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雲南昌寧年豬季,想起曾經的老黑豬

2022-05-20由 昌寧一冉 發表于 畜牧業

雲南的黑豬叫什麼名字

隨著春節的臨近,又一個燒肉飄香的年豬季漸漸落下了帷幕,除了少部分要等遊子歸來的人家外,大多數昌寧人家已殺完年豬,進入醃肉掛肉的環節。

雲南昌寧年豬季,想起曾經的老黑豬

就著炭火吃燒肉、坐上桌子吃醃菜,是一寨一味、一家一味的年豬飯最統一的兩道菜,另外還有一道共同的“菜”,就是寨鄰寨舍、親戚朋友們坐在一起諞閒。諞著諞著,一些上了年紀的人就會諞回過去的時光裡,感嘆:“這些年,年豬越來越大,肉也越來越多,但吃起來總是沒有過去那種老黑豬香。”

雲南昌寧年豬季,想起曾經的老黑豬

正如他們感嘆的,對於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出生在昌寧山村的人來說,老黑豬應該是他們共同的鄉愁記憶。隨便問一個人,都會有放過豬的經歷。說起放豬,總會有許多說不完的回憶。

雲南昌寧年豬季,想起曾經的老黑豬

這些人口中的老黑豬可不簡單,這是一種進入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的豬,學名叫做保山豬,是烏金豬的一個重要型別,屬肉脂兼用型豬。在專業領域,也曾經用其耳朵大的特點,將其叫做保山大耳豬,是過去很長時間在昌寧及周邊一些縣份豬的絕大部分,在昌寧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會養著幾頭老黑豬,數量多的大大小小達到幾十頭。

雲南昌寧年豬季,想起曾經的老黑豬

在那個沒有配方飼料,又沒有足夠的糧食餵豬的年代,豬和牛羊一樣是放養的。有些人家把豬和牛一起趕到山裡去放,有些人家則乾脆安排一個“專業放豬人”,這個人一般都是家裡的娃娃,小到四五歲、大到十二三歲,放豬時都是身披一件蓑衣、頭戴一頂雨帽,肩背一個裝了玉米粒的葫蘆,每天吃過早飯把豬趕到放豬的地方,太陽快落山時再把豬趕回家,然後找豬食、餵豬,雖然年少卻也是一刻不得閒。

雲南昌寧年豬季,想起曾經的老黑豬

在那個年代裡,沒有手機可玩,沒有什麼玩具,既沒有多少書而且有也沒幾個孩子愛看。放豬的孩子把豬趕到地方後,就喜歡的就是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抓石子、玩泥巴,在草地上打打鬧鬧,把放豬場當成了遊樂場。玩一會後,就會搖響葫蘆,用不同的發音叫起“利來……”這樣的叫豬聲,把自家的豬叫到身邊數一數,看看有沒有丟失的,然後再讓豬自由活動,人自由玩耍。

雲南昌寧年豬季,想起曾經的老黑豬

豬很怕熱,即使是冬天的午後,只要太陽一烈它們就會把找一個泥坑“打泥”,把自己全身裹上一層泥巴降溫,太陽一曬就變成了一頭頭的灰豬。這卻無意中契合了孩子們的需求,因為孩子也喜歡玩泥巴,經常弄得滿身都是,回家只要大人問時,全身的泥巴就變成了是豬刷在路邊的草上,人再刷到。曾經也是孩子的大人其實心如明鏡,但一般也就笑笑說一句“裹得像個泥母豬些,快去換了找豬食去”,然後就不再說什麼。

雲南昌寧年豬季,想起曾經的老黑豬

“大八卦頭最乖,小尖嘴豬最跑得。”這是許多人對所放豬的共同印象。他們口中這些豬,都是黑豬裡不同的品種。“大八卦頭”的學名叫大骨豬,體型較大,頭較大,寬額面上皺紋形如“八卦”,嘴筒粗長微向上翹,耳大而下垂,腰身長且微凹,粗壯有力的四肢腿及肷部有許多皺褶叫“穿套褲”。這種豬喜歡“犁地”,有時會在草地上拱出很深的坑,去吃地下的草根、蕨根,有時候只見土飛不見豬,乖得可以一天到晚不用管。放養兩三年後催肥,能長到二三百市斤,膘肥肉厚,很受歡迎。

