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過敏中醫調理 動手動腳少過敏

2022-04-24由 娛樂豔子說 發表于 畜牧業

腳噴藥過敏要怎麼辦

近來天氣忽冷忽熱、變幻不定,導致許多有過敏問題者困擾不已。要如何擺脫過敏問題?中醫有自己的一套見解。

人體之所以會發生過敏現象,是因肺、脾、腎等臟腑功能紊亂及體液(血液、黏膜、黃膽汁、黑膽汁四大體液)失衡,導致寒、溼、毒積蓄體內,使機體免疫防衛能力下降造成過敏體質,使外界刺激性物質(即過敏原)隨意入侵接觸呼吸道黏膜、胃腸道黏膜、面板結締組織中的肥大細胞和嗜鹼粒細胞而發生反應形成瘙癢、水腫、充血、潰爛等一系列過敏反應。

過敏中醫調理 動手動腳少過敏

想徹底治癒過敏疾病,就必須祛除臟腑及體液內寒、溼、毒,調整脾、腎、肺等臟腑功能,調節體液平衡,啟用處於休眠的免疫系統,修復各種過敏造成的機體損傷,徹底改善過敏體質,提高人體對各種過敏原的抵抗防禦能力,在黏膜組織表層建立緻密的防護網,才能從根本上阻斷過敏原入侵,即便再遇到過敏原,也不會再犯病。

過敏性鼻炎 補氣降低發病率

對於常見的過敏性鼻炎,中醫認為與脾(消化系統)、肺(呼吸系統)、腎(內分沁與泌尿系統)3個臟腑的氣虛與功能失調有關。有過敏性鼻炎的人在緩解期可以使用人參、黨參及黃耆等補氣藥物來調理,可改善免疫機能的不適當反應,降低發病的機率。若是在發病期,中醫治療上常用小青龍湯、麻黃附子細辛湯、玉屏風散及清鼻湯等。至於針灸治療,則常取迎香穴(兩鼻孔的水平線與鼻唇溝的交叉點上)、印堂穴(兩眉頭相連的中點)及鼻通穴(兩旁鼻翼半圓形的頂點)等。

異位面板炎 先止癢 後食藥膳

過敏體質引起的異位面板炎非常讓人困擾。中醫認為異位性面板是因為正氣不足及溼邪引起,所以,治療上要先讓中醫師透過望聞問切,辨識出患者的溼、熱程度,例如熱重於溼者,治療要多用清熱藥;溼重於熱者,則宜健脾除溼;若是風溼熱並重,則用清熱利溼藥來祛風止癢。異位性面板在發作會讓人奇癢難忍,所以,須先止癢,常用荊防敗毒散、消風散等;待急性期過後,則以減敏及改善體質為調理原則,唯有徹底治本,才能降低再發機率。而對於有異位性面板炎體質者,在未發病期,可以常煮山藥蓮子粥(山藥25克、蓮子20克、紅棗10枚、糯米50克同煮成粥,熟時加少許白糖調味即可)食用,可收健脾利溼,增強免疫力之效。許多老人家因代謝能力降低,面板油脂分泌也減少,容易出現面板幹癢,且本身的脾胃功能通常也較弱。因此,老年人不妨偶爾煮四神湯或將芝麻入菜,對於改善這類面板困擾有不錯的效果。

過敏中醫調理 動手動腳少過敏

過敏性氣喘 辨體質施針用藥

過敏性氣喘的誘發因素比較複雜,而免疫功能低下是可能影響的原因之一。中醫調養與治療上,都必須先區辨患者是熱喘、實喘或是寒喘、虛喘,再對症用藥。

若是兒童、青少年常見的“熱喘”,治療上重清熱、宣肺、定喘,常用定喘湯、麻杏石甘湯等,發作期以針灸治療,常取膻中穴(胸骨正中線上,與兩乳頭平行線的正中點處)、合谷穴(手拇指與食指的骨頭交界處,也就是俗稱的“虎口”處)、大椎穴(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處)、豐隆穴(外踝前線與外膝眼聯線1/2處,距離脛骨約2指幅)等穴位。

過敏中醫調理 動手動腳少過敏

至於中、老年人較常見的“寒喘”,則以宣肺、散寒、化痰為原則,常用麻黃湯或射干麻黃湯、小青龍湯等湯劑治療。針灸則常取列缺穴(在橈骨莖突上方,即手腕橫紋上方1寸半處)、尺澤穴(肱二腱外側邊的肘彎處橫紋上)、風門穴(第2胸椎棘突向兩邊各1寸半處)、肺俞穴(第3胸椎棘突旁開1寸半)及天突穴(胸骨上端凹窩正中位置,與胸骨端上緣齊平)等。

