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我眷念的老家——豐縣沙莊鄉

2022-03-31由 愚伯的自留地 發表于 畜牧業

河南的郵政編碼是多少

文:李居林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艾青

不知你是否和我一樣的感同身受。現實的世界,不再允許我們停在一個地方,看盡它的繁榮,等到它的衰老。每一次,每一段,每一時,走走停停,來來往往,反而早已不知何處是故鄉。有時被一段情緣牽扯,有時真心愛上了一個地方,默默起誓要一輩子不離開,終在某天背起行囊,揮手道別了我記憶裡最美的地方——沙莊鄉。

我眷念的老家——豐縣沙莊鄉

沙莊鄉,郵政編碼:221712,位於豐縣城北,美麗的復興河穿境而過,距豐縣縣城25公里,距徐州80公里。地處兩省三縣交界地帶,北與山東省魚臺接壤,南與豐縣歡口鄉接鄰。那時,沙莊鄉面積35平方千米,人口1。7萬人,轄肖橋、沙莊、張黃莊、於堂、周堂、黃店、和事樓、王海、魏集9個村。

時間的流駛,洗滌著舊跡,作為一級行政區劃,誰也未曾想到,在若干年後,它已經消失在人們的視野,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記憶。

我眷念的老家——豐縣沙莊鄉

在2000年,全國鄉鎮層面上進行了一次較大規模的結構調整,使得不少人兒時的“鄉鎮”名稱憑空消失了。其中,就包括我的故鄉沙莊鄉。但不管內在如何變化,歸屬有何不同,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沙莊人,那裡永遠是我童年少年藏夢的地方,也永遠都是我今生永遠的精神安歇之所。

我眷念的老家——豐縣沙莊鄉

以下的一些資料,部分來自網路,希望大家能夠透過這樣的羅列,更好的瞭解一下沙莊昔日的歷史,一同回味她的前世今生。

據記載:在明洪武年間,山西洪洞縣的移民遷居沙莊,其中劉、彭、牛姓人氏較多,故此各莊名為:劉莊、彭莊、牛堂。明嘉靖末年,少數民族回族沙氏家族逐漸興旺,有財有勢,便把劉莊、彭莊、牛堂統稱為沙莊。

清嘉慶初年,沙氏家族人丁不旺,逐漸敗落,便把相當一部分土地賣給該村東北3裡後大莊的李家,即大地主李振鐵(外號“白辮子”),白辮子的軼事在沙莊人口中代代流傳。後來,李振鐵便帶領李氏家族人從後大莊遷居沙莊。李振鐵的近支侄兒李繼坤在沙莊成集。

我眷念的老家——豐縣沙莊鄉

歷史悠久的沙莊老橋,幾代人的回憶

由於沙莊靠近復新河,又靠近豐縣去山東谷亭的大道,交通極其便利,集市上的生意較為興隆,主要以糧食交易為主,一般每集都能成交糧食5000斤左右,糧行行人有:牛發現、杜成福、何振山、孫祥法、劉鵝修、邱慎田、孫銅針。

此外還有李繼行經營的油坊和酒館,魏志針、於瑞廣、牛仕昌、牛振海開設的客店,其中牛仕昌和牛振海增設飯店。還有蔣萬勝的雜貨店、朱殿財的京貸店、於瑞喜的染坊和王尊夫的染坊,後來張仕玉新開客店。這時的沙莊集,集日的人流量再1000人左右,除本地人來趕集外,還有湖東與豐縣以南的生意人。

1972年以來,集日又恢復為一、三、五、七、九,不過這個單日是按陽曆。

我眷念的老家——豐縣沙莊鄉

沙莊集不大,南北大約有一公里的距離,主要分佈在魚臺——豐縣的這條主幹道的兩旁。每到逢集的日子,路的兩旁人山人海,熱鬧非凡。路的兩旁擺滿了各式各樣的生活用品——水桶、舀子、鐵鍋、瓷盆、瓷碗等;還有各種各樣的美味食品——燒餅、煎包、糖糕、饊子、熟花生等;還有各種鮮豔美麗的花布、床單、被罩、蚊帳、衣服等。

