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小蜜蜂”孕育大產業--徽縣大力發展中蜂養殖產業紀實

2022-03-26由 法制播報 發表于 畜牧業

蜜蜂養殖前景如何

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 李文翠

初夏的徽縣群山湧翠、滿目綠意,鄉村山間野花爛漫,香氣撲鼻。田野裡、山坡上隨處可見一排排碼放整齊的蜂箱,自由飛舞的蜂兒和放蜂人忙碌的身影。

近年來,徽縣依託自然資源優勢,不斷加大扶持力度和技術支撐,多措並舉促進全縣中蜂養殖產業快速發展。截至目前,全縣中蜂飼養量達5。4萬群、意蜂0。5萬群,建成蜂產品加工企業4家、養蜂專業合作社64家,發展養蜂大戶1400多戶。2020年全縣蜂蜜產量達300噸,產值達2000多萬元。

生態花園 孕育優勢產業

在虞關鄉八渡溝村的深山間,一片群山環抱的開闊草甸上擺放著一盒盒整齊的蜂箱,蜂兒們自由自在、銜蕊採蜜,忙著醞釀甜蜜。13km的無人區定點飼養本地中蜂,生物動能活化蜂場周圍土壤,豐富蜜源四季更替不斷,堅守一年只取一次蜜的標準。在這座建於原始森林中的“太陽語”蜂場裡,出產了全國僅此一家透過歐盟“德米特”認證的蜂蜜。

蜂場負責人李景雲作為從事養蜂產業50餘年的專家型蜂農,他告訴筆者,“國際養蜂專家多次來徽縣實際考察,認為我們這裡環境天然無汙染、中蜂種質優良、蜜源植物豐富,這些基礎硬體是能夠透過‘德米特’認證的先決條件。”

隨著近年來全縣生態文明建設和退耕還林力度的不斷加大,高階花卉苗木產業的蓬勃發展,縣內綠化面積逐年增加,更加優越的環境稟賦為養蜂產業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技術支撐 提升產業層次

發展養蜂產業技術是關鍵。傳統方法養蜂存在不成規模、不宜管理、產品良莠不齊等弊端,為打破這些制約產業發展的因素,提升養蜂產業發展層次,近年來,徽縣把中蜂產業列為全縣農業發展的重點特色產業之一,按照“規模化發展、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的思路,制定了《徽縣養蜂業發展三年規劃》和《徽縣中蜂產業發展規劃》等一系列指導性檔案,統籌投入各類資金800多萬元,在養蜂佈局、技術培訓、產品開發、品牌建設、蜂產品龍頭企業打造等方面科學決策、紮實推進,加快了中蜂養殖產業的提檔升級。

“隴南市養蜂技術培訓基地”就建在徽縣虞關鄉三岔村,在這裡常年常態化開展活框飼養、過箱技術、蜜蜂四季管理和病防治知識培訓和養蜂技術改良和先進技術普及工作。省養蜂研究所專家、市縣養蜂專家和合作社負責人透過“結對子”等方式給來自全市各縣區的養蜂大戶開展技術指導,為廣大養蜂人傳經送寶。

八渡溝村村民楊學軍就是養蜂培訓學校的直接受益人。2017年,身為貧困戶的他,在鄉鎮幹部的幫助鼓勵下開始養蜂,從“門外漢”到“土專家”,楊學軍現在已養蜂群100餘箱。“按照一箱600元的標準銷售,出售50箱便可獲利30000元。”他依靠養蜂產業順利脫貧,日子也和蜜一樣越過越甜。

目前,徽縣依託產業基礎和技術優勢,已建立中蜂種質資源保護區1個、中蜂保種場1個、示範蜂場5個,擁有核心保種蜂群400群、輔助保種蜂群1000群。全縣活框飼養率達75%,位居全省第一。高箱最高單產達到112。75斤,單箱平均產量達60-80斤左右,單脾蜜最高達到13。5斤,創全國中蜂單脾蜜生產最高紀錄。

建設品牌 打造富民引擎

“太陽語”蜂場負責人楊景雲告訴筆者,“從目前的情況看,透過‘德米特’認證的蜂蜜市場價格高於一般蜂蜜的3倍,銷售前景良好。因此,我們在發展產業的同時,更要堅持嚴苛的行業標準,形成自己的產業品牌。”

虞關鄉養蜂大戶趙國虎投資230餘萬元創辦徽縣綠原有機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形成中鋒養殖、加工包裝、宣傳銷售一體化產業鏈條。蜂蜜加工廠內,乾淨鋥亮的機器正在加緊包裝,蜜香四溢。蜂蜜透過低溫加熱、真空過濾進入包裝環節,全程無菌,儲存了蜂蜜的營養成分和天然口感。產品透過土壤、水源和周邊環境監測,獲得了歐盟有機認證和國家綠色認證。併成功註冊“仙海蜜”品牌商標,獲得全國2020年綠色農產品博覽會金獎。

目前,徽縣註冊有“青泥嶺樹蜜”“青泥山珍”“木皮嶺”“金徽蜜”等多個本土品牌,並積極研發其他的蜂蜜產品。同時,透過入駐超市、線上線下同步銷售、線上宣傳、線下交易等方式,產品遠銷上海、廣東、福建、貴州等地。

作者/來源:甘肅經濟網

“小蜜蜂”孕育大產業--徽縣大力發展中蜂養殖產業紀實

宣告: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