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外求與內取

2022-05-31由 趙賢文聊身心健康 發表于 畜牧業

什麼取什麼求

外求與內取

最近回到了家,換了不同的環境後,感覺節奏也不一樣了。

不過呢,記錄、站樁依然是每天要做的事。

早上起的晚了些,睡在熟悉的房間、熟悉的床上,感覺很溫暖。

以前分享拍打的知識較多,後來做了一個調整,生活方面的感受增加了很多,因為什麼呢?

我覺得拍打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不管有多重要,它也只是我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學習的途徑有很多種,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

一、外求

二、內取

外求的方式就多了,跟老師學,看書等等,都是學習的途徑。

資訊時代,知識變得越來越多,越來越容易獲取。

一個人一生不可能窮盡所有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否將已學的知識加以融會貫通。

做到舉一反三,舉一反十。

外求與內取

博學很重要,但也有的人,他們只是將很少的知識,堅持踐行了下去,他的生活也能夠變得越來越美好。

人生是短暫的,不用指望用短暫的一生窮盡所有的知識。

如果一個人把大部分精力用在了知識的獲取上,而缺少實質行動,那麼獲取再多的知識,反而會形成一種障礙。

就像一座圍牆,一旦建的太高,隔離了別人,同時也隔離了自己,將自己圍在了圍城內。

學習如同人的一套消化吸收系統,透過獲取食物來獲得能量。

將喜歡吃的食物透過咀嚼,進入到胃部,胃部在進行打碎,消磨,最後再經過脾的吸收轉運到身體各個器官。

這是一套消化吸收的一套基本流程。

學習,也是如此,透過獲取自己感興趣的知識,然後加以消化,最後吸收、應用。

最重要的是能夠消化吸收,如果消化吸收功能不好,不管吃再多,哪怕營養價值再高,都無法合理吸收,更無法轉運。

這樣,營養反而成了負擔。

一方面,是說學習的重要性,而另一方面,也是說學習其實也沒那麼重要。

外求與內取

另一種是內取

大腦有發射跟接收的功能,當靜下來的時候,一些知識會像水泡一樣冒出來,這個時候,你只需要篩選就可以。

去其糟粕,留其精華,只需要接收就可以。

向內取,是比較符合自身的營養,根據自己個人體制量身定製的營養品,好消化、易吸收。

他不像向外獲取的營養品,需要鑑別是否打了農藥,無需考慮是不是轉基因,是否適合長期食用。

獲取途徑比較簡單。

就像一杯水一樣,如果不停的動盪,水一直在渾濁狀態。

如果願意抽時間讓自己停下來呢?

那麼水慢慢的就會自動沉下來,水面越來越平靜,這個時候,就如同一面鏡子,就可以清晰的照見人、事、物。

學習的途徑有很多種,你喜歡什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