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魏晉南北朝期間,為什麼淮河漕運系統會成為群雄爭霸的搶奪重點?

2022-03-09由 驕陽文史 發表于 畜牧業

長馬是什麼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軍事格局呈南北對立,往往南北方各自形成政權,軍事活動多在南北間進行。漕運活動受軍事需求的推動,著眼點在於溝通南北,漕運系統建設的重點也在於連線南北,或在南北中間地帶建設,都旨在為重建統一服務,目的皆在打破南北地域間之隔絕分裂,軍事服務功能很強,故此階段的漕倉與漕河、漕運樞紐多具有在南北間轉輸的功能。

觀察

南北間漕運活動,主要可遵循東西兩系統

,一是江淮下游沿泗水、汴水、清河北上,越過海岱青齊,抵達河北,進入曹操所遺留河北運河網,如陳敏度支活動,桓溫、劉裕、謝玄北伐皆如此;二是自長江中游荊湘之地北上溯漢沔,越過宛葉,進入關中,如杜預打通漢湘

桓溫北伐前秦。

兩條路線大致平行,皆可反向由北向南

,如北魏南征彭城,然而漕運活動以向北為多,兩系統間以黃河東西連線可通,也有自東南向西北斜行穿插兼用兩漕運系統者如劉裕北伐姚秦,又如反向而用者如楊堅滅陳。

魏晉南北朝期間,為什麼淮河漕運系統會成為群雄爭霸的搶奪重點?

北魏遷都洛陽後,統一趨勢一度比東晉十六國有所加強,北魏以河洛為中心,於河淮間重構漕運系統,

一度打破南北間漕運格局,

而北魏分裂後局勢依舊。北朝反其道而用之,

都借漕運進軍運糧。

東部水路並不是唯一的交通路線,

魏晉南北朝海岱地區形成了南北陸路交通兩道

,連線著下邳以南的水運和黃河以北的水路,另有汴水等黃淮間諸水連線其間。北人南下,水路自河北走白溝之枋頭,轉陸走海岱兩道或沿清水、濟水等河而南,南人北上,自淮南順邗溝至下邳,登岸走海岱兩道或轉沂水、泗水而北,則沿途地區成為東部地域南北間樞紐。

淮河流域下游南北諸水,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南北交通要路

,如下邳等地也就成為軍事要衝。六朝南方政權統治中心常在建康,居長江下游,常倚靠淮南為其屏

障江淮之間有邗溝故道與江南運河銜接

淮北

入淮之河有古汴水

泗河

清河等,

自先秦開通鴻溝與菏水之後,河淮間水路與江淮間水路連成網,故南北間

戰略

要害常在淮河下游南北,魏晉南北朝南北間運活動先在此有所發展,其樞紐在於下邳。漢末曹操和孫策孫權

以及

後來曹魏和孫吳的軍事對峙,開了魏晉南北朝東部淮河流域南北間漕運先聲。

魏晉南北朝期間,為什麼淮河漕運系統會成為群雄爭霸的搶奪重點?

西漢時楚王韓信以下邳為都

,部分地因為此地是沂水、泗水匯合之處,南距泗水入淮河口不遠,是南北間水運要地,東漢末徐州境土跨淮河南北,刺史陶謙曾在境內以泗水、沂水匯合處的下邳為轉運中心沿邗溝故道從南向北運糧

廣陵郡地處淮南,

“控接三齊”,當運河入江處,上可沿運河入淮,在轉入泗水,北運下邳,東漢末彭城國東接泗水,西控汴渠,糧運可以沿泗水下運下邳,漕糧在下邳匯合後可以沿沂水入徐州治所東海郡。

廣陵、下邳、彭城三郡連為一線,

笮融居中截其糧運以自立,則陶謙的徐州唯餘沂水流域。

三郡漕路早在西漢七國之亂中就被吳楚叛軍利用北征和運糧,到東漢末則不僅是徐州內部之漕運線,也是中國南北間水路交通要道,當地來往資貨也不少,故笮融可以聚錢糧自立,並奢侈奉佛。

漢末群雄爭徐州都要重視下邳的戰略地位

魏晉南北朝期間,為什麼淮河漕運系統會成為群雄爭霸的搶奪重點?

