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古代文學重點名詞解釋之元曲部分,你確定不看嗎?

2022-02-28由 咦昂 發表于 畜牧業

雜劇是散曲嗎

複習周好焦慮啊,不知道怎麼學習,這就來帶你整理古代文學的名詞解釋。

古代文學重點名詞解釋之元曲部分,你確定不看嗎?

四折一楔子

:元雜劇一般的體制形式,一折相當於如今戲劇的一幕,一折裡用同一宮調的一套曲子。楔子的篇幅叫段,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劇情,起“序幕”作用。

散曲

:散曲是相對於元雜劇的整套劇曲而言的,如果作家純以曲體抒情,與科白毫無關係,這就是“散”,它是一種可以獨立存在的文體。元人又稱之為“樂府”或“今樂府”在語言方面,既需要一定的格律,又吸收了口語自由靈活的特點。因此往往會呈現口語化及曲體某一部分音節散漫化的狀態。押韻靈活,可以平仄通押,還可以增加襯字,使曲意明朗活潑,窮形盡相。在藝術手法上,它比近體詩詞更多地採用“賦”的方式。

小令

:又稱“葉兒”,是散曲體制的基本單位。其名稱源自唐代的酒令。單片只曲,調短字少是其最基本的特徵。除了單片只曲,還有一種聯章體,又稱重頭小令,它由同題同調的數支小令組成,最多可達百支,用以詠一事或分詠數事。

套數

:又稱“套曲”、“散套”,“大令”,是從唐宋大麴,宋金諸宮調發展而來。套數的體制特徵有三點,即它由同一宮調的若干首曲牌連綴而成,各曲同押一部韻,通常在結尾部分還有“尾聲”。

帶過曲

:帶過曲由同一宮調的不同曲牌組成,曲牌最多不能超過三首,帶過曲屬於小型組曲,是介於小令和套數之間的一種特殊格式。

元雜劇

:元雜劇有稱北雜劇,是在諸宮調和金院本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成熟戲劇形式。

主要特點

:1. 由“四折一楔子”構成;2. 一折裡用同一宮調的一套曲子;3. 在表演上由 一人主唱,如以正旦為主的戲裡,只由正旦一人獨唱到底,其它角色都不唱,只用旁白。

在金、元之交,北雜劇的創作就已達到相當高的藝術水平,著名的雜劇作家有:白樸、馬致遠、關漢卿等,多為金入元的文人。元雜劇的前期創作呈繁榮的局面,成為中國戲劇文學史上最為光彩奪目的黃金時代。

南戲

:南戲又稱南曲戲文,是宋以來的民間小戲,它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吸收了大麴、諸宮調、滑稽戲等民間說唱伎藝,以及宋雜劇表演故事的形式,又因產生於溫州,故名“永嘉雜劇”南戲的體制結構靈活自由,曲牌的運用比較隨便;表演時不拘一格,有獨唱、有對唱,還有輪唱和合唱,各類角色都能歌唱 。今存最早的南戲是《張協狀元》。

諸宮調

:南方的諸宮調主要以笛子伴奏,北方的諸宮調多以琵琶和箏伴奏,故北諸宮調也稱“搊彈詞”,某些作品還冠以“絃索”字樣,以示其有別於南諸宮調的特點。

諸宮調

又稱“話本”,像《西廂記諸宮調》卷一以“這本話兒”代指將要說唱的故事;120回本《水滸傳》第51回寫諸宮調演員白秀英的開場白,“今日秀英招牌上明寫著這場話本,是一段風流蘊藉的格範,喚做《豫章城雙漸趕蘇卿》。”這說明諸宮調與民間說話是孿生的藝術種類。

古代文學重點名詞解釋之元曲部分,你確定不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