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東沙古鎮,我的故鄉,承載了我兒時的記憶

2022-03-10由 那年往事2021 發表于 畜牧業

東沙古鎮好玩嗎

文/葉子

清明,因為要給外婆掃墓,又回去了一趟東沙。掃墓結束後時間還有些早,就在小鎮裡走了一會。

東沙古鎮,我的故鄉,承載了我兒時的記憶

東沙是一個小鎮,也是一個古鎮,與江南其他的古鎮不同,這裡沒有小橋流水,更多的是濃濃的漁島風光。

東沙又不只一個古鎮,它也是我的故鄉,我兒時的大部分記憶都與東沙有關,我曾在這裡歡笑,也在這裡哭泣。

自打外婆走後,我就很少去東沙了。即使去了,也多是行色匆匆。我曾以為,對這個小鎮的印象在變模糊,可當我再次走進它時,依然是那麼熟悉而親切。

從山上下來,先到的是海邊。現今的海邊已經沒有了當年的灘塗和蘆葦,而是修了整齊的堤壩和寬闊的公路。站在路邊遠眺,海天交際的地方泊著幾艘小船。

東沙古鎮,我的故鄉,承載了我兒時的記憶

再往前走一段路,能看見幾間極具私密而又氣質卓越的房子,走進一看才知道是新開的民宿。

民宿面朝大海,依山而建。從門口進去,入眼的是斑駁的老建築,雖然明顯是修葺過,但依然是灰瓦石牆,保留了舊時的風格。屋外擺放著幾張藤桌藤椅,屋內有雕花的木床、老式的水缸,還有三五牌經典檯鐘,落在光影裡,感覺走進了上個世紀。

住在這樣的地方,聽海、看書、品茶,該是怎樣的愜意。時光彷彿能在這裡靜止,那些煩惱好像都被扔進海里。

正當我遐想時,卻聽母親感慨起來。母親幼時就住在這裡附近。因為家裡窮,房子是用木樑和土磚搭建而成,門前也沒有高高的堤壩。遇到颱風天,海水會漫進家裡,房梁在狂風中也會瑟瑟抖動,好像隨時都會倒塌,現在想起來都心有餘悸。

但也有快樂的時候,那是漁船回港的時節。那時的海邊可真是千帆林立,一筐一筐的魚從船上運下來,捕魚人一邊裝魚,一邊唱著漁民號子,表達自己的喜悅之情。海灘上很快堆滿了魚筐,常常也會有魚從筐裡漏出,母親她們就會在放學後去海灘上撿魚。

“那都是極好的大黃魚,是現在有錢都買不到的了……”母親略帶遺憾地說道。

在母親的感慨中,其他人也回憶起兒時的光景。我們一邊說,一邊走,不知不覺走進了半山腰的民居。有不少人家開著門,歡笑聲從門裡傳出來。也有一些大門緊閉,許是早已搬離了小鎮。

東沙的民宅多是相似的,大門幾乎都是破舊甚至掉漆,沒有什麼氣派。但門裡往往是一個錯落有致,環境清幽的小四合院。房子很多都是磚木結構,樑架柱頭上浮雕著花卉,小小的雀替上雕著一些花紋。院子裡有大大的水缸,花壇裡種滿了花。整個院落幽靜淡雅。

有些人家到沒有這麼古樸,翻建了一些新式的住宅,有了鋁合金的玻璃門,但那份靜,就像刻入骨髓一樣,不會隨著房子的變化而變化。

與許多江南的小鎮一樣,東沙除了這些古色古香的民宅,還有很多縱橫交錯,密密匝匝的弄堂。

小時候,最喜歡的就是外婆家門口的弄堂和青石板路。兒時的石板路並不齊整,石板也是大小不一,但走在上面甚是穩妥,小孩子都喜歡到弄堂裡玩耍。我和弟弟也常在弄堂裡跑來跑去,不知疲倦。偶爾也會往深處走去,看看這石板路的盡頭到底是什麼。其實小巷的深處就是一間低矮的,瓦楞上長滿青苔的小屋,但就是有一種神奇的魔力,引得我倆常常前去。

東沙古鎮,我的故鄉,承載了我兒時的記憶

後來弟弟去了異鄉,我也年歲漸長,就不再一人亂跑。更多的時候,我一人在弄堂裡慢慢地走著,走到街邊屋角處往往會遇見盛開的美麗的花朵,我便停下來開始賞花,一賞可能就是一個小時。

雨天的時候,弄堂裡也是別有一番韻味。雨滴落在石板上,一粒粒水花濺開來,散落在石縫裡,石縫裡青苔更加綠了。有鄰家調皮的小孩,穿著雨靴,打著傘,在弄堂裡跑跑跳跳,故意踩起一汪汪淺水。雨水打溼了他們的衣服,但他們依然笑得歡快。

而我更喜歡站在屋簷下,看雨水從簷上滑落至水缸,發出叮咚的悅耳聲。院子裡的花草在雨水的洗滌下,愈發嬌豔。整個巷弄在雨中也更顯靜謐,就好像是戴望舒筆下那條悠長而又寂寥的雨巷。

那時候,我們總以為日子就是這樣慢慢的不會改變,就像青石板路,走不到盡頭 。驀然回首,卻發現離它已是那麼遙遠。

那些曲曲折折的石板路,總有一條通向外面。外面的世界是多麼精彩,於是我們一次次揮手告別。但不管我們走得多遠,這些石板還是在那裡,靜靜地替我們記載著時光的故事。

小鎮真得不是很大,從弄堂出來就是街上。雖然到了清明,街上的人也多了不少,但總也不能與舊時的繁華相比了。

曾聽老一輩說起,東沙沿海而居,得漁業與鹽運之利歷來就是繁盛之地,到了清朝與民國時期,發展更是迅速。清朝文人王希程曾這樣形容魚市的熱鬧,“海濱生長足生涯,出水鮮鱗處處皆。才見喧闐朝市散,晚潮爭集又橫街。”

時光荏苒,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轉行並離開東沙,古鎮也就剩下一些老人以及街邊老字號的商鋪,還在訴說舊時的傳奇。

如今的東沙老街,更多的是一種文化的象徵。路兩旁建起了漁業博物館、方言館、有民俗文化展覽館“百年東沙角”,供人觀賞,瞭解其百年曆史。

東沙古鎮,我的故鄉,承載了我兒時的記憶

聚泰翔布店和老電影院雖然還是原來的樣子,但都噴了新漆,似乎過一會就有人來買步,來看電影。中西合璧的建築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不少遊人都在拍照留念。

老街的風情不僅在於這些特色建築,更在於濃厚的市井氣息。街上還住著許多人家,開了不少店鋪。行走其中,有店家在叫喚“買海棠糕了,買香乾了,買石花了。”剛好肚子有點餓了,就三樣都買了一點,坐在店門口的長板凳上,悠閒地吃了起來。

海棠糕、香乾、海石花是東沙最富盛名的三樣小吃。小的時候這三樣食物幾乎滿大街都是,因此沒覺得有多好吃。然而現在,就算是東沙,也只能在這橫街一帶買到了,且味道似乎也與以前不同,突然就有了一種“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的惆悵感,原來自己對這座小鎮竟有這麼深的眷戀。

我們可以沿著石板路走出小鎮,但走不出它圈住的思念。

時光悠悠,古鎮在百年裡見證了繁華,也親歷了落寞。但不管再怎麼變化,它總是我的故鄉,也我心裡恆久的牽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