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腹痛腹脹嗜酸性粒細胞升高6年,原來是這個病

2022-03-03由 澎湃線上 發表于 畜牧業

肋間結節是什麼病

門診上經常碰到嗜酸細胞很高的孩子來就診,我也碰到各種嗜酸細胞增多的病例,今天和大家分享一個浙江邵逸夫醫院IBD團隊的病例。

男,43歲,在杭州做水產生意,河南人,因“反覆腹痛腹脹6年餘”入院。

6年前,患者無明顯誘因出現反覆右下腹痛,具體診治不詳。

1月前腹痛加重,外院曾行胃腸鏡未見異常,下腹CT平掃示小腸不全腸梗阻,保守治療好轉。

1周前再次腹痛,血常規提示嗜酸粒細胞計數:3600/ul,嗜酸粒細胞百分數36。4%,絕對數3。69×10^9/L,腹部CT增強提示“腹盆腔多發節段小腸壁、直腸壁增厚伴周圍滲出,兩側髂血管旁及腹股溝淋巴結腫大”,擬“腹痛、淋巴結增大伴嗜酸粒細胞增高”於2019年3月入院。

既往史:否認內科疾病史,闌尾炎術後10餘年,右腮腺切除術4年;否認過敏史;餘個人/家族史無殊。

入院查體及相關檢查

體格檢查:神清,精神可,雙側瞳孔等大等圓,對光反射靈敏,面板鞏膜無黃染,頸部、腋窩及腹股溝區可觸及明顯腫大淋巴結。心肺無殊。腹軟,全腹輕壓痛,無反跳痛,右下腹可及長約5cm陳舊性手術疤痕,肝脾肋下未及,Murphy‘s徵陰性。四肢肌力5級,病理徵陰性。雙下肢無水腫。

血常規:WBC 10。7×10^9/L,E 3。82×10^9/L,35。9%,Hb 131g/L, PLT 326×10^9/L;

肝、腎功能正常;CRP:26。1mg/L,ESR:33mm/hr,PCT(-);

尿便常規未見異常,多次大便常規+寄生蟲卵+培養(-);24小時尿蛋白正常;

IgE:11300。00IU/mL;

術前免疫、鉅細胞、EB病毒、皰疹病毒、結核:TSPOT(-);

胃鏡:慢性非萎縮性胃炎伴糜爛,十二指腸炎;

腸鏡:所見迴腸末端及結腸未見明顯異常;

腹痛腹脹嗜酸性粒細胞升高6年,原來是這個病

腸鏡病理:各活檢部位均可見間質內嗜酸性粒細胞浸潤,其中回盲部最多處約150個/HPF,橫結腸最多處約100個/HPF,餘各部位少量或50-75個/HPF不等。

腹痛腹脹嗜酸性粒細胞升高6年,原來是這個病

膠囊內鏡:十二指腸、空迴腸粘膜粗糙,散在糜爛、潰瘍、淋巴管擴張,性質待定,建議結合臨床及病理;空腸節段環周潰瘍伴狹窄,膠囊滯留。

至此,患者診斷究竟為何?

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明確存在,且有胃腸道受累的病理證據,可以診斷嗜酸性粒細胞胃腸炎嗎?我們注意到,患者從事水產生意,是否有寄生蟲感染繼發的可能呢?即刻完善寄生蟲抗體,未見異常。

×

01

嗜酸僅在腸嗎?

我們仍然需要評估其它系統性疾病,尤其不可放過實體瘤、血液系統腫瘤,另外還包括結締組織病等。

基於此,我們進行了下一步檢查:

免疫相關篩查:抗核抗體譜、血管炎抗體譜、抗磷脂抗體、免疫球蛋白、補體、IgG4均未見異常;

影像評估:胸部CT僅提示陳舊纖維灶,肺功能未見異常,行支氣管舒張試驗及激發試驗均陰性,心臟超聲無殊。

由於需要除外血液系統腫瘤,我們完善了骨穿+活檢、淋巴結活檢,結果提示嗜酸粒細胞比例稍高,形態未見明顯異常,骨髓活檢:骨髓增生活躍,CD3(-),CD8(-)。

骨髓病理未見異常,能除外血液系統腫瘤嗎?

我們關注到患者腹部增強CT存在淋巴結腫大,這個僅僅是反應性增生嗎?還是說有淋巴瘤的可能嗎?

腹痛腹脹嗜酸性粒細胞升高6年,原來是這個病

腹痛腹脹嗜酸性粒細胞升高6年,原來是這個病

淋巴結超聲:雙側腹股溝區多發淋巴結皮質回聲增高,皮髓質結構清,左側腹股溝區一淋巴結形態飽滿;多發淋巴結腫大,皮髓質結構清。

為了進一步明確,我們做了左側腹股溝淋巴結手術活檢。

果然,患者病理異於尋常。

病理並沒有淋巴瘤依據,但患者淋巴結穿刺可見嗜酸性粒細胞浸潤伴嗜酸性小膿腫形成。

×

02

再次分析病情:

再次複核患者病史,我們注意到,他4年前因為腮腺腫大曾行右側腮腺切除,但切除後病理究竟提示什麼疾病他並不清楚。複查腮腺、頜下腺超聲:雙側腮腺回聲改變,右側腮腺低迴聲結節,考慮腫大淋巴結,雙側腮腺周圍多發淋巴結可及;右側頜下腺全切術後,左側頜下腺瀰漫性病變,考慮良性淋巴上皮病表現。借閱外院腮腺切除術後病理切片,閱片結果給出了答案!

腹痛腹脹嗜酸性粒細胞升高6年,原來是這個病

病理提示:木村病(Kimura’Disease)

予口服激素治療3月,腹痛好轉,嗜酸性粒細胞、IgE下降,複查平片膠囊排出。

述評

木村病,又稱嗜酸粒細胞增多性淋巴肉芽腫,其主要表現為頸部無痛性腫塊伴淋巴系統增生、外周血嗜酸粒細胞增多、血IgE 水平升高。可合併其他系統的病變, 如泌尿 、消化 、心血管 、呼吸等系統。

診斷依賴病理,大體可見軟組織腫塊位於深部皮下,可侵犯真皮層、筋膜以及骨骼肌 ,腫塊無包膜與周圍組界限不清;鏡下可見炎性細胞的增生和浸潤,廣泛的淋巴濾泡樣增生伴生髮中心的擴大,淋巴結內大量嗜酸粒細胞浸潤、灶性聚集形成嗜酸性微膿腫、血管內皮細胞增生腫脹。

木村病合併腸道受累,包括結腸、小腸都曾有報道,但總體來說十分罕見。針對頭頸部腫塊,目前最有效的方法為區域性放療聯合手術切除,對於合併有哮喘、腎臟病變和消化系統者則可區域性或全身應用糖皮質激素,但是停藥易復發,需密切監測隨訪,免疫抑制劑如環孢素、硫唑嘌呤在木村病的治療中亦可能有獲益。

(來源:邵逸夫IBD團隊公眾號)

提醒

木村病是一種少見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患者可因為頭頸部腫塊、嗜酸性粒細胞增高、腎臟病變、面板表現而就診,外科醫師需提高對該病的認識。尤其是對於有頭頸部無痛性軟組織腫塊, 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及 血清IgE水平增高三聯徵的患兒,尤其是男性患兒,應注意考慮到木村病 可能,力求手術完全切除病損,完善病理學檢查以早期明確診斷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