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百味之祖:天生為滷,人生為鹽。鹽都自貢鹽業史

2022-03-16由 蜀郡小茶 發表于 畜牧業

自貢井鹽哪裡有賣

百味之祖:天生為滷,人生為鹽。鹽都自貢鹽業史

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

有些東西,和我們日常生活的關係,密切到反而讓人忽略它的存在,比如說,鹽。我們無法想象沒有鹽吃的日子。

天生為滷,人生為鹽

在傳說中,人和鹽之間的一個角色,通常遊動物來扮演。在四川自貢,引領一位叫梅澤的獵手找到鹽的,是一隻鹿。當時它正在舔石頭上的鹹水,追蹤而來的獵手開始在鹿舔鹽的地方鑿井取鹽。

食鹽分海鹽、湖鹽和井鹽,分別取自海洋、湖泊和地下岩層。公元11世紀,從地下岩層採鹽的一項鑽井新技術在自貢出現。這項發明,只被最有經驗的一小部分人掌握,卻最大程度地改變了這個城市的命運。

百味之祖:天生為滷,人生為鹽。鹽都自貢鹽業史

食鹽

“天生為滷,人生為鹽”,是說自然界天然生成的滷水,經過人力就製成了鹽。但中國古人說這句話,好像不光在說鹽。

在世界其他地方,鹽從來具有某種象徵性。如果一個古羅馬士兵,被他的長官說“他值不了那麼多鹽”,那就意味著他可能會被扣掉軍餉。基督教《舊約全書》裡則說:“鹽的契約永遠有效。”

而中國人誇耀自己的人生經驗,喜歡說:“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多,我吃的鹽比你吃的飯多。”

