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從《山海經》看中國古人的山崇拜信仰

2022-03-07由 歷史煙靄 發表于 畜牧業

太子長琴是什麼仙

在古代,由於科技不發達,人們無法解釋各種自然現象,先民相信,山川河流,都有神靈存在。因此,在古代中國,人們對山一直都有崇拜心理。

《山海經》不僅描寫了上古神話中眾多的諸神異獸以及古怪奇國,更提到了遍佈於華夏大地之上的名山大川,一共記載了26條山系,447座大山。作為一部中國古代人文神話地理著作,《山海經》顯示了古人的山崇拜信仰。

從《山海經》看中國古人的山崇拜信仰

1

山:神靈的居所

古人對山的崇拜,同時也將山人格化,造就了山神的崇拜。人們認為山也如人一樣是有靈魂的,他們在守護著山中的寶物,由此產生了人格化的山神形象。比如,五斗米道在給人治病時,要把寫有病人名字及其所犯罪過的“三官手書”中的一份,銳于山中,以此獻給天神。

因此,山在古人眼中是神秘而崇高的,通常只有神靈可以居住。

《山海經》中,有幾座山是“帝下之都”,有神靈居住和守護,如崑崙山、青要山、槐江山。其中,在中國古代的山崇拜裡,

“崑崙山”被塑造成了仙界殿堂

,成為了山崇拜的代表之山。比如,《山海經·西次三經》記載:“崑崙之丘,是實惟帝之下都。”《山海經·海內西經》:“海內崑崙之虛,在西北,帝之下都。崑崙之虛,方八百里,高萬仞。面有九井,以玉為檻。面有九門,門有開明獸守之,百神之所在。”此後的各種典籍亦稱崑崙山為一座神山,人登之即可不死。

同時,神居住的地方,盡是仙山瓊閣,所以山可以庇佑子孫後代,帝王的後裔也是不同於凡人的。從而古人認為他們也居住在山上,如成山“有季禺之國,顓頊之子”,搖山“其上有人,號曰太子長琴。顓頊生老童,老童生祝融,祝融生太子長琴”。

從《山海經》看中國古人的山崇拜信仰

此外,《山海經》記錄了許多帝王墓,如狄山“帝堯葬於陽,帝嚳葬於陰”, 務隅山“帝顓頊葬於陽,九嬪葬於陰”。古人認為,山是祖先的家園,是靈魂迴歸之地,所以古人稱人死為歸山。地脈以山川走向為其標誌,風水家稱之為龍脈,即是隨山川行走的氣脈,是歷來帝王墓地選擇的最佳地點。《陽二宅全書·龍說》雲:“地脈之行止起伏曰龍”。

將帝王葬于山中,是為了保佑後代子孫,這種墓葬地的選擇也影響了此後的墓葬習俗。

從《山海經》看中國古人的山崇拜信仰

2

封禪文化:山崇拜的政治化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山還可以作為登天的工具。也就是是說,透過登名山,可以通達天上的神靈。《山海經》中具有登天作用的山有很多,有崑崙山、登葆山和肇山等。《山海經·海外西經》記載了登葆山:“巫咸國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群巫所從上下也。”此外,華山青水之東,有一座山,叫做肇山,有一位叫做柏高的仙人,從此山上下,往來於天界人間。

古代的“封禪”文化,也因此而來,是大山崇拜心理的產物。

透過封禪,人們可以祈求天帝和先祖之靈佑助地上的國家社稷。《史記·封禪書》記載了各種美妙仙境的傳說,都在海中的神山之中:“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傳在渤海中,去人不遠;患且至,則船風引而去。蓋嘗有至者,諸仙人及不死之藥皆在焉。其物禽獸盡白,而黃 金銀為宮閥。未至,望之如雲;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臨之,風輒引去,終莫能至焉。 ”

從秦代開始。歷代帝王對封禪都十分重視。

秦始皇在三年封禪之後,就求仙問道,拜訪名山。直到逝世之前,秦始皇還曾經“南至湘山,遂登會稽,並海上,冀遇海中三神山之奇藥” 古人認為,神山有可以使人不死的法力,而且山上有神藥,得之就可長生不死。

封禪文化成為古代帝王鞏固皇權的一種政治手段,延綿數千年而不衰。

從《山海經》看中國古人的山崇拜信仰

3

求仙問道:山崇拜的世俗化

《山海經》中的各種山神形象,有獸獸合體之神,如《南山經之首》、《中次十二次經》中的鳥身龍首山神,但是,大部分山神都帶有人的形象因素,都是人獸同形神,這些山神的形象大都由馬、羊、龍、蛇、鳥、豬的形體因素加上人的形體構成的。

先民們採用常見的動物形象與人的形象因素複合而成山神,它既有威嚴感,又與人有親近感,說明山與世俗的人是分不開的。

因為山的神聖性,所以,山不僅可以為帝王交通天神服務,還可以為修道求仙的民眾創造條件。上古神話中的“神”和後來傳說中的“仙”被人 們想象為遨遊天地 、來去自如,具有無限神通,“神”和“仙”有自己的歇腳地和聚會之所。商周時期,中國先民即有“天在山中”、“因高山侍奉天神”的觀念。

從《山海經》看中國古人的山崇拜信仰

從“仙”字的構成,也可以看出“人”與“山”的關係之密切。

《釋名》曰:“老而不死曰仙。仙,遷也,遷入山也。故其制字旁作山也。”

《說文解字 》說“仙”字:

“長生仙去。”

過程又總是與“山”相聯絡。在漢代以後,“長生仙去”的主體,就是來自社會的人。人們開始把生命意義的追求作為首要的、終極的目標追求 。

從《山海經》看中國古人的山崇拜信仰

中國的本土宗教道教,就以“求長生”、“修煉成仙”的這一宗教目的實現。根據道教的觀念,“仙”也就是一個人離俗之後的變化形態,人在離俗入山後,透過修行,也可以成仙。

道教虛構了一個神仙世界,告訴人們可以透過身心的修煉長生成仙,在那超現實的世界裡擺脫現實社會的種種苦難。這種信仰並非完全虛幻縹緲,具有明顯的

“世間性”

特點,反映了人們的山崇拜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