麥德龍正式進入中國;1996年,沃爾瑪開到了深圳;1997年,大潤發也進軍到中國大陸市場。

同時期的本土品牌也紛紛開始成立,例如永輝、家家悅等。

而家樂福,則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品牌。

賣場巨頭“家樂福”,先進模式為何敗走中國?

1995年聖誕節,家樂福在中國的第一家大賣場就在北京三環邊開業了,

同時也是第一家在中國開大賣場的外資企業。

就像快餐界的肯德基一樣,

先進入國內市場,就佔據了零售行業的先機。

可想而知,在那個早已習慣在小賣店買東西的年代,

突然出現一個有成千上萬種商品的大型自選超市,並且價格還比較低廉,

是一件多麼震撼的事情。

這種新穎和潮流的購物體驗,很自然就獲得了消費者的集體認可。

賣場巨頭“家樂福”,先進模式為何敗走中國?

絡繹不絕的顧客,推車進場瘋狂掃貨,

讓這家大賣場的日營業額達到百萬元以上,

那還是九十年代。

那時在中國的消費者眼中,

家樂福就是一站式購物的開創者。很多本土超市品牌,也會學習家樂福的模式經驗。

那時的家樂福有什麼核心優勢呢?

第一點,家樂福沿用了法國、歐洲的分散化管理模式,採用店長責任制。

家樂福每家門店都是由店長全權進行決策,從選址到採購,從定價到陳列,從商場運營到供應商關係,

幾乎所有的事物都是由店長來直接進行決策。

公司內部的組織架構上,只有CEO、區長、店長三層,溝通鏈條,店長可以直接與CEO溝通。

所以店長的能力直接影響這家門店的上限。

門店的收益和店長的收入直接掛鉤,調動了店長的責任感和積極性。

賣場巨頭“家樂福”,先進模式為何敗走中國?

第二點,是家樂福的利潤模式。

作為消費者,我們往往都會覺得,超市的直接盈利肯定還是商品在銷售過程中產生的利潤。

實際上,

大賣場還會在供應商身上獲得相當大的收益。

在那個超市還是強勢方的年代,

品牌商想把自己的產品擺上大賣場的貨架,是需要交進場費的。

相當於超市的貨架,是對外出租的。商品能不能賣得出去在於你,租金你是一定要交的。

除此之外,

品牌商還需要給超市繳納各種苛捐雜稅,

例如條碼費、開業費、合同費、促銷費等。

為了在競爭激烈的零售行業中保持地位,

大型零售企業都會把商品的毛利潤設定的較低,一般都不會超過

20%

以保持自家店內商品的價格優勢。

真正作為利潤點的,往往就是這些從供應商那裡獲得的進場收益。當然,如果供應商的品牌足夠大,在繳費方面還是會有一定話語權的。

賣場巨頭“家樂福”,先進模式為何敗走中國?

和現在的電商平臺一樣,

超市經常會進行大促銷、大減價等優惠活動,但實際上優惠的部分還得品牌商自己來出。

這種甲乙雙方通吃的商業模式,正是家樂福帶到中國的,並且發揚光大。

第三點,是本土化運營。

家樂福沒有自己的物流與配送中心,完全由當地供應商進行配送,送貨到門店倉庫。

這也就自然簡化了倉儲物流體系的建設。

家樂福透過多年積累的賣場模式、管理經驗,在中國零售市場做得風生水起,順勢也在各大城市進行開店。

到了2004年,家樂福在中國內地門店數量達到57家。

2006年,家樂福在中國的門店數量突破100家,覆蓋區域拓展到23個省份,始終保持著外資零售在華門店數量的第一位。

無論是盈利能力、規模還是模式,

家樂福都是當時中國零售行業最強的存在。

賣場巨頭“家樂福”,先進模式為何敗走中國?

那麼,家樂福在中國又是如何走向衰落的呢?

由於家樂福中國的管理體系靈活,

造成不同門店之間的經營情況差別巨大,同時也產生了一定的腐敗情況。

這些不是集團希望看到的情況。

於是在2007年,家樂福中國迎來了一位新任總裁羅國偉。

把中國市場劃分為四個大區,

每個大區都設立了採購中心,統一負責與供應商的談判。

這樣一來,不但可以更好地在供應商那裡進行壓價,還能壓低人力的成本。

目的當然是想進一步增加盈利。

當“藍色資本”成為家樂福第一大股東後,就註定家樂福會走向衰敗。

因為“藍色資本”想要的還是有漂亮的盈利資料後,進行快速套現脫身,資本是不會為長遠發展考慮的。

店長的許可權被撤回後,薪資自然也下降不少。大量員工選擇跳槽,超市購物體驗也有所降低。

賣場巨頭“家樂福”,先進模式為何敗走中國?

2009年,家樂福中國門店數量被大潤發超越。

2010年,家樂福中國的門店數量又被沃爾瑪反超。

這個時候,電商的時代又到來了。

有的零售企業選擇勇敢嘗試,例如沃爾瑪。

2011年,沃爾瑪就開始佈局電商渠道,先是收購1號店,之後又入股京東等。

其他大賣場品牌也紛紛嘗試自營等,雖然都不算成功,但也都意識到了電商是零售業的大勢所趨。

家樂福則是不為所動的,

直到

2015

年12

月才開始嘗試入圈,推出家樂福網上商城,

並且發展十分緩慢。

業績在逐漸被同行趕超後,家樂福中國還是仍然有一定盈利能力。

2018年,家樂福中國營業收入接近300億元。在還有一定價值的情況下,家樂福終於決定賣身了。

其實,從2017年起,家樂福中國就被頻繁傳出與幾個網際網路巨頭分別進行過談判。

2019

年,集團把家樂福中國80%

的股份,以48

億人民幣,最終賣給了蘇寧。

家樂福在中國發展的24年中,頭12年可謂是順風順水,後12年則是漸走下坡。

說明在零售行業中,不能一成不變的選擇保守,維持現狀的運營模式在商業社會中很難長遠發展。

據傳聞,蘇寧易購正考慮出售其所持有的家樂福中國控股股權。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

歡迎點選關注,留言互動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