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趙匡胤究竟是怎樣一個人被歷史給忽悠上千年,這下真相大白了

2022-03-26由 帥氣的樂樂 發表于 畜牧業

讀之竟日的之什麼意思

宋太祖“嚴重寡言”,性格比較內向。他雖然出身行伍,但與那些缺少文化素養的糾糾武夫有所不同,他酷嗜觀書,雖行軍打仗,也手不釋卷。聽說民間有奇書,往往不惜千金購得。後周顯德年間,跟隨周世宗攻打淮南,有人在周世宗面前揭他的短,說:“趙匡胤攻下壽州,私自運載貨物,達數車之多,都是一些貴重的東西。”

趙匡胤究竟是怎樣一個人被歷史給忽悠上千年,這下真相大白了

周世宗將信將疑,派遣使臣前往檢查,開啟所有的箱子一看,只有書籍數千卷,沒有其他東西。周世宗急忙召見趙匡胤,對他說:“你剛剛做我的軍事將帥,為我開闢封疆,應當努力堅甲利兵,要這麼多書幹什麼?”

趙匡胤頓首道:“我沒有奇謀上贊聖德,承蒙皇上重用為將帥,常常害怕完不成任務,因此聚書觀看,為的是從中學到知識,廣見聞,增智慮。”

即位後,宋太祖更喜歡讀書,經常派人到史館去借書看。兵部郎中、知制誥盧多遜擔任史館修撰、判館事後,總是預先派人打聽太祖所要借閱的書目,然後及時通讀,在心中記下有關書籍的內容,等待宋太祖問詢。而每當太祖問到涉及書中內容的問題時,盧多遜自然是對答如流,往往令同僚佩服不已。

宋太祖不僅自己好學不倦,還勸導文武臣僚和皇室子弟讀書。趙普聽從他的勸導,養成了讀書的習慣,終日手不釋卷。趙普在年輕時,沒有多少學問,只是對吏事較為精通。做了宰相後,太祖經常勸他多讀點書,否則在朝廷難以立足。趙普於是有了好學不倦的習慣,每天處理完政事回到家中,就關起門戶,從書箱中取出書來,“讀之竟日”。由於有了豐富的書本知識,“少習吏事”的趙普臨政處事,更是如虎添翼,得心應手。

趙匡胤究竟是怎樣一個人被歷史給忽悠上千年,這下真相大白了

趙普去世後,家人開啟箱子一看,原來是《論語》20篇,所以有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說法。對於武臣,太祖也鼓勵他們讀書,他說:“今之武臣,欲盡令讀書,貴知為治之道。”皇室子弟也應讀書,他曾對秦王侍講說:“帝王的後代,應當多讀經書,知道歷史上治亂的情況。”

太祖讀書的目的十分明確,即廣見聞,增智慮。勸導文武臣僚讀書的目的也十分明確,就是知為治之道,知治亂大體。這兩點說得具體一點,就是吸取書本上的知識以及歷史上的經驗教訓,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辦事能力。

讀過書後,他經常與大臣一起討論歷代王朝的治亂興衰及其帝王君主的得失。公元974年(開寶七年)閏10月20日,監修國史薛居正等呈上新修的《五代史》150卷,第二天,宋太祖就談出了自己的心得體會,他說:“昨觀新史見梁太祖暴亂醜穢之跡,乃至如此,宜其旋被賊虐也。”

公元966年(乾德四年),太祖策試製科舉人的時候,同翰林學士承旨陶谷等人一起談到歷代帝王得失問題,他說“則天,一女主耳,雖刑罰枉濫,而終不殺狄仁傑,所以能享國者,良由此也。”史稱宋太祖“留意聽斷,專事欽恤”,對御史臺、大理寺等部門的官員的選擇尤其嚴格審慎,這與太祖注意吸取歷史上的經驗教訓有關。

趙匡胤究竟是怎樣一個人被歷史給忽悠上千年,這下真相大白了

他曾對御史臺官員馮炳說:“我每讀《漢書》,見張釋之、於定國治獄,天下沒有冤民,這正是我所期望於你的。”太祖曾立有一條“家法”,即不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這條家法的出現,也是宋太祖善於吸取歷史上的經驗教訓的結果。