南北間征戰必由此地利用漕運進行,

陶謙之後,劉備、呂布等群雄爭奪,也以下邳為戰略重點

呂布來取下邳,似乎也借漕運。

“英雄記曰:布水陸東下,軍到下邳西四十里。”呂布本並涼軍閥出身,其部下猛將精兵多為並涼驍騎,以騎兵見長,且從史料來看漢末徐州無水戰,亦無水軍,

呂布水陸並進,必是以陸路進兵

,而以水路運糧食等輜重。

下邳既為錢糧所聚,就逐步成為徐州中心,也就成了爭奪徐州的焦點。

呂布最終也是困死在下邳。袁術在淮南勢窮力孤,走下邳北投袁紹。

“公遣劉備、朱靈要之。”劉備借平袁術而去再佔徐州,仍遣其愛將守下邳:“留關羽守下邳,而身還小沛。”曹操趕走劉備,復得徐州後重用陳登,令其守廣陵,和江南的孫策隔江對峙:登以功加拜伏波將軍,甚得江、淮間歡心,於是有吞滅江南之志。

廣陵背後有漕運線支援後勤供應,前臨大江天險,扼住孫策北進的

必由

之路,陳登在當地興修水利,屯田積糧,數次與孫策交戰,

遏制

了其向北發展。

“孫策雖威行江東,然黃祖乘其上游,

陳登

間其心腹,且深險疆宗未盡歸婦,袁、曹虎爭,勢傾山海

”,荊州黃祖和揚州陳登在客觀上構成了犄角之勢,再加上江東內部有宗賊、山越等異已勢力對孫氏的牽制,

在一定時期內不允許孫策有過大的軍事擴張行為,保證了曹操和袁紹完成決戰的寶貴時間,

可見陳登鎮廣陵的戰略貢獻。

魏晉南北朝期間,為什麼淮河漕運系統會成為群雄爭霸的搶奪重點?

魏文帝曹丕即位初即南征,大軍自許洛走廣陵走運河水路進軍,但

邗溝的航行功能自秦漢至此時已經因為航道變遷而下降

東吳方面也在長江以南發展漕運以滿足軍國的各種需求,包括開鑿向北進行征伐的漕路。建安五年孫策打算襲取許都,

“軍到丹徒,須待運糧”,竟在等待中為人刺殺。

後來孫權派人鑿通丹徒水,主要是為

了改變其軍政中心建業周邊的航運環境,疏通入江轉北的水路

,也包含了北伐的利用需求。東吳建國後也著力築廣陵城,以圖扼守:

“峻使衛尉馮朝城廣陵,功費甚眾,舉朝莫敢言”。

魏晉之時,

全國的軍事重心在淮南地區。

對曹魏而言在淮南和東吳的較量最重要,魏吳兩國都在江淮之間投入大量兵力,屯田、興水利、發展漕運,多次相互攻城。故北魏人袁翻說

“臣聞兩漢警於西北,魏晉備在東南”。曹魏西晉在淮南地區漕運屯田,東吳一方水道縱橫,兵種以水軍為主,戰船就是主要運載工具。

魏晉南北朝期間,為什麼淮河漕運系統會成為群雄爭霸的搶奪重點?

西晉平吳之時,下邳為晉壓迫吳的重鎮,司馬

“出為鎮東大將軍、假節、徐州諸軍事,代衛瓘鎮下邳。西晉完成統一,為加強南北間聯絡,由陳敏負責修繕江淮間漕路。八王之亂中京師洛陽屯兵很多,以致倉廩空虛,而陳敏建議把東吳積攢的漕糧北運,乃由合肥度支調任廣陵度支,目的在

整頓和疏通漕運

,他在三國陳登開鑿的邗溝西道基礎上進一步的改造水道,溝通了樊梁湖北口至津湖的通道,漕運南方米穀北上。

魏晉的廣陵是富有經濟潛力的淮南農業區的中心,也是江淮間水陸交通中心和漕運樞紐,

其軍事價值油然而生。經過陳敏的運河建設工程,廣陵的戰略地位大大提升。陳敏還為當年東吳岑昏所開鑿的運河開鑿了調劑水量的練湖。這是中國歷史上自王莽征伐匈奴後第二次江南漕糧北運,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陳敏的措置實際也具有

“強幹弱拔”的意義,且為後來隋朝修築大運河打下基礎。

陳敏掌握著南糧北運的經濟大權

,同時還掌握了一支運兵,甚至有力量平定南方的石冰、張昌等人的作亂,

“敏以功為廣陵相。時惠帝幸長安,四方交爭,敏遂有割據江東之志。”北方已然大亂,特殊的權力使他具有了影響局勢的能力,地位上升很快。東海王越承製授陳敏為右將軍、假節、前鋒都督,致書於他,求討用來對抗胡族的軍資

陳敏卻因勢圖謀作亂。東海王軍諮祭酒華譚勸說顧榮等江東首望畔敏,陳敏終因不得人心而敗。

魏晉南北朝期間,為什麼淮河漕運系統會成為群雄爭霸的搶奪重點?