另外,還有農民自產自銷的各種水果蔬菜,以及漁民連夜剛從復新河裡打撈上來的新鮮的魚;然而這一切對於我來說都不如擺在地上各式各樣的玩具吸引我——有塑膠做的小喇叭、有你捏的上色的小狗、小貓、小豬、小雞等。每次,我路過這裡,都會駐足觀望許久,才依依不捨的離開,離開後,還是一步三回頭的張望。

我眷念的老家——豐縣沙莊鄉

復新河裡,運送河沙和石子的船隻來來往往

上個世紀80年代末,在沙莊街新建了一個規模相對較大的市場,逢集的日子,簡直是人山人海,場面極為壯觀。沙莊鄉的儲蓄所、糧管所、郵電所、旅社、飯店、醫院、食品站、農機站、沙莊中學等幾十家單位,成為大家共同的回憶。當年,沙莊集上新建的蘇北商場,曾在當地百姓中間,轟動一時。

集市上,當時也有文化消費專案,在老沙莊橋北,有一片小樹林,是眾所周知的“羊市”,每次趕集,這裡都有說書藝人在這裡表演,也都是周邊的一些藝人,自發組織,有揚琴、大鼓、河南豫劇、墜子等,表演中間,有人幫著起錢,就是到聽書的聽眾面前收錢,多少不限,隨心而為,只是圖個熱鬧,表演最多的是大鼓,另外,也有一些擺攤“小人書”的攤兒,那裡聚攏了很多孩子們的身影。兒時,我也曾多次光顧這裡,不過都是上午放學以後,不會因此而耽誤學習。

在如今豐魚公路沙莊鄉兩旁,有多家肉鋪和小吃攤、小吃攤主要有煎包、粥、油條、麻花等,也是趕集的人用餐的好去處。

我眷念的老家——豐縣沙莊鄉

當年的沙莊中學

在集市上,不但大飽口福,而且還大飽眼福,望著集市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的人流,這在農村是很少出現的,另外,那琳琅滿目、花花綠綠的商品,更是讓我羨慕不已,幻想著哪天自己也能在這大商店裡,想買什麼就買什麼,想吃什麼就吃什麼的場景;更主要的是還可以大飽耳福,各式各樣的吆喝聲如美妙的音樂,飄忽在我的耳邊,讓我欲罷不能。

如今街道變了,集市的內容變了,產品種類更豐富了,如今回憶起當年趕集的場景和沙莊集市的繁華場面,依然那麼親切。尤其是上了年紀的人,更願意把記憶拉回到從前,像是品嚐一罈老酒那樣,感受那種淳樸的鄉情和純真的味道。

沙莊老橋南頭一百米出,曾經是沙莊鄉人民政府的駐地,是該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這裡經濟發達,物產豐富,素稱“魚米之鄉”,再加上四通八達的交通運輸,後與歡口鄉合併,統稱為歡口鎮,迄今。

我眷念的老家——豐縣沙莊鄉

………………

我記憶裡的沙莊鄉,躲在心海深處,躲在時光和現實的縫隙間。雲深霧濃,人情溫暖,閉上眼後屬於黑夜,睜開以後屬於自然。它的存在,用不著筆墨來書寫,因為你必然深刻的明瞭,再深情的句子,讀不出一個遊子的心事。

走在不屬於自我的城市,瞬間的感觸,足夠把一顆年幼的心摧熟,似乎唯有沙莊那塊土地,能夠將我的孤獨感,全然釋放,傾情裹挾。

或許,在我記憶深處,我的沙莊鄉依舊是原來那條寧靜的鄉村,有著清澈的復新河,緩緩的流水,望不到邊的稻田,綠油油的麥地,以及村邊的楊柳,河堤上的洋槐,村邊的水井、樹木、野草、莊稼以肥沃的土地……

我眷念的老家——豐縣沙莊鄉

還有那座沙莊老橋,是滄桑的,如今它已不堪重負,橋兩頭設定了限高屏障。它樸實的身軀裡,埋藏著多年的神秘。兩岸的楊樹,過往的船隻、趕集的人群、河裡不知名的小魚,讓這老橋,成了沙莊的一道連線過去與未來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