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年年被淹一年多次,“鍋底”小鎮居民的抗洪:汛期少備貨,水上臺階趕緊搬

2022-04-07由 紅星新聞 發表于 畜牧業

每年汛期是什麼時候

“又遭淹了,今年第五次!”

一條小青龍河穿鎮而過,8月8日,四川內江田家鎮,因洪水過境,場鎮上臨河地勢較低的多家茶館、傢俱店被淹。

但一天過後,場鎮便恢復了寧靜,在洪水來襲前,及時轉移桌椅、裝置的幾家茶館和傢俱店陸續正常營業。除了耗費人力,幾無財產損失。

小鎮地勢如“鍋底”,場鎮低窪地帶幾乎年年被淹,一年多次。

2012年,鎮上臨街的一樓商鋪幾乎被淹沒,一些商戶因沒來得及轉移貨物,損失較為嚴重。

“年年被淹,都有(防洪)經驗了。”8月9日,紅星新聞記者在鎮上採訪時,多名商戶如是說道。記者還了解到,

從最初的敲打銅鑼、手搖報警器,到如今的水位監測自動預警、大喇叭廣播通知轉移,當地政府的山洪防災措施和預案也日趨完善。

年年被淹一年多次,“鍋底”小鎮居民的抗洪:汛期少備貨,水上臺階趕緊搬

↑8月8日,田家鎮一茶館被淹

①橋下茶館

門外小河幾乎年年漲水 多次被淹有了經驗

——“每次看到洪水上臺階,趕緊搬”

自上世紀90年代起,鄧先生便在田家鎮下橋旁的一棟樓的負一樓經營茶館。茶館在橋面以下,門外便是小青龍河。

“只要下大雨,上游的洪水下來,就容易被淹。”

在他的印象中,20多年來,門外的小青龍河幾乎年年漲洪水,他所在的茶館也幾乎是年年被淹,每年少則一兩次,多則好幾次,水位線不等

8月9日9時30分許,紅星新聞記者來到現場時,鄧先生和家人打掃茶館已近尾聲,他家茶館的桌椅等堆放在橋頭的人行道上。“去年3次,今年一個多月,已經被淹了5次了。”因7日晚至8日晨的一場大雨,8日中午時分,小青龍河再次漲水,鄧先生和家人趕緊找人來幫忙搬桌椅、裝置等,“最後淹了1米多。”

“每次漲水,原來是社群通知大家轉移,現在河對面的報警器也會響。”鄧先生稱,有時,派出所、社群等也會來幫忙搬,但更多時候需要靠自己。他也有自己的經驗,指著門外一處臺階說:“每次看到洪水上臺階,就趕緊搬。”

年年被淹一年多次,“鍋底”小鎮居民的抗洪:汛期少備貨,水上臺階趕緊搬

鄧先生說,洪水漲到臺階處(紅圈內)就搬

清掃乾淨,鄧先生的茶館在9日下午恢復了正常營業。紅星新聞記者在鎮上走訪得知,8日,田家鎮場鎮河兩岸地勢較低處,至少有4家茶館、2家傢俱店和1家服裝店被淹。在清掃後,這些茶館、傢俱店等在9日陸續恢復正常營業。

“每次搬出搬回,除了社群來幫忙,有時還要請人。”上橋位置一茶館老闆說,今年多次被淹,除了搬桌椅等找人然後請客吃飯,耗費了一些人力外,其它幾乎沒有財產損失。

②橋周圍的商鋪

整條街的一樓商鋪曾被淹 大都來不及轉移

——“到了汛期,我們都會少備貨”

每年汛期,田家鎮場鎮上橋、下橋兩側低窪地帶被淹已是常事。除此之外,嚴重時,洪水還會湧入街面,甚至一樓臨街商鋪。

“那年水太大了,根本來不及轉移。”在田家鎮經營農資等已10多年的王女士還記得,

2012年夏天的那場洪水,包括他家的商鋪,整條街的一樓商鋪都被淹了,湧入商鋪的洪水深約兩三米。因為當時漲水太快,又是晚上,不少商鋪來不及轉移,損失較為嚴重。

自那以後,每到汛期,王女士都特別注意。“那年過後,洪水沒有再進店。”王女士說,但每年夏天,鎮政府及社群都會關注到河裡的洪水,一旦遇到洪水漫入街道,便會通知他們做好轉移準備。“我們也隨時關注到的,隨時準備搬。”