雲南昌寧年豬季,想起曾經的老黑豬

而“小尖嘴”的學名,則叫細骨豬。除了同樣是一身黑毛外,這種豬的特點與“大八卦頭”正好相反,即使喂多少年也長不過百斤,催肥後圓滾滾的身體形如葫蘆,瘦肉少而油脂多,被人們形象地稱為“油葫蘆”。說起這“油葫蘆”,曾經在寨子裡當過多年生產隊長的四大爹就曾吃過它的苦。

雲南昌寧年豬季,想起曾經的老黑豬

在特殊的年代裡,昌寧的另一個山村建了一個“萬頭豬場”。有一次,四大爹和所有社隊幹部一起,到那裡去開生豬生產現場會,會上一領導要求豬必須養到100斤以上才能出欄,生性愛說話的四大爹就在下面說了一句“我們老四九家那個豬,養到死也養得一百不得。”這句話被領導聽到後,就不高興了,這不是搗亂嗎?便嚴令四大爹必須把豬帶到會上去看看。四大爹只好立即動身從會場返回寨子,好言相勸約著身為啞巴的“老四九”一起綁好豬,連夜“急行百里”趕往會場。第二天早上看到豬後,包括領導在內的所有人都說 “真是喂到老死也喂得一百斤不得”,於是又和“老四九”一起抬豬回家。

雲南昌寧年豬季,想起曾經的老黑豬

除了“大八卦頭”和“小油葫蘆”,山村所養的黑豬裡還有一種,無論是個頭、體型、外形介於這二者之間的,這種豬名為“二浪子豬”,山村人的叫法與這學名差不多,只是把“浪”叫成了“澇”。但這種豬不知為何,似乎不太受歡迎,所以不是太多。另外,除了純黑色外,還有一小部分豬的毛色是棕色的,這就是山村人口中的“紅豬”了。不過,“二浪子豬”和“紅豬”在那個年代,都像現在的黑豬一樣,只是一種小眾產品。

雲南昌寧年豬季,想起曾經的老黑豬

殺豬的時候,無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是孩子們最快樂的時候。但過去的孩子可不像現在的孩子這麼幸福,現在的孩子只需在家裡玩手機、看電視、打遊戲等著吃肉就行,過去的孩子在這天還得放豬。他們得在殺豬前,將瘦豬趕到山上去放,等豬收拾完了才能趕回家,因為怕豬受驚“傷心”不肯長。當然,那個年代裡的豬也習慣了這種天天外出,除了被“隔槽餵豬”餵養的那一兩頭年豬外,其它的豬一天不外出就會拱圈。

雲南昌寧年豬季,想起曾經的老黑豬

等放豬回來,孩子們就會一起把被稱為“豬尿泡”豬膀胱吹泡,當成氣球拍拍玩,那可是殺豬時他們最快樂的遊戲。燒肉也不會得放開吃,因為那個時候殺個豬可是得吃一年的,但一般來說也會吃到幾塊邊邊角角讓他們解解饞,吃得最多的就是長在豬油上被稱為“豬核桃米兒”的淋巴,撒點鹽巴後在灶膛裡燒出來,那個香味讓許多人多年之後仍然會想起。

雲南昌寧年豬季,想起曾經的老黑豬

“現在這些大白豬,就算不喂飼料也沒有過去老品種那麼香了。”諞話的人們常這樣說。的確,如今的科技發達了,各種二元、三元雜交豬已成為了豬的“主流”,一些豬甚至不到半歲就可以出欄上桌,體重大如牛的“豬王”屢屢重新整理紀錄,速度不可謂不快,產量不可謂不高。但不再缺肉了的人們,卻越來越懷念過去那種喂兩三年的老黑豬。

這種懷念,一方面源於人們心中的鄉愁元素,另一方面則說明了人們對品質的追求。每次聽到這樣的對話,心中就會想:是不是該讓那些被逼到了山旮旯裡的老黑豬“重出江湖”,讓現在的孩子們也能知道還有一種快樂叫做放豬,有一種香香的肉叫“放山老黑豬”。

雲南昌寧年豬季,想起曾經的老黑豬

圖/文 吳再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