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為做飯,他甘願被“拐”到崇明種地

2022-03-11由 有機會 發表于 畜牧業

青蠶豆怎麼留種

為做飯,他甘願被“拐”到崇明種地

大福在老賈農場

大福說我的心不在。我說不是的。三四個月沒沾土地的我,雖然間中也到過海邊和農場,但來去匆匆的步調,讓我始終處於奔忙中。當我鬆了一口氣,如期來到他的農場時,卻感到陌生。

去年五月,我們在上海岑卜村認識。他是“東亞地球市民村”活動的志願翻譯,也是方聲嵐老師的徒弟。活動結束,我們仨在村子又待了三天。我們去開民宿的老臭蟲那兒蹭飯吃,去青蛙爸爸的家做採訪。在老臭蟲的“漫鄉居”,女的閒聊,男的做飯,大福給我們煲了雞湯。他細心地撇掉了滾湯上的油,我們就著餃子,吃完了一頓有肉的飯。

當時,他剛從澳洲打工回來。說來他的經歷還蠻藝術範兒。原本在廣州 4A廣告公司任職的他,認識了肢體藝術家方聲嵐,之後漸漸找回自己,一時頭腦發熱,跑到澳洲打工度假半年。在我心目中,搞藝術的分兩類:窮得要死和富得流油。他屬於前者。做藝術已經到了這份上,他還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跑到崇明島種起了地。把他“拐跑”的人之一,是金載亨老師。他是韓國歸農運動的先鋒,近些年,常在中國講《易經》和《道德經》,解答年輕人對愛情、工作和生活的困惑。2015年夏天,金載亨老師與在崇明島陳西村實踐自然農法的賈瑞明(老賈)認識,並創辦了一所“快閃”學校——女蝸自然學校。時至今日,學校仍不定期地舉辦活動,比如和平徒步、共讀《道德經》等,但已不受空間的限制。

時隔一年,我再次見到大福時,他已種地半年有餘。那晚,我搭順風車,與老賈和大福,從上海市區返回村莊。他們受前村民大寶的邀請,看了一場老電影。至於電影的名字,我不記得了。由於天色已暗,沒什麼風景可欣賞,我們便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他們已不太習慣城市的喧囂。我還在沸騰,他們卻已迴歸平靜。提起大福種地的事,老賈說,他還不像農民。言外之意是他雖然有一塊田,但心沒有完全撲上去。我瞭解的大福,倒不是貪戀種地,才搬到鄉下的。

為做飯,他甘願被“拐”到崇明種地

大福地裡的守護神

8點過醒來,我收到了大福的簡訊:“早哦!鍋裡有粥,桌上有崇明糕,麵包好吃的話最好煎一下。”那時,他已下地了。等我吃過早飯,收拾完東西,騎車趕過去,已接近十點。

小滿時節,陳西村的空氣中瀰漫著魚蝦蟹的味道,村民拿著竹竿站在河中央撈魚,公路與小河縱橫交錯,星星般的洋甘菊鋪在車道兩旁,風吹著墨綠的玉米杆,枇杷樹的影子倒映在漂著枯葉的水面上。大福的地小小的,放眼望去,滿園混亂。若不是他高過了雜草,我差點騎過。

由於大福奉行自然農法,第一年,雜草鐵定佔上風,所以,即使他特地指給我看,哪裡種著土豆,哪裡種著南瓜,我仍一頭霧水。只有長到風中的胡蘿蔔花,襯著藍天做底布,清晰可辨。我的眼睛左顧右盼,腦袋也搖來晃去,大福看出了我的不安。他說“你的心不在”,讓我醍醐灌頂。我太久沒有與土地打交道,雜亂無章卻錯落有致的自然之作,我已不知從何欣賞。我有些失望,好像自己成了大地排斥的物件。

與土地重歸於好,從大福給我灌輸他的理論開始。“種出來什麼就吃什麼,種不出來就是老天不讓你吃。”他說。站在老天的角度,確實也沒必要強加意願給土地。但是,“種得出來什麼”和“種什麼”還是不一樣的。“種子太重要了!”大福也是最近才體會到留種的好處。倘若是崇明島籍的種子,就容易上手,不管農夫水平如何,它們總有本事茁壯成長;但若是買來的外地種子,對現階段的大福來說,就比較難種活。“買來的種子沒法與雜草戰鬥!你看,長不出來!”

