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光靠引導還不夠,可透過三種條件反射實現

2022-02-26由 大臉盤媽媽 發表于 畜牧業

瀲灩怎麼組詞

“寶寶,這樣

扔東西不對啊!

“哎,你怎麼

這麼不聽話

,都說了積木不要扔!”

在小區會所的遊樂場裡聽到一位寶媽有點著急地衝著

兩歲左右的女兒

說。

只聽“哇”的一聲,孩子坐在地上

大哭起來

,寶媽站在一旁,手裡拿著孩子剛才要扔的積木。眼看周圍指指點點的人越來越多,寶媽耐著性子抱起來孩子來哄。

“人們都說孩子有可怕的兩歲,我算是

見識到

了。”寶媽一邊哄一邊抱怨,“感覺這娃現在

一點規矩都沒有

,特別喜歡扔東西,我都還沒怎麼教育她,就先開始嚎啕大哭了。”

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光靠引導還不夠,可透過三種條件反射實現

當寶寶進入兩歲左右,行為上會出現不少我們認為“

沒規矩

”的表現。寶媽們可能會覺得:孩子越大,不是應該越懂事嗎?怎麼反而在

“退化”

呢?其實孩子的“沒規矩”恰恰是

成長的表現之一

,此時一味地吼叫打罵或者講大道理都無濟於事,不如試試透過

“經典條件發射”

理論,幫助孩子習得良好的行為習慣。

01、經典條件反射(Classical Conditioning)

俄國生理學家巴甫洛夫在動物實驗中首次發現經典條件反射,並逐漸被認為是一種習得性反應。

經典條件反射的基本原理是:本是

中性無關刺激

的環境因素在與

原始的無條件

反應結合之後,中性刺激就

具有了

原來無條件刺激的意義,而此時出現的條件反射就

具備了習得的性質

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光靠引導還不夠,可透過三種條件反射實現

也就是說,假如每次寶寶吃奶的時候,媽媽都會放一些輕柔的音樂。這裡的

音樂是中性無關刺激

,而寶寶

吃奶這個行為是原始的無條件反應

,幾次之後,只要熟悉的音樂聲響起,寶寶就會出現吃奶吮吸的動作。

也就是

兩種刺激結合

,中性刺激(音樂)就具備了一定的意義。

條件反射是嬰幼兒時期孩子

最普遍的學習方式

,無論是寶寶

自身遇到的刺激

之間的聯絡,或是家人

有意無意建立的聯絡

,都會成為孩子習得的行為方式。

02、建立這三種條件反射,有助於行為養成

透過條件反射建立起來的行為習慣,會比較堅實,不會輕易被打破。若家長能在孩子學習的初期,

意識到外界刺激

對孩子習得行為的刺激導向作用,或可在嬰幼兒時期就會讓寶寶建立行為舉止、是非觀的標準。

透過建立以下三種條件反射,有助於孩子的行為養成。

1、陽性條件反射

以正面刺激為主建立的條件反射,可稱之為陽性條件反射。比如,給孩子獎勵的小貼紙,零食、擁抱等,可用來鼓勵寶寶進行某項活動,建立嬰幼兒的良好習慣。而當寶寶出現良好的行為後,陽性條件反射又可以進行鞏固。

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光靠引導還不夠,可透過三種條件反射實現

2、防禦性條件反射

當某些外界刺激是嬰幼兒

產生恐懼或厭煩

的情緒時,這種非條件性刺激就會成為孩子的防禦性條件反射。

比如醫院穿

白大褂

的醫護人員,孩子一看到這種著裝的人,就會聯想到

打針痛苦

的時刻,他們自然就會對“白大褂”出現躲避行為,這就屬於防禦性條件反射。

家長總是擔心孩子被櫃門夾住手,孩子卻不以為然。吼叫打罵

不如讓他

親自感受一下被夾的痛感,痛過就會產生防禦性條件反射,

有了經驗

,寶寶自會主動遠離危險,保護自己。

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光靠引導還不夠,可透過三種條件反射實現

3、反條件反射

一個害怕貓的人,即使你再怎麼描述貓咪的可愛,她也

很難接近

,內心的恐懼無法用言語來描述。而反條件反射可以用來

消除一些不良反應

,比如孩子去理髮店理髮時,害怕躺著洗頭。為了消除這種恐懼,我們可以在他躺下來時,給他看喜歡的動畫片或者準備好吃的零食。

動畫片和零食可以引起孩子的

愉快情緒

消除

躺著洗頭的不安感。之後寶寶就會把洗頭和愉快聯絡在一起,而不是產生恐懼情緒。

這三種條件反射涵蓋了

正面激勵行為

,到

利用防禦機制保護

,再到

消除恐懼心理

,這些正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須要面對的三大方面,也能透過建立良好的行為習慣,幫助孩子強大心理建設。

03、教育就是培養良好的習慣

現代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教育是什麼,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

孩子從15個月左右出現自我意識萌芽,就開始了自己的行為習慣養成之旅。若寶爸寶媽能透過有效地引導和規範,就能幫孩子從小習得良好的行為習慣。

習慣是經過

反覆練習

後,養成的語言、思維和行為等生活方式。透過條件反射長期積累、反覆強化的結果後,在大腦中得以

建立穩固的神經聯絡

。從心理機制上看,這種習慣一旦養成,就會成為

一種需要

,一旦被破壞或者打亂節奏,人就會感到彆扭。

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光靠引導還不夠,可透過三種條件反射實現

人的行為可以分為

四個層次

被動性行為、自發性行為、自覺性行為和自動性行為

。我們養育孩子,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

最理想的結果

就是達到第四種自動性行為。

一個能從閱讀中獲得快樂的孩子,書籍對他的吸引力勝過家長老師的一切催促;一個能規劃好自己時間,知道輕重緩急的孩子,放學後自然能做到心中有數,不急不躁地完成課業。

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光靠引導還不夠,可透過三種條件反射實現

孩子走向社會之後,是否具備良好的習慣也會成為孩子們之間

無形的分水嶺

。一個人最大的優秀莫過於自律,而好的習慣還有助於孩子

人格的形成,

關乎到

家庭的幸福

和社會的安定。

結語:

在孩子行為習慣養成期,透過建立陽性、防禦性和反條件三種反射來幫助孩子成長,也許在初期的時候需要父母費一番心思和功夫,但孩子一旦養成好的行為習慣,對於他們的整個人生都有積極意義,你說是不是?

(本文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