臨床上發現,氣喘患者後頸部的大椎穴附近面板常是冰冰涼涼的,因此,在照護上一定要注意做好保暖,如果觸控這個部位發現溫度過低,可以用吹風機於安全距離以熱風吹一會兒,溫熱後穿上保暖的衣服或圍上圍巾,能有助降低發作機率。

動手動腳少過敏

擁有健康的免疫系統,面對外在刺激時才不會亂了套,以下有助調節免疫力,改善過敏體質的養生功法,可供大家參考。

梳頭通百脈——用10指指腹或是牛角按摩梳,從額頭上的髮際線開始,以按壓方式慢慢推至枕部的風池穴,每天梳5分鐘。

溫掌摩臉——清晨起床時,先將雙手手掌搓熱,再用掌心貼著前額,往下擦到下頷處。容易感冒或遇冷氣即噴嚏連連、鼻塞者,可以順便用中指自迎香穴往上摩至鼻根處,如此反覆10次。

按摩腹部健腸胃——空腹時,將雙手手掌搓熱,再將一手掌掌心貼往肚臍,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方向輕柔按摩腹部,約持續3至5分鐘;結束後,再把雙手搓熱,分別從肋骨下緣摩擦至小腹,至腹部發熱。

腹式呼吸操——雙腳開啟與肩同寬,站穩後放松全身肌肉,先用口緩慢地將氣吐盡,再用鼻自然吸氣至小腹,吐氣與吸氣的時間比約2:1或3:1,如此連續操作20至30次。

常按養生穴——對於抵抗力差的小朋友,父母可以經常幫他們按摩足三里及合谷穴,每天1至3分鐘,可以提升抗病力。

過敏中醫調理 動手動腳少過敏

察顏觀色知健康

臉色蒼白、蠟黃或嘴唇顏色變深,氣色不好不僅看上去憔悴、沒精神,還可能潛藏健康危機。

吳小姐近來常被朋友問及為何臉色看來黃黃的,還被嘲笑是名副其實的“黃臉婆”,但她起初不以為意,還以為只是工作累、熬夜、氣色不好,後來公司健檢才發現,原來肝臟代謝出了問題。

如果肝、腎出問題或患有心臟血管等疾病,除了生理症狀外,仔細觀察臉部面板其實早就出現變化。

肝臟生病臉色黃

肝病表現在面板上,最常見的就是黃疸。黃疸主要是血液中的膽色素增加且堆積在面板和鞏膜所造成的黃色變化,例如肝臟代謝出問題或結石、腫瘤造成的膽管阻塞,都是原因之一。而肝、膽出狀況的人,也容易全身搔癢。

此外,因為肝臟負責人體的荷爾代謝,若荷爾蒙不平衡,除了體毛減少外,也容易有貌似妊娠紋的“伸展紋”;B肝、C肝患者也可能產生四肢紫斑和紅色壓痛硬結節;慢性肝病的人身上也容易出現微血管擴張或細小的血管瘤,嚴重的話,全身面板看起來好像泛紅一樣。

血液缺氧臉藍紫

人體血液中的血紅素本來應帶有氧氣,因此,面板自然紅潤、臉色好,若血液缺氧,且缺氧的血紅素增加,就會導致面板呈現藍紫色,也就是“發柑”,先天性心臟病、嚴重肺病、肺栓塞、心臟衰竭者都易有此情形,特別是在肢體末梢,包括手指、腳趾、鼻頭、耳垂以及黏膜分佈等處更明顯。而感染性心內膜炎患者的手腳掌,也會觀察到壓痛的紅色結節和小出血紫紅斑點。

過敏中醫調理 動手動腳少過敏

臉色灰黑關腎臟

尿毒症患者及部分糖尿病患者因控制不好,後期會面臨洗腎命運,患者除了面板幹、脫皮、癢之外,全身面板呈現灰黑色,這是因為胡蘿蔔素和含氮代謝物原本應從腎臟代謝,卻沉澱在面板當中所引發。

甲狀腺病臉更紅

甲狀腺亢進的人容易面部潮紅、掌面泛紅、禿髮、多汗,但面板較為柔軟有如新生兒。相反的,甲狀機能低下則容易產生黏液水腫、面板摸起來冰冷無彈性、舌頭及嘴唇肥大、眼瞼浮腫、頭髮體毛乾燥無光澤,面板呈現橘紅色調的胡蘿蔔素血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