西晉八王之亂中

下邳因其漕運地位成為可以借南方漕糧影響南方局勢的徐州方鎮治所

,為不同勢力佔據,以圖先機

徐州遂又轉入東海王司馬越控制,最終由

“琅邪王裒為車騎將軍,鎮廣陵”,“東海王越之收兵下邳也,假帝輔國將軍。

這為下一步

琅邪王司馬睿復國江左打下基礎

,北方淪陷後司馬睿即在下邳建立軍倉

永嘉喪亂之後漕河沿線的廣陵、下邳、彭城、淮陰首先成為南北間人員往來的要道,徐州

下邳實際成為控制江南的軍事中心

,引起流亡南方的世族政權高度重視。司馬睿在稱晉王之後就拉開了新的南北

對峙

局面,為了在南方站穩腳跟和抵禦北方胡族在戰略要害地區發展屯田和漕運。

在建業重建的東晉政權既面臨著防禦北方胡族鐵蹄繼續南下的危險,又要在南國牢穩立足,也有光復故國的北伐需要,從一開始就

重視江淮間的漕運和建設。

南北間水陸便利的軍事要衝在新的南北衝突局面下再次凸顯出來,東晉在壽春、下邳等地建立倉儲,借漕運轉運軍需。如東晉太興二年後軍將軍應詹上表提出興屯田以補充國家所用漕糧的建議,並主張重點經營南北間水陸要衝壽春

魏晉南北朝期間,為什麼淮河漕運系統會成為群雄爭霸的搶奪重點?

按史書記載,壽春是盱眙以西的重鎮,合肥北面的遮蔽。東晉南朝一旦不保壽春,則北方軍隊可東出盱眙以犯廣陵,或間道抵瓜步臨江,南也可出淝水犯合肥,進擾歷陽,從而使建康不得安枕,

故壽春“得之者安,足稱要害”

由於

南北間的激烈的軍事衝突,到晉成帝晉穆帝時漕運的壓力一直很大,

荀羨統領北府,坐鎮下邳,又在東陽石鱉屯田

咸和五年,成帝始度百姓田,取十分之一,率畝稅米三升。自東晉始,北邊淮域徐兗重要方鎮常以下邳為治所

除北中郎將、徐州刺史、監徐兗二州揚州之晉陵諸軍事、假節。到南朝時期,南徐州南兗州的治所也設在下邳、彭城。彭城要衝之地,

“江南用兵,莫不因之威陵諸夏”。

“眾力日多,皆仰食縣官,運漕者相屬,稍有不如意,便肆忿言。”則

當時東晉朝廷以漕運財賦供養南下淮域的大族部曲,以為邊軍

。北府軍就是在江淮間運河沿線發展起來的,根據地也在這一帶,供應上依靠漕運,其軍糧可以在徐淮一帶籌集,或可在大戰中依靠江南透過運河供應。不但南方政權要重視淮泗流域漕運要地,北方政權向南用兵同樣如此,前秦苻堅一度在上游攻取益梁甚至襄陽,在下游佔據運河沿岸的下邳、彭城,也把下邳做軍政治所,用船隻漕運軍糧,壓迫東晉

魏晉南北朝期間,為什麼淮河漕運系統會成為群雄爭霸的搶奪重點?

魏晉南北朝時期河淮間水道可以

作為南北間用兵的運道和漕路,各處河口成為南北間必奪的要衝。

東晉南朝北伐都可以沿河淮之間東部漕路進軍,輸送到北方,甚至從河北運河入河口北上進入河北地區,北方政權南征也可沿河淮諸水南下運兵糧,自河北進入河淮間諸水,而東晉南朝是在南方水鄉立國,缺少馬匹,軍隊兵種以水軍步兵為主,陸戰和陸運的機動性差,特別依靠漕運和船運。汴水入黃河的石門和河北運河入黃河的枋頭都是重要的漕運要衝和軍事樞紐,魏晉南北朝南北方政權都必須重視這些河口的戰略價值。

早在三國時期,東吳水軍就

多次進軍淮泗流域

吳軍走的是由長江入中瀆水,而後轉往廣陵,再入淮水,入泗水。到了東晉,河淮間諸水成為晉軍北上的戰略通道。如汴水自東漢以後自石門入河,經西晉修復使用,東晉水軍也可自淮入汴,自汴入河,泛舟上下,與前燕等政權作戰

故東晉北伐也以佔據河淮間運口為要,為的就是可以

令水軍與漕船順利進出河淮

又如隆和元年五月前秦軍犯東晉,東晉

“北中郎將庾希、鄧遐等舟師救洛口,破呂護,護退走小平津”。漕運軍糧可以由水軍送往黃河南岸的要地,這是在戰爭形勢下的漕運形式。

魏晉南北朝期間,為什麼淮河漕運系統會成為群雄爭霸的搶奪重點?