欣賞完他的雜草地,我摘起蠶豆。田塊靠近馬路一邊,種著一排蠶豆,大福要砍掉一些,騰出地方種秋葵。那排蠶豆是“地主老爺”種的,眼見熟過了頭,還沒人來收,我們索性不勞而獲。蠶豆很多,我們摘得越來越苦惱,因為只有一個籃子,實在裝不下。正在我們感嘆地主的富裕和大方時,老爺來了。他說蠶豆秧是留種用的,怪我們不該砍。雖然我聽不大懂老爺講的上海話,但從他的語氣中,多少猜得出他生氣了。從中我得到了一個教訓:在鄉間,不管看起來多麼孤單的作物,也是物有所屬的。

為做飯,他甘願被“拐”到崇明種地

好不容易找到一棵菜

幹完活,回到大福家,有了閒心逛院子。這所每月600元租金的民宅,一廳兩室。廳堂是廚房,也是大福經常待的地方。廚房裡有製作糕點的量杯,有泡著酸蘿蔔的大缸,還有一條用門板做成的桌子。臥房一間他自住,一間招待朋友。屋外有雨棚。棚下,掛著一箇中空的木框,大福說那是他家最名貴的畫。門旁的地下放著石磨,屋簷下掛著後腳跟磨破了的男人襪子。

午飯前,新村民“火龍果”(暱稱),帶著活魚和香料上門做客。在雨棚下吃完飯,我們就去了她的“有點亂小院”,又名“大寶的菜園遺址”。一個多月前,她租下這院子,小院的主人曾是大寶。與我熟悉的農田不同,這裡更像花園,還是一個懶人花園。在城裡做現代藝術的火龍果,希望所有植物按照它們的性情盡情施展,開到人間容納不了為止。火龍果的父親看不慣,他開了幾分玉米地,憋著勁要種出點什麼,好給每年1萬元的地租和房租一個交代。院裡種著不少香草,火龍果就地採了些車前草和薄荷,給我們泡了茶。三人正對大門坐著,門外是鬱鬱蔥蔥的“有點亂小院”。

為做飯,他甘願被“拐”到崇明種地

火龍果在“有點亂小院”採香草

火龍果還沒時間收拾她的新屋。屋裡的陳設一如大寶時期。室內掛著藝術氣息濃郁的仿畫,大寶愛音樂,所以屋子裡還留著他沒搬走的音響。逛院子時,我們看到了一種不認識的紅花。火龍果翻出一本植物圖鑑,按圖索驥起來。她就是這樣笨拙的,一個一個比對著,記住植物的名字。

時間過得既快又慢,火龍果要回城,我們就去了老賈的農場。到的時候,他和工人在安裝大棚的鋼架。我插不上手,溜了。大福幫了會兒忙,也不見了。太陽越蹲越沉,他們還在勞動,看樣子沒人做飯。拍完泥裡的毛蟹,我走到辦公室,看到沙發上居然躺著一個人。走近一瞧,原來是大福!他怎麼不做飯,在這兒偷懶呢?我環視了一下頂架爬滿葡萄藤的大棚,沒見到像樣的廚房,只在進門右側的角落,有一個像是多年沒使用過的簡易煤氣爐灶。我開始愁晚上吃什麼,但沒有想到,農場的人收工後,不到半小時就做好了飯,而且是在那個我以為無用的爐灶上。豆腐是前些天做的,和著洋蔥苗炒出來,有股誘人的香氣;糯米雜糧飯軟軟的,像吃散粽子;由於大棚的燈光比較暗,花生炒糊了一些,但不影響它的香脆;中午吃剩的豌豆熬了湯,又添了一道菜……到農場,吃撐一點,我覺得沒關係。

