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沈樹玉|懷念四合院的“納涼晚會”

2022-02-24由 心語文化 發表于 畜牧業

蛸蜞怎麼吃

沈樹玉|懷念四合院的“納涼晚會”

懷念四合院的“納涼晚會”

沈樹玉|懷念四合院的“納涼晚會”

龍王面手畫示意圖

我出生在龍王廟河東,沈家四合院裡。我那宅子,面南座北,正埭五間,朝東則廂三大間,朝西則廂四間,外門道五間加個川堂。我家住在朝東則廂南邊兩間(四合院的西南角)。四合院的院子特別大,可以打四條項(家家曬糧食用)。我懷念那熱鬧、友好的四合院。留在我記憶深處的、最難忘懷的,是那夏天的“納涼晚會”。

記得那時,常聽老人說我們這個四合院共有三大家族,十一戶人家。解放初期,提倡多生孩子。所以,每家三四個、五六個孩子不為稀奇。這樣,我們這四合院裡的小夥伴,儘管年齡參差不齊,但足夠讓我們結伴、鬧猛的了。

上世紀50~60年代每到夏天,晚上納涼的時候,是我們宅子上人最集中、最熱鬧、最快樂的時候。不用組織、不用誰主持,自然會形成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現在流行的,納涼晚會。

晚會的預備工作是:洗澡、吃晚飯。

大人們幹完了一天的農活,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家了。大人一回家,家家戶戶的孩子們習慣地就把飯桌啦、窗達板啦、搬到自家門前院子裡,或者用床鋪板擱在項凳上備用。你看,孩子們大顯身手,力氣大的孩子一人搬、也有力氣夠不上的聰明的孩子,乾脆鑽進桌子底下用背掮的、小一點孩子的二人抬。搬好後,再到地裡割一捆蘆稷,掮回家,去葉,斷成幾段,放在桌旁,準備納涼時吃。大人們就忙著給小孩子們洗澡,三四歲的小孩在家用熱水洗;大一點的男孩就由大人帶著到水橋上,用宅溝裡的水從頭拖到腳洗。七八歲的大孩子,乾脆跳進溝裡,有大人在旁看著,自己洗澡,女孩也有坐在水橋板上洗腳的。然後媽媽們把小孩,一個個抱到院子裡備好的桌上、鋪板上。大人們忙完了這些,就從懸勾上託下飯藍,拿出碗、筷子放到桌上。項凳上放一桶井水,一隻缸頭裡倒些酸醋,放點糖精,和成醋冷水。 吃晚飯是極簡單的。飯是早上就燒好的,不是麥稀飯就是玉米稀飯,幾乎見不到米粒。吃到玉米稀飯,有人會脫口而出:玉米稀飯,茄腳柄。越吃越得勁。吃到麥飯,有人說,麥飯麥寧生。意思是麥飯鬆軟,吃了通氣,身體健康。冷水淘麥飯,爽口。菜麼,大多數人家拿出自己家醃製的鹹茄子、茄子柄、茄子皮,鹹小黃瓜、頂多弄些糖醋拌黃瓜絲等過過飯,鹹鹹嘴就算了事了。

沈樹玉|懷念四合院的“納涼晚會”

那個時候夏季吃晚飯情形

大人們白天種地,一到吃晚飯時,全院子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圍著自家的飯桌吃晚飯。做父母的趁這聚會的機會,安排明天的生活,教育教育孩子要怎麼怎麼的。

晚會的序幕是:吃蘆稷。

吃完晚飯,大人們洗刷、洗澡去了。這陣子是孩子們的天下了,大孩子拿出蘆稷,舜皮給弟弟妹妹吃,能自己舜皮的自己舜,大家圍在一起吃啊吃,嘴裡不時發出”嘖嘖“的響聲。甜汁流進肚中清涼解渴,好舒服啊!那營養價值可與蘋果媲美呢。如有不小心因舜皮而弄破了手指皮的,大多是不會哭的,只要用嘴 吮一吮,或者媽媽聽見哭聲了來哄一鬨就了事。直到吃得打飽疙瘩為止。蘆稷皮、渣吃得滿滿一畚箕。

沈樹玉|懷念四合院的“納涼晚會”

推蘆稷

晚會的高潮是最有趣的!

