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如果“設計”也是張名片,新加坡又是如何介紹自己的?

2022-03-17由 好奇心日報 發表于 畜牧業

名片背面怎麼寫簡介

如果“設計”也是張名片,新加坡又是如何介紹自己的?

辦到第三屆的新加坡設計周,是這個設計周自創立以來最熱鬧的一次。

3 月 8 日 到 3 月 20 日這十多天裡,整座城市將舉辦超過 100 場和設計相關的活動和專案。這些活動場地分散在城中各處,大型展館、手工作坊、設計商店,想要徒步前往或是循著某條線路逛完,恐怕是個很難實現的想法。如果晚上到濱海灣散步,還可以看到一系列的燈光藝術裝置,市民好奇地圍上前去,他們都成了海濱夜景的一部分。

用最簡單的詞句概括,新加坡設計周是一個可以讓人各取所需的設計周。新加坡國際傢俱展(IFFS)和巴黎家居裝飾博覽會 Maison&Object 亞洲展是貿易和採購的平臺,SingaPlural 設計展和各種創意市集側重灌置與互動,設計師、家居家飾品牌的參展商、零售代理商、設計系的學生和普通民眾都能從中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地方。

主辦方新加坡設計理事會(The Design Singapore Council)看起來非常強勢,但也是他們促使了這些發生。理事會主席 Jeffrey Ho 在媒體群訪中毫不諱言地說,這些就是“非常政府的政府行為”,這樣他們才有足夠的力量去排程和促成更多宏觀的計劃。

這個設計理事會隸屬於政府通訊及新聞部,用官方的話來說,他們的職責是推動新加坡創意產業發展。

新加坡設計週中和產業最相關的展會是新加坡國際傢俱展。這個展會背後的組織方新加坡傢俱工業理事會(SFIC) 和新加坡設計理事會的關係一直以來都很親密,但在設計週上,它的任務更明晰一些,讓中小型公司更方便地談生意。

Design: Field 是個有著北歐風格的泰國家居裝飾品牌,連續幾年,他們都選擇在新加坡國際傢俱展參展。

這個家居品牌展區的負責人說,“我們不是大公司,通常都和別的品牌合作,他們拿走我們的設計產品,然後蓋上自己的烙印銷售。我們其實就不是來宣傳自己的,只是為了尋找更多客戶。”這些家居裝飾品設計精巧簡潔,加上溫柔的展廳設計, Design: Field 在展會中吸引了不少參觀者和潛在客戶。

要是比起上海國際傢俱展,新加坡國際傢俱展的場地面積只有 6 萬平米,無論會場還是展廳體量都要小得多。但新加坡傢俱工業理事會的副會長 Mark Young 認為,“如果去大型展會比如米蘭傢俱展和巴黎的家居裝飾博覽會,你可能會淹沒在裡面,而在這個濃縮精華的展會,你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中小型公司能為我們提供些什麼。”

亞洲傢俱家裝市場的擴大讓這些中小型公司擁有了更多機會。傢俱工業理事會會長Ernie Koh在傢俱展開幕式上說,因為傢俱展的舉辦, 2012 – 2015 年新加坡傢俱行業增長了 7。4%。

如果“設計”也是張名片,新加坡又是如何介紹自己的?

但越是產業取得十足的增長,越是讓人擔心,過多的政府介入會讓設計活動失去了獨立和自發性,它還可能屈就於塑造“城市名片”這類討厭的官僚價值。

新加坡設計周儘可能地避免了這一點。儘管設計者強勢,但他們沒有用力過猛或一心只撲在打造城市品牌上。膚淺理解國家文化傳統、將旅遊產品偽造成設計產品、束之高閣的遠離民眾的展覽,幸運的是,在這裡都沒有出現。

如果你去熱門展會 SingaPlural 設計展,就馬上會意識到這同時也是個“有趣”的設計周。SingaPlural 這個展覽採用開放形式,歡迎公眾參與到一個個小型活動和展覽中,試圖展示更廣泛的創意領域,室內、平面設計,到建築、景觀設計,城市規劃和廣告都包括在內。它成為設計周側重宣傳、推銷和建立社交聯絡的功利的那一面之外,一個很好的補充。

今年 SingaPlural 的主題是“感覺——關於體驗的科學與藝術”,所以一系列活動都透過各種形式的設計來探討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嗅覺這些基本的知覺體驗。主要展館美芝路 99 號曾是新加坡前警署和萊福士設計學院的校園建築,廢棄多年之後,它現在被承辦 SingaPlural 的新加坡傢俱工業理事會租下來,在一個個房間和戶外空地裡展出各種具有想象力的裝置。

像這樣的裝置,今年總共展出了 71 個,比去年多了 30%。主辦方的策展團隊在確定主題後,花了 6 個月的時間籌備,從釋出活動簡介,公開徵集設計方案,篩選合適的方案和設計師交流過後再到進行布展。

如果“設計”也是張名片,新加坡又是如何介紹自己的?

如果“設計”也是張名片,新加坡又是如何介紹自己的?