吃完飯,談起農人的生存現狀,有多少半途而廢的,有多少打小算盤的,有多少心無旁騖的,有多少死磕到底的,老賈來了句:“還沒有給完!”沒有給完,就沒法完全放下,也就沒有從頭開始的承受力。老賈說自己是給完了的。他務農後的人生軌跡,幾乎透明:談戀愛、結婚、鬧離婚、生小孩、離婚、談女朋友、分手……很多人看笑話。當聽說我要來崇明島時,有人自告奮勇給我講了老賈的隱私,導致我對他有了偏見。如果不是大福在他那兒,我可能不會主動去,但見面後,我對他的世界又產生了好奇。這位心繫天下卻把自己的日子過得亂糟糟的農夫,究竟在想什麼?我和大福討論起他。在某些方面,我們無法認同他,但在另些方面,又覺得人各有活法,只要他想得通,有人願意加入,那旁人是無權干涉,更不好說三道四的。大眾認為某一種價值觀是正確的,那是因為他們身處這個價值觀體系下,被同化了。對不接受這個體系或自有一套價值觀的人,他們是與大眾活在一個地球上,卻分處平行世界的人。如果他們寧願付出代價,也要過自己的生活,那麼社會能否讓出些空間呢?哪怕他一個人,哪怕亂糟糟的,哪怕被嘲笑或無視?偏見帶不來和解,偏安一隅卻能造就多元。

為做飯,他甘願被“拐”到崇明種地

老賈種的蘿蔔

隔天,大福帶我逛早市。他推薦了一家包子鋪,每天只賣兩種餡兒——豆沙餡和蘿蔔餡。買完包子,我又買了竹筍。

從菜市場回來,大福說地裡沒東西,下一週方聲嵐要來,他不知道吃什麼。

“有一個禮拜長出來的菜嗎?”

“沒有。”

“最少也要四十天?”

“是的。”

著急也沒辦法,何況大福只種自己想吃的菜。他說:“你都不吃的東西,它就不會長啊!”過了四月,他不想吃南瓜和蘿蔔,只想吃青菜。“南瓜一到四月就爛了,老天不讓你吃。”自然的規律與身體的喜好,是一致的。

中午,我憑印象炒,試圖還原在安徽黃田吃到的筍鮮味,但筍子忘了泡水,吃起來特別苦。大福心好,動了幾筷子。直到現在,我仍記得那苦澀味,還有大福說的話:“我發現只要迎合別人,做出來的飯就不好吃。”大福為了做飯,才來種地的吧?

偶爾,他也抱怨“種地太累了!”,但既然地球上沒有速生的食物,那麼想要吃它們的農夫,就沒得懶撿。即使自然農法,也並非不管不顧,而是與一片土地,持續地交朋友,讓它信任你的勞作,信任你,再把果實交給你。經營一塊自然農法的田地,想要有所產出,通常都得八年以上。不知大福有沒有向老賈討經驗。

為做飯,他甘願被“拐”到崇明種地

老賈的家

大福與老賈不同,沒有把心放在地上。他說:“很多人,忙來忙去,把自己都忙空了。”對藝術家來說,放空是必要的。不過,大福有一點不太像藝術家,他愛整潔。所以,他會因老賈亂放東西、把辦公室搞亂而生悶氣,還不大使用老賈農場的廚房。

一天早晨,大福要到老賈那兒做豆腐。他跟我打了幾次招呼——老賈家特別亂,連下腳的地方都沒有,彷彿是在給我做心理建設。到了老賈的家,房子是還沒有拆的老宅,院外有幾棵枇杷樹。院裡停著一輛破舊的麵包車,車輪子壓著雜草,車頭對著一個水泵,水泵旁是做豆腐用的爐子。屋裡很暗,沒有安裝地板,地上散落著工具、鞋子、水盆等雜物,桌上放著咬了一半的餅。大廳最顯眼的是一個梯形的木櫃,頭輕腳重,三四米高,有些年份。大福說它是崇明櫃,但我沒查到資料,不確定它的名稱。“亂”是事實,但“髒”就見仁見智了,有些人覺得土和灰髒,但有些人卻覺得消毒水髒。

剛做的豆腐我來不及吃,但“大福牌”自然發酵的麵包,我不僅嚐了,還帶了兩個赴韓國。從大福家離開,前往釜山參加第六屆“東亞地球市民村”活動前,他還裝了一罐酸蘿蔔,託我交給金載亨老師。

未完待續……

為做飯,他甘願被“拐”到崇明種地

收到酸蘿蔔的金載亨老師

圖片故事

為做飯,他甘願被“拐”到崇明種地

臨走前一夜的晚飯,除了筍都來自農場

為做飯,他甘願被“拐”到崇明種地

第一頓早飯

為做飯,他甘願被“拐”到崇明種地

大福的地

為做飯,他甘願被“拐”到崇明種地

大福與老賈做豆腐

為做飯,他甘願被“拐”到崇明種地

摘枇杷的村民一家大小

為做飯,他甘願被“拐”到崇明種地

工作中的老賈和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