宋太祖愛好讀書,對書籍的蒐羅和收藏非常重視。唐末五代之際,兵火戰亂相繼,圖書散亡甚多,部分流落民間。在統一戰爭過程中,宋太祖對各國的圖書極為珍視,想盡辦法加以保護和蒐羅。平蜀後得書13000卷,平江南後得書20000卷。

公元966年(乾德四年),太祖專門為搜求、徵集民間藏書頒佈詔令,凡是官吏、百姓獻上的書籍,由史館檢視篇目,凡館中沒有的書就加以收納。為了鼓勵人們獻書,規定獻書人都可到學士院接受關於做官的道理的策試和詢問,適合擔任相應官職的,記錄下姓名,然後上報太祖。

這一年,涉弼、彭幹、朱載應詔獻書,共計1228卷,受到獎勵,賜給科名。透過向民間徵集書籍,迅速豐富了國家藏書,僅史館藏書量即很快增至8萬卷。豐厚的藏書為隨後大型類書的編纂準備了物質條件。

太祖讀書較多,文化水平比較高,有時善於藉助詩來表達自己的志向和想法。他早年四處漫遊,一天,看到幾個文人對著冉冉升起的太陽吟詩。聽著,看著,他禁不住也吟出幾句來:

趙匡胤究竟是怎樣一個人被歷史給忽悠上千年,這下真相大白了

欲出未出光辣達,千山萬山如火發。須臾走向天上來,趕卻殘星趕卻月。

這首《日》詩文辭樸實,吟出了朝陽不凡的氣勢,也吟出了太祖希望找到機會一展才華的心情。

攻下荊湖後,太祖派使者偵察後蜀的動靜。使者回來後,太祖問道:“劍外有何事?”使者說:“但聞成都滿城誦朱長山《苦熱》詩曰:‘煩暑鬱蒸無處避,涼風清冷幾時來?””太祖說:“此蜀民思吾之來伐也。”

江南國主李煜歸朝之際,太祖對李煜說:“聞卿能詩,可舉一聯。”李煜思之良久,列舉了一首詠扇詩:“捐讓月在手,動搖風滿懷。”不料,宋太祖回答說:“滿懷之風何足當!”

很明顯,太祖的意思是再強大的割據政權也擋不住宋軍的攻勢。

在封律帝王中,宋太祖算得上寬厚仁恕,豁達大度。據記載,太祖即位進宮之初,看見宮嬪抱著一個小兒,太祖問是誰宮嬪回答說是周世宗的兒子。當時,範質、趙普、潘美等人站在旁邊,太祖回頭詢問趙普等人怎麼處理,趙普等人說:“幹掉他。”

潘美與另一個將帥靠後站著,沒有作聲。太祖問為什麼不作聲,潘美不敢回答。太祖可能覺察到潘美等人有顧慮,於是表明自己的態度,太祖說:“即人之位,殺人之子,我不忍作這樣的事。”潘美這才說出自己的想法:“臣與陛下北面侍奉周世宗,勸陛下殺了這小孩,即負周世宗;勸陛下不殺,那麼陛下必定會懷疑我。”

趙匡胤究竟是怎樣一個人被歷史給忽悠上千年,這下真相大白了

太祖說:“周世宗的兒子在名分上不宜為你的兒子,就給你為侄子吧。”潘美於是抱養了這個小孩。太祖後來再沒有過問。宋軍平定西蜀後,太祖下詔後蜀統治者孟昶到朝廷。

當時有人秘密上奏說:“孟昶統治西蜀三十年,西蜀距京城數千裡,請求逮捕孟氏,“並且殺掉他的臣僚,以防途中發生意外的變亂。”太祖看到奏言,在其後批示說:“汝好雀兒腸肚。”太祖不僅沒有擒捕和殺害孟昶及其臣僚,而且派人準備御府供帳、鞍馬車乘到江陵迎接孟昶及其臣僚。孟昶的母親李氏也隨孟昶到了京城,太祖命令左右把李氏抬到宮中,對李氏說:“國母,您千萬自好自愛,不要悲哀不安,也不必思念故鄉,過一段時間我當送您回家。”