“但也怕搬不贏,所以到了汛期,我們都會少備貨。”鎮上一家超市的老闆說,超市品種多、件數多,每次轉移都比較麻煩。除了少備貨外,他們還在一樓商鋪準備了閣樓。“如果水進店鋪了,來不及轉移的,可以先搬到閣樓上。”

這些,也是場鎮上不少臨街一樓商鋪的“經驗”。但鎮上不少商戶都提出,希望能修建防洪堤,並清理河道。

年年被淹一年多次,“鍋底”小鎮居民的抗洪:汛期少備貨,水上臺階趕緊搬

8月9日,一天前被淹的茶館恢復營業

③社群與水利部門

從手搖報警器到自動預警 防災措施等日趨完善

——“對於防洪堤,曾向相關部門申報專案”

紅星新聞記者在田家鎮走訪時發現,在上橋兩端,分別立有“山洪災害危險區”“山洪災害防禦警示牌”,其中標明瞭山洪災害防禦預案的責任人及具體預警措施——

1小時降雨20毫米或3小時降雨27毫米,準備轉移;1小時降雨24毫米或3小時降雨34毫米,立即轉移

。預警訊號分為敲打銅鑼和手搖報警器,敲打銅鑼系準備轉移,手搖報警器為立即轉移。

除了這裡,鎮上還在路口標註了緊急避險通道等,社群辦公室也懸掛著防禦預案。

年年被淹一年多次,“鍋底”小鎮居民的抗洪:汛期少備貨,水上臺階趕緊搬

“山洪災害危險區“警示牌

“主要是我們地勢太低。”田家鎮文化社群書記李偉分析說,田家鎮年年被淹的原因是場鎮處於“鍋底”位置,比下游的高橋街道場鎮還矮。此外,小青龍河在上游還有至少45公里流域,每逢雨季降雨量偏大,便容易形成洪災。

據他介紹,場鎮上每年最容易被淹的,是上橋和下橋周邊負一樓的茶館、傢俱店、服裝店等,少則幾家,多則20多家。如洪水上街,淹沒一樓商鋪,則損失更大。“2012年那次,起碼損失上千萬。”李偉說,為此,鎮上及社群隨時都關注著天氣,防災預案也日趨完善,“我們還有應急隊幫忙搬東西,所以,最近除了略有損失外,沒有威脅生命安全。”

年年被淹一年多次,“鍋底”小鎮居民的抗洪:汛期少備貨,水上臺階趕緊搬

↑自動監測預警報警器

田家鎮的防汛辦設在農業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從最初的敲打銅鑼、手搖報警器,到如今的水位監測自動預警、樓頂大喇叭廣播通知轉移,當地政府的山洪防災措施和預案日趨完善。“

河水漲到一定位置,橋頭那棵樹上的自動報警器就會響,必要時,我們也會在手機上直接喊話,透過大喇叭通知大家轉移。

”該負責人說,此外,每到汛期,鎮上所有幹部輪流參與24小時值班。

“基本年年被淹,不淹就是特大幹旱。”在田家鎮政府水利部門工作了36年的聞學軍也說,田家鎮場鎮容易被淹的原因除了海拔高度較低外,還包括上游流域積雨面積較大。在他的印象中,除了2012年,1992年的洪災也較為嚴重。

聞學軍還說,鎮上在去前年還拆除了上橋老橋,重新修建了新橋。“新橋更高,橋洞也更大,過水更快。”

他還透露,對於商戶們期待的防洪堤,鎮上曾向東興區政府相關部門申報了專案。

8月9日下午,東興區水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包括防洪堤和河道清淤等的小青龍河田家段綜合治理正在加緊進行前期工作,並向省上相關部門申報專案,爭取資金支援,力爭在“十四五”期間有明顯進展。

紅星新聞記者 姚永忠

編輯 於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