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民間俗語:“家有化骨龍,應為討債鬼”,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2022-03-09由 臣語 發表于 畜牧業

後裔鑑定方法有哪幾種

俗語流傳於民間,是百姓在長時間的勞動和生活中總結出來的,具有時代和地域特徵,用淺白易懂且極為精簡的語言表述,內容上包羅永珍,口口相傳,有一些遺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但也有很多流傳至今,讀起來朗朗上口,蘊含深意,是老祖宗智慧的凝結。

比如:寡婦門前是非多,鰥夫屋頂炊煙少;

人窮莫走親,富貴不回鄉;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家雞打得堂前轉,野雞不打自己飛……

民間俗語:“家有化骨龍,應為討債鬼”,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今天和大家分享這樣一句民間俗語:“家有化骨龍,應為討債鬼。”究竟描述的是什麼社會現象,有何深意呢?

“化骨龍”和“討債鬼”二者究竟有什麼關係呢?那就要先弄清楚,何為“化骨龍”了。

1998年底,由天王劉德華和影帝張家輝主演的電影《賭俠1999》上映,其中張家輝飾演九流混混,懶散好色、狐假虎威、吃軟怕硬,備受欺負,但每次卻滿血復活,極具小聰明,可恨卻又讓人恨不起來,反而有些可愛,他的外號就被稱為“化骨龍”。

民間傳說,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其中第五子即為饕餮,此乃兇獸。《山海經》中描述:其狀如羊身人面,眼在腋下,虎齒人手。而饕餮貪食,什麼都吃,永不停止,甚至在極度飢餓的時候,會吃掉自己的身體,人們將其視為貪慾的象徵。

而如此兇獸,他的另一個名字,就是“化骨龍”。

民間俗語:“家有化骨龍,應為討債鬼”,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在民間,尤其是在廣東一帶,將“敗家子”視作“化骨龍”,父母皆愛子女,但家中出現“敗家子”,可謂讓父母頭痛不已。兒子好吃懶做,不事生產,沒有錢了,就向父母伸手索取,甚至將家中財產變賣,以滿足自己的慾望,時間一長,再富裕的家庭,也會被敗光。

這種人,不就是家中的饕餮嗎?被稱為“化骨龍”,不足為過。

古時敬鬼神,信輪迴,父母養育子女,是無私的,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和錢財,子女享受父母的恩寵,彷彿是理所應當。因此也有了,兒女是父母上輩子欠下的債,這輩子就是來討債的說法,也就是“討債鬼”了。

兩句話結合來看,表達的意思有多個角度,父母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長,而在父母眼中,能吃則是健康的體現之一,都希望孩子能吃,長得壯碩,但在古代經濟低下時期,也為家庭帶來了負擔,父母說這句話,不過是一種戲謔的說法。

民間俗語:“家有化骨龍,應為討債鬼”,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當孩子不爭氣,好吃懶做,索取無度,父母身心疲憊,這才是真正的“化骨龍”和“討債鬼”,父母恨鐵不成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