卓筒井

從公元1世紀的漢代起至今,自貢開鑿鹽井的歷史已近兩千年。

最初的鹽井,和水井的井口一樣大,最深也就一百多米。這種鑿大口井的方法在中國沿用了近一千年,直到公元11世紀新的鑽井技術出現。

公元11世紀,,宋代人用新技術鑿出的鹽井被稱為“卓筒井”,卓筒井井口只有八九寸大,深度卻超過從前的一倍。

百味之祖:天生為滷,人生為鹽。鹽都自貢鹽業史

鑿井碓架

這次技術革命至關重要,它的深遠影響,此後持續了好幾個世紀:四川十萬多口鹽井,自貢就佔一萬三千多口。直到20世紀初,自貢還到處是井架林立的鹽場。

鑽井採鹽

清代的一本書中記載了發明於11世紀的鑽井採鹽技術的主要步驟,它是世界上最先進的。

鑽井先要定井位,能不能採到鹽滷,全看井位定得準不準。定好井位,再開井口,裡面砌上石圈,然後向下衝擊岩石,鑿出小口,直到採到滷水。

百味之祖:天生為滷,人生為鹽。鹽都自貢鹽業史

採滷井架

這個過程,短的要三四年,長的,要幾十年才能完成。最後,用牛做勞動力汲出滷水,送到灶房熬成鹽。

所有過程全靠人力一腳一腳地踩蹬,一寸一寸地鑽鑿。除了人力,就是畜力。

有學者認為,今天勘探石油所用的鑽深井技術,最初就源於古代中國的這種鑿井方法。人的體力和智慧,就在這樣的過程中,被髮揮到極致。

鹽工用的工具,就是自貢隨處可見的竹子、木頭,還有簡易的鐵器。

百味之祖:天生為滷,人生為鹽。鹽都自貢鹽業史

修井治井工具

在鑿井和汲滷的過程中,有時會被石塊和斷裂的工具掉入深井,為此,鹽工們專門發明了一種用來打撈的鐵爪。鐵爪伸進去,一下就能準確地抓出掉在井下的雜物。

鼎盛時代

自貢的釜溪河,現在已經很少走船了。過去它是自貢井鹽外運的交通要道。運鹽船走這兒出去,驗完關稅,換大船入沱江,再進長江。

清代中期,自貢鹽業鼎盛,據說,那時中國每十個人中就有一個人吃自貢鹽。

運鹽的商人蓋起了自貢的王爺廟,供奉能鎮江中之水的神靈。在自貢,鼎盛的時候,聚集在這裡的鹽商和鹽工有百萬人。

百味之祖:天生為滷,人生為鹽。鹽都自貢鹽業史

鹽業會館

每逢農曆六月初六,是鎮江王爺的生日,這時,王爺廟的盛大慶典中,總少不了有一場好戲出臺。

戲裡戲外,早已分不清哪是真,哪是假。喜悅和哀傷,憤怒和恐懼,所有內心深處的情緒,彷彿川劇中的變臉,在轉身的一瞬間,變得面目全非。

西秦會館

在自貢鹽業歷史的舞臺上,陝西鹽商的出場最引人注目。他們資本雄厚,開的鹽號最多。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所在的西秦會館,就是陝西鹽商在18世紀中期,為聯絡同鄉、聚會議事而修建的同鄉會館。

百味之祖:天生為滷,人生為鹽。鹽都自貢鹽業史

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所在的西秦會館

有人說,當地鹽商修王爺廟,就是因為對西秦會館的耿耿於懷,一心爭個高低,唱唱對臺戲。

西秦會館建築在結構和佈局上用心追求的,也是“屋心相聚如鉤,簷角相湊如鬥”,這正合中國的一個成語:勾心鬥角。

戲臺上沒演完的戲,這裡接著演:西秦會館的欄板上,刻了350個人物,19齣戲劇場景。

百味之祖:天生為滷,人生為鹽。鹽都自貢鹽業史

西秦會館抱廳和參廳閣

自貢市的廟宇、會館不論大小,都有戲臺。來自南北各地的聲腔和四川民間燈戲經常同臺演出。漸漸地,在18世紀中期形成川劇。

這時,也正是自貢鹽業興旺的時代。

銀窩窩

自貢多戲,自貢被叫做“戲窩窩”;

自貢多鹽,自貢也叫做“銀窩窩”。

自貢有錢的鹽商更多:兩次捐修西秦會館的商號、鹽號有242家。

有學者研究了18世紀自貢一些生產契約後指出,那時,在大規模井鹽生產的手工工場中,已孕育著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萌芽,而且出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股份制經營方式。

百味之祖:天生為滷,人生為鹽。鹽都自貢鹽業史

契約-同盛井約

中國食鹽徵稅,始於春秋時期,此後兩千多年,歷代政權都對食鹽實行專賣制度,鹽稅成為國家舉足輕重的財政支柱。最多時,甚至佔到財政收入的一半左右。

鹽商的生產、運銷都在官府控制之下,私鹽買賣從來都是嚴厲禁止,哪怕私帶一兩,也會被處死。

百味之祖:天生為滷,人生為鹽。鹽都自貢鹽業史

製鹽

直到清代,才比較寬鬆,肩挑手提販鹽不超過40斤的,官府不予追究。

鹽井氣井

自貢井多,自貢地區帶井字的地名,就有兩百多處。

1835年,自貢人用公元11世紀宋代人的鑿井技術,鑿出了中國也是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的深井。井深一千多米,井口直徑卻只有一百多毫米,汲出的滷水能供應八十多口燒鹽鍋。至今,傳統的製鹽法還能在自貢看到。

百味之祖:天生為滷,人生為鹽。鹽都自貢鹽業史

第一口超千米深井——燊海井

東源井也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它的開鑿,前後花了46年時間,至今是自貢出名的高產穩產氣井。

自貢鹽商富甲天下。清代末年,鑿出一口製鹽率高的黑滷井,平均一年就有14000兩銀子的回報,如果還出天然氣,能增加到兩萬兩。

自貢鹽商王朗雲一家,光在自貢就有幾十口鹽井和天然氣井。

能鑿出一口好鹽井,能獲得官方批准賣鹽的特權,就像接住了天上掉下來的大餡餅。

百味之祖:天生為滷,人生為鹽。鹽都自貢鹽業史

四川鹽法志

進入20世紀,自貢鹽商的輝煌,漸漸成了過去的歷史。

就在自貢鹽業最鼎盛的清代後期,四川菜也形成了一個菜系。川菜裡的“火邊子牛肉”“水煮牛肉”,最初就是鹽商鹽工的吃法。

百味之祖:天生為滷,人生為鹽。鹽都自貢鹽業史

鹽幫菜

川人做川菜,講究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然而調料再多,缺了鹽,什麼味道都提不起來。在中國人眼裡,鹽,是百味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