除了和裝置進行互動,這次設計周也組織了一系列“設計之旅(Tour)”,把參觀者帶到不同品牌的工作室去,參與到創造過程中。這些工作室都很“親民”——有趣,且技術門檻不高。

果汁品牌 Gorilla Press 的負責人Quan Ong 在名片上給自己定義的身份是“果汁設計師”,他的工作室有點像實驗室,每個月 Ong 都會和自己的團隊用應季食材研發出不同的冷壓果蔬汁。這次在設計周,他們是受 SingaPlural 的主辦方邀請,作為帶有本地特色的生活方式公司代表把自己工作室開放給公眾體驗,讓他們也學著自己“設計”果汁。

在網上購票報名參加類似 Tour 的人來自不同國家和不同行業。一位參加 Tour 的新加坡本地設計師在接受《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採訪時說,這些關於設計活動的宣傳已經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本地社群、出現在學校,人們可以比較方便地獲得資訊,她認為人們能感覺到這個城市在推動設計上比過去向前了一步。

如果“設計”也是張名片,新加坡又是如何介紹自己的?

整個城市的努力確實為新加坡設計帶來了更多機會。三年前,巴黎家居裝飾博覽會 Maison&Object Paris 將其亞洲展選址在新加坡。除了這個東南亞島國在地理位置上的優勢,M&O 的行政總裁 Phillpe Brocart 在接受《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採訪時還說,新加坡正積極舉辦多種活動,公眾對展會更感興趣,越來越多設計從業者也將被吸引過來。而他們要尋找的,正是一座重視創意產業的城市。

“新加坡的設計確實在成長。它是個很好的‘設計學校’。”Brocart 說。他的看法實際上指出了非常重要的一點:新加坡設計本身還像個“學校”,“設計”在這片土壤依然年輕、有待培育,因此來自官方的重視非常重要,除了設計周,它還得幫助整個設計行業成長。

2000 年前後,新加坡本土的產品設計師開始嶄露頭角、成立自己的品牌,時尚設計師也漸漸將自己的作品和秀場帶到國際。2003 年,新加坡經濟評估委員會(the Economic Review Committee)把設計確定為一個新的發展領域,認為它可以幫助提高新加坡的商業競爭力。新加坡設計理事會隨之成立。

設計理事會主席 Jeffrey Ho 和理事會官方宣傳冊都喜歡提丹麥政府推廣本國設計的例子。上世紀 60 年代,丹麥政府組織了關於北歐設計的巡迴展覽,在世界各地展出丹麥設計,也確實讓更多人看到該國獨特的手工藝品設計和現代工業技術,促成一次成功的品牌輸出。2002 年,丹麥文化部聯合該國建築和設計學校,建成丹麥研究中心,用於推廣設計領域的知識、技能,這個研究中心耗費了 2000 萬丹麥克朗。

新加坡有意參照這種做法,從政府層面去發展本國的設計。理事會設立專門的設計課程和獎學金,開放給有設計專業背景的學生。它還聯合 9 個新加坡國內與設計行業關係密切的專業機構成立了一個“行業發展平臺”。這些機構在一年中持續地舉辦各種商業和公共性質的活動(而不僅限於設計周),並對自己所屬領域中的公司、設計師提供支援。

當設計專業的學生畢業開始做自己的品牌和生意,他們可能得到政府的支援。本土設計產品商店 Supermama 旗艦店在這一屆的新加坡設計周開業了。Supermama 幫助促成設計師與日本生產商和手工匠人的合作,他們旗下有一批新加坡本土設計師,設計有趣、有特色的小商品,最終售出的產品融合了新加坡的想法,由日本製造。新加坡設計理事會為他們提供了資金,支援他們生產與發展自己的生意。

還沒有到 Supermama 這種規模的本土品牌,他們得到的幫助可能是推廣平臺和接觸市場的機會。在設計週上,除了國際傢俱展、M&O、SingaPlural 這樣的大展會,一些小型活動也在舉辦。30 多個新加坡本土文創品牌在設計與手作市集(Design and Make Fair)釋出了產品。這些產品還可以直接向參展的觀眾銷售。

這些做法大多沒什麼新鮮感。可就是這些“例行公事”在紐約和倫敦變身藝術、時尚之都前,頻繁地發生。在新加坡,如果進行順利的話,也許可以催生出像北歐那樣繁榮的設計氛圍。

在設計週上,Jeffrey Ho 所在的新加坡設計理事會發布了《Design 2025》。這是一份新加坡設計行業未來 10 年的發展計劃,報告說:這個國家政府還會繼續這樣大力提升設計。

他們給出的理由有幾個:年輕人對設計的認識正在提高,需要發展基礎教育;新加坡 86% 的設計公司都是小型企業,需要更多資源和經驗進入國際市場;這個國家的政府部門和金融、IT 行業的大公司也開始透過設計來創新了。

不過,這不是件容易的事,Jeffrey Ho 覺得這其中充滿了挑戰。作為一家政府機構,他擔心團隊也許無法長期保持開放的心態去理解設計是什麼。除此之外,他們還得把這種理解“設計”成可執行的方案,並且讓市民意識到設計的價值。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也是“設計師”。

題圖來源:wallpaper

圖片來源:Helloworldplus,Gorillapressco,SingaPlural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