淝水之戰後前秦崩潰,北方大亂,東晉再次北伐。朱序鎮守彭城、淮陰等運河沿線城市,率淮泗諸軍北討丁零翟遼,收復洛陽,

大量漕運糧布以支援

各領兵千人隸序。序又表求故荊州刺史桓石生府田百頃,並谷八萬斛,給之。

朱序進取洛陽後,為和鮮卑作戰,也把石門扼守起來,以

控制水路進出黃河的路徑。

同時,東晉大將謝玄向河北地區進軍,也走了和當年桓溫大體相同的路線。謝玄乘前秦瓦解北上,為改善糧運,在呂梁水立七埭以便漕運,開闢運河青州派,並

以北運漕糧支援苻丕

,牽制慕容燕軍,並渡河奪取黎陽,彭城、淮陰都是此次出兵的根據地

東晉北伐帶動的漕運壓力往往不小,而經濟重心南移的趨勢在魏晉南北朝僅僅是開始,故六朝國力有限,一遇要打大仗硬仗,必須動員傾國之力漕運。

漢末曹操的漕運建設打下基礎的河北漕路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不但是佔據河北的政權立國的重要依靠,也是南北軍事力量相互進軍的必由之路,枋頭和黎陽成為河北地區的

“大門”。

魏晉南北朝期間,為什麼淮河漕運系統會成為群雄爭霸的搶奪重點?

東晉軍入河之後繼續北上可以利用曹操開闢的河北漕運系統。

走水路進入河北,枋頭是一個要衝,是漢末曹操在平定河北,開通白溝運河的時候形成的。建安八年,曹操在黎陽城下擊退袁尚袁譚兄弟,遂引淇水至黎陽入河以運糧,曹操於水口下立大枋木成堰,遏淇水東流入白溝,形成枋頭地名。

自東漢平定河北諸羌,黎陽就成為河北軍事上的大門。從此黎陽與枋頭在南北間的交通地位都有上升。枋頭作為水路進入河北地區的門徑,黎陽作為陸路渡河進入河北地區的門徑,都成為黃河南北軍事力量必爭的要衝。

東晉穆帝永和八年冉閔滅後趙,旋為前燕擊破,前燕慕容雋稱帝中山,然而在河北立足未穩,冉閔子冉智以鄴來降東晉,東晉

“安西將軍謝尚使建武將軍、濮陽太守戴施應之,進據枋頭”。這是為了

保證進入河北的水路與漕路的暢通

魏晉南北朝期間,為什麼淮河漕運系統會成為群雄爭霸的搶奪重點?

桓溫北伐,就以水軍與步兵為主要兵種,沿運河進軍至枋頭,因乾旱而擱淺戰船,大敗而回,史稱

“枋頭之敗”。太和年間桓溫準備北伐前燕,大軍自濟入河,郗超指出了存在的各種困難

汴水、清水航運困難,進入河北平原後,陸戰困難

,主張在河濟流域運足軍糧,進軍不應該太急,以免乾旱阻撓運輸。

桓溫不聽諫言,兩路進軍

,主力沿清水濟水流域進軍,並

“使穆之監鑿鉅野百餘里,引汶會於濟川”,開通鉅野澤三百里水路,另派偏師鑿通汴水,奪取石門,提供側翼支援,興寧二年四月“桓溫遣西中郎將袁真、江夏相劉岵等鑿陽儀道以通運,溫帥舟師次於合肥,慕容塵復屯許昌。”

主力軍一路勢如破竹

,沿泗水、清河進軍,於太和四年夏天打到枋頭,前燕主慕容雋恐懼,謀奔遼東,慕容垂請命出擊,派

“慕容德屯於石門,絕溫糧漕。豫州刺史李邦率州兵五千斷溫饋運。溫頻戰不利”,“以糧運不繼,焚舟而歸。辛丑,慕容垂追敗溫後軍於襄邑。”

魏晉南北朝期間,為什麼淮河漕運系統會成為群雄爭霸的搶奪重點?

這時候的河北漕路比曹操時已有一定變化,郗超所預料的

乾旱造成的擱淺確實是桓溫軍事上遇到困難的重要原因

,否則不能

“焚舟”。但還有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袁真沒能為桓溫開啟由汴入河的石門。

結語

相信這些事情都影響了桓溫的戰略計劃。

桓溫兵敗的原因是多重的

,從技術角度講,漕運不便是軍事失敗的重要原因。如果石門成功開啟,袁真的偏師就可以自汴水人河,再到河北接應桓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