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甲骨文研究系列1:魯字研究,遠古時代無山東半島,南部是海岸線

2022-02-27由 百科閱覽 發表于 畜牧業

甲骨文魚字像什麼

甲骨文研究系列1:魯字研究,遠古時代無山東半島,南部是海岸線

我是百科閱覽,內容不垂直不專注,跨領域跨類目,不迎合不孤獨。所有內容都是原創,敬請閱讀,你若抄襲,維權到底!

聊聊甲骨文中隱藏的秘密。

我們的漢字造字有六法,包括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形聲字、轉註、假借。

嚴格說來,前四種才是真正的造字法,後兩種其實屬於用字法。

更嚴格說來,象形字是所有造字法的基礎,而象形字則是遠古時代的紀錄,我們現在物件形字做一一解讀。

先來看“魯”字,魯字的甲骨文如下:

甲骨文研究系列1:魯字研究,遠古時代無山東半島,南部是海岸線

東漢的許慎寫了一本《說文解字》的書,其中對漢字進行了一些造字方面的解釋,關於“魯”字,許慎是這麼解釋的:從魚從口,即上部為“魚”字,下部是一個“口”字,表示魚入口,表示嚐到美味。

也有解釋說“口”其實像一個器形,整個字像魚放在器皿之中。

現在對於這個“魯”字的造字解釋,也是沿用了許慎的說法,認為遠古先民捕魚而食,魚肉細膩鮮美,先民們認為吃魚是吃美味的食物。因魚為佳餚美食,所以“魯”字本表示魚味道鮮美。

甲骨文研究系列1:魯字研究,遠古時代無山東半島,南部是海岸線

我認為這個解釋並不準確,因為東漢的許慎並不知道甲骨文的存在,也不知道是怎麼寫的。

因此許慎所解的漢字都是經過秦的篆書到漢的隸書,並不是漢字造字時最原始的樣子,所以許慎的解釋只是意會了春秋戰國之後的字形,與甲骨文字源相去甚遠,所以不足為信。

遠古造字的目的是為了記錄,記錄當時發生的重大事情,這是解讀甲骨文象形字最根本的原則。

那麼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大事呢?

“魯”字是一個會意字,它是由兩個甲骨文組成,上面是“魚”,下面並不是“口”,而是“日”,更確切地說,最原始的“魯”字下面是一個圓形,而這個圓形就是太陽的象徵。

後來的漢字經過了書寫的演變,為了規範化,而改變了原來的形狀,因此下面的圓形變成了長方形,這樣最原始的圖形就消失了。

甲骨文研究系列1:魯字研究,遠古時代無山東半島,南部是海岸線

到了許慎的東漢時候,根本就沒見過甲骨文長成什麼樣,自然無法知道最原始造字的含義。

實際上,當時的古人看到了一個奇特的現象,那就是魚凌日,也就是魚在太陽之上。

太陽對古人來說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太陽是他們頂禮膜拜的物件,關於太陽這個“日”字,我會在後面專門講到,這個字在造字時也是發生了重大的歷史事件。

我們遠古的祖先在一個地方看到了魚凌日的現象,於是驚歎不已,便創造了這個“魯”字,因此這個“魯”字便是當時我們的祖先看到魚凌日的地方,也就是現在的山東半島。

甲骨文研究系列1:魯字研究,遠古時代無山東半島,南部是海岸線

只不過遠古的祖先看到魚凌日時,山東半島還沒有形成,當時的海岸線在後來春秋時魯國的附近,後來因為地勢的抬升,才使山東半島浮出水面,因此這個“魯”就代表了當時遠古的祖先看到魚凌日的地方。

那麼真的發生過魚凌日的現象嗎?當然發生過,在海邊這種現象經常發生。

我們的祖先一開始並不是生活在海邊,因為海邊不適合原始祖先生存,這裡沒有洞穴,沒有可以遮風避雨的地方,而且海水無法直接飲用,因此他們不可能在海邊生活。

甲骨文研究系列1:魯字研究,遠古時代無山東半島,南部是海岸線

但是他們中的一支到過海邊,在這裡他們見到了奇特的現象,太陽從海面緩緩升起,而它的倒影正在海面潺潺浮動,突然一條巨大的“魚”從海中躍起,於是便出現了魚凌日的景象,這樣的景象令遠古的祖先感到震驚。

關於這個“魚”我後面會詳細講解,這個“魚”字的造字,也是有特殊事件發生。

他們看到了凌駕於太陽之上的魚,這個地方他們一定要記錄下來,於是便將這裡用了兩個象形字進行組合,魚在上日在下,以此記錄他們看到奇蹟的地方,這就是“魯”字的由來。

甲骨文研究系列1:魯字研究,遠古時代無山東半島,南部是海岸線

這個“魯”字的造字由來,我們可以透過考古來印證這個說法是否正確,如何印證呢?

可以請教地質考古學家,檢視山東南部的地質層是否曾經有海岸線的痕跡,只要查證了海岸線屬實,那麼這個“魯”字的解釋就是正確的。

與此同時,我們還可以進一步確認甲骨文的造字時間,海岸線存在的年代就能證明當時甲骨文造字的時間點,兩者便形成了互證。

地質考古可以將甲骨文的造字時間遠遠不止商朝,在我看來,至少十萬年以上。

因為甲骨文中的其他字中藏著甲骨文造字的時間背景,後面我會一一講到。

我是百科閱覽,生活閱覽館,百科雜貨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