李氏說:“送我回哪裡?”太祖說:“當然是西蜀”。李氏說:“我家原本為太原,倘若我能夠歸老太原,那將是我最大的心願。”當時,太祖已經有北伐北漢的打算,聽李氏這麼一說,非常高興,並表示等到平定了北漢,一定送李氏回太原。

宋太祖仁恕大度不僅體現在如何對待後周及其他被平定的割據政權的人和事上,在其他許多方面都體現了這一點。

有一次,太祖吃飯的時候,有一條蟲在食器邊緣爬行,他連忙對左右侍者說:“不要讓掌膳者知道。”這樣的事情要是發生在其他某些封建君王的身上,掌膳者是逃不脫一死的,太祖卻輕而易舉地把事情掩蓋過去了,太祖曾經閱讀《堯典》,感觸頗多,他說:“堯舜之世,四凶之罪,只從投竄,為什麼後來法網變得越來越緊密了呢?”

趙匡胤究竟是怎樣一個人被歷史給忽悠上千年,這下真相大白了

基於這樣的認識,太祖十分留意刑政,在位的後半期,犯大辟罪者只要不是情節特別惡劣的,大多都能得到寬免,沒有處以死刑。據當時有關部門統計,從公元969年(開寶二年)至公元975年(開寶八年)的6年間,太祖下令寬恕死刑罪犯多達4800人。又有一次,太祖的車駕經過大溪橋,不知從何而來的冷箭,射在車駕前面的黃傘上,嚇得警衛出了一身虛汗。

太祖走下車駕,敞開胸脯,笑著說道:“讓你射,讓你射。”回到宮中,左右侍從力請捕獲射箭者,抓來狠狠地予以處罰。太祖說沒有必要,放過了那個射箭者。

宋太祖當了皇帝后,趙普多次勸他打擊報復那些過去對他不友好及講過他的壞話的人,宋太祖卻很少這樣做。太祖說“若塵埃中可識天子、宰相,則人皆物色之矣。”宋太祖在後漢時曾跟隨過董宗本,董宗本的兒子董遵誨依仗父親的權勢,經常欺侮趙匡胤。他曾對趙匡胤說:“我多次夢見城上有紫雲如蓋,又夢登高臺,遇到百餘丈長的黑蛇,須臾之間化為龍,向東北方向飛騰而去,雷電跟隨而至。這是什麼祥兆呢?”

顯然,是在向趙匡胤炫耀自己。每當此時,趙匡胤只好認輸,默不作聲。又有一次,兩人一起談論兵戰的事情,董遵誨因理屈而發怒,拂衣而去。趙匡胤即皇帝位後,董宗誨為驍武指揮使。宋太祖召見他,董遵誨伏地請死。

太祖命令左右將他扶起,對他說:“你還記得往日紫雲如蓋及黑蛇變龍的夢嗎?”就在這個節骨眼上,董遵誨的部下得知董氏與太祖之間的嫌隙,乘機上訴其不法之事10多餘。董遵誨誠惶誠恐,等待處置。出人意料,太祖卻沒有追究,並且告訴他說:“我剛下令教過責功,怎麼可以糾纏以前的不快之事呢?你不要憂慮,我將錄用你。”太祖將邊鎮通遠軍交給他治理,董遵誨果然立功,受到太祖的嘉獎。

趙匡胤究竟是怎樣一個人被歷史給忽悠上千年,這下真相大白了

太祖還將自己穿的真珠盤龍衣賜給他。有人說董遵誨是陛下的臣子,不能享受如此貴重的賜物。太祖說:“我將近戎重地委任給他,不以此為嫌。”宋太祖又瞭解到董遵誨的母親在幽州,患難如何,杳無音訊。於是,太祖重賂邊民,偷偷迎接回他的母親,送到董遵誨的手中。這段君臣情誼生動地體現了宋太祖為人豁達的一面。

從總的情況來看,太祖的胸懷、心態在大多數時候是“健康”的,基本上能做到關心臣僚,體貼臣僚。凡文武大臣患病,太祖都要親臨探視,並派御醫前往治療。

飲酒是宋太祖的一大愛好。他經常飲酒,這個習慣是從年輕時形成的。後周太祖郭威登基後,任命曹彬在鎮守澶淵的義子柴榮帳下做供奉官,為柴榮掌茶酒等。宋太祖那時也在柴榮帳下供職。宋太祖曾向曹彬索要官酒喝,曹彬說:“這是官府的酒,我不敢擅自給你喝。”曹彬於是自己出錢買酒給太祖喝。太祖即位後,曾談及周世宗的舊吏,說:“不敢負其主者,獨曹彬耳。“

每年在宮殿裡,在宮殿後苑裡,在金明池的船中,在固子門外的樹林裡,在國子監,在迎春苑,在玉津園都留下了太祖飲酒的記錄。對太祖來說,飲酒至醉是常有的事。有時因酒醉說話無節制,弄得大臣人人自危。

據《續資治通鑑長編》記載,太祖即位的第二年3月29日,太祖到作坊射箭宴飲,酒酣之際,對前鳳翔節度使兼中書令王彥超說:“你從前在復州,我前往投靠你,你為何不接納我?”弄得王彥超不知所措,只得彎腰頓首說道:“當時臣只不過一介小刺史,勺水怎麼能容納得了神龍呢!如果我當初接納了陛下,那麼陛下哪裡有今日!”太祖大笑而罷。王彥超卻因而畏懼,在家裡上表待罪。太祖覺得這樣對大臣的心理壓力太大,於是派遣內侍前往王彥超家慰問安撫。太祖以這件事為例,說出了自己的心裡話:“沉湎於酒,對做人有什麼好處呢?朕有時因宴會至醉,整個晚上都後悔不已。”

宋太祖雖然認識到沉湎於酒對自己對國家都沒有益處,表示出悔恨的意願,但並沒有因此改掉飲酒的嗜好。有時在宴會上,他還要求臣下多敬他幾杯。

趙匡胤究竟是怎樣一個人被歷史給忽悠上千年,這下真相大白了

由於太祖自己嗜酒,所以一方面對臣下有失節制的飲酒不滿,另方面又勸導臣下飲酒,於是導致對臣下酗酒的處理有時也採取放任姑息的態度。公元970年(開寶三年)初,太祖在廣政殿設宴,太子太師王溥、太子太傅武行德、左金吾衛上將軍王彥超都喝得醉醺醺的,儀態失常。御史彈劾,上報到太祖那兒,卻不了了之。後人推測,太祖之死也與他嗜酒有關。

圍場打獵是太祖即位後經常進行的活動,也是宋太祖的愛好之一。據記載,宋太祖打獵始於即位的第二年秋天。打獵之日,先出禁軍為圍場,作為打獵的場地,五坊以鷹犬相隨。太祖親御弧矢,若射中走兔,從官貢馬稱賀。中午休息一會,召近臣賜給飲食。到太陽落山時回宮。從此以後,每次出獵都如此。跟隨的大臣或賜窄袍、暖韠。親王以下射中者,賜給馬。

公元975年9月初3,宋太祖又像往常一樣在近郊打獵,在追逐一隻兔的過程中,由於馬匹跌倒,太祖從馬上摔在地上。這本來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太祖卻衝著馬發怒,並舉起所佩的刀,向馬刺去,直至殺死。馬本無過,卻遭到傷害。過了一會兒,宋太祖自己也覺得行為過火,,十分悔恨地說:“我作為一國之主輕事政遊,不是馬的過錯呀!”

趙匡胤究竟是怎樣一個人被歷史給忽悠上千年,這下真相大白了

此事對太祖觸動較深,所以他決定從此不再從事勞民傷財的打獵活動。此前,太祖打獵,每年少則一次,多則三、五次。他一生中最後一次打獵距離他去世剛好一年。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