吃完蘆稷,晚會就進入高潮了。你看,小夥伴們,坐著、躺著、站著的,桌子上的、門板上的,手舞足蹈。節目可豐富了,有唱兒歌、崇明山歌、繞口令、互動遊戲、唱戲、講故事、猜謎、等等。大人們搖著芭蕉,幫著趕蚊子。沒有組織者,沒有主持人,卻又唱又和,此起彼伏。

最讓人難忘的兒歌是:

你聽,那裡不知誰率先唱起了:天亮亮——馬上有一大批小夥伴響應:

天亮亮,月亮亮,姊們三個出來白相相,拾著一隻羊,買管小洋槍,打殺小東洋。搭攀鞋子,肩槍管子,打殺美國鬼子。

哪裡又有誰高聲唱:小娘小娘——又是一批夥伴跟著唱起了:

小娘小娘老太婆,嘞嘞屋裡無那做,走出屋去扭秧歌,扭扭秧歌肚皮痛,轉去養個百野種。

於是不管懂與不懂其意,都爆出,“哈,哈,哈”一陣大笑。

黃芽菜,芥菜黃,黃家小姐花轎扛,一扛扛到黃家橋。嫁到哪裡?嫁到崇明沙上頭一家,新漆踏板像牙床,白銅帳鉤銀鏈條。

又是一陣拍手歡呼聲。

你看,這邊那個小弟弟急得張紅了臉,大聲叫,還有——還有——

被他這麼一叫,院子裡馬上鴉雀無聲,認真聽他。浪浪浪馬來了——

哦,原來如此。於是小弟弟小妹妹們異口同聲唱響了: 浪浪浪馬來了,隔壁大姐歸來了······的兒歌,有的還甚至把蘆稷當棒頭夾在褲襠裡當馬騎呢。

場上的媽媽奶奶也閒不住了,我家對門屋裡的轉青媽媽最會唱山歌、講故事了,她哼起了:西北天烏雲推上來呀——,大家馬上會心地應和著:

西北天烏雲推上來呀,丫頭要到孃家來呀,咿呀海,呀無海,丫頭要到孃家來呀,呀無海,咿呀海。

山歌好聽麼口難開,白米飯好吃麼田難種,鮮魚湯好喝麼網難張,櫻桃好吃樹難栽囉

——

院子裡優美的山歌聲、熱烈的掌聲 、芭蕉拍蚊子的啪啪聲、奏響了一曲美妙的交響曲。

漸漸地,年小的孩子在大人的陪同下,進屋去睡了。

大一點的孩子餘興未消,那個本來說話口切的男孩小五自報節目了:吃橘子——

大家自然明白,繞口令了:

於是順著小五右邊開始順時針方向輪流,繞口令要求早就定好。即:語速快、咬字準、吐字清,不重複。內容可與上家相同。這樣,一檔既緊張又愉快的繞口令練習開始了。

吃橘子剝橘殼,勿吃橘子勿剝殼,吃子橘子常篤屋壁角。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兒 ,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兒。

水橋頭上一隻小筲箕,小筲箕裡一小筲箕小蛸蜞

著子白襪,出去拔麥,為子拔麥,累子白襪。

倒草倒掉稻,草倒稻也倒。倒草別倒稻,倒稻別倒草。

我們四合院裡,當時有二十多個年齡參差的孩子。個個都是活潑可愛,口齒清楚,語言流利。原來還真是得益於納涼晚會上的繞口令練習呢。

此外,四合院裡還有很多節目:猜謎啦、唱戲啦。也有二人互動節目,那就是,一家人坐在桌子上,孩子太小,還不會參與更多的活動,為了逗小孩開心,大人帶著小孩就 邊哼兒歌邊做遊戲。

遊戲:

二人拍大麥:

一籮麥,兩籮麥,三籮四籮打大麥。你打麥,我打麥,大家來打麥。噼啪噼啪,噼噼啪,從早到晚打大麥,大麥打得多,送你一大籮,大麥打得少,夠你吃個飽。

二人牛牽磨:

牽磨嘰嘎子,老牛無牙齒。牽給啥人吃,牽給寶寶吃,寶寶吃子長力氣。

夜深了,又有一批孩子睏倦了。於是院子裡的歡笑聲漸漸輕下來了,勞累了一天的老爺爺們的呼嚕聲響起來了。我和幾個大孩子趁機圍著轉青媽媽,聽她講《孟姜女》、《白毛女》、《梁祝》的故事、聽她唱”孟姜女哭長城十二月調“、”樓臺會“、”十八相送“、”天仙配“等歌。還指著星空教我們識星星,北斗星、牛郎織女星、天王星、海王星、啟明星······

沈樹玉|懷念四合院的“納涼晚會”

夜深啦~

熱鬧、愉快的 納涼晚會接近尾聲,四合院裡漸漸恢復了平靜,只有躺在桌上的、睡在廊下過夜的大人,貪得一份涼意,搖著芭蕉、拍趕著蚊子進入夢鄉。

八十年代開始,人民收穫了改革開放的實惠。農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家家富裕起來了。人們都追求舒適、幽靜的獨家獨戶的居住生活。於是,打破了四合院這種居住模式,陸陸續續從四合院搬遷到居民點去了。家家裝上了電扇、空調;住上了寬敞、舒適的樓房。夏天,可以坐在沙發裡,開著電扇、空調,欣賞著精彩的電視節目,愜意地度過炎熱的夏天。現在的孩子,壓根兒不瞭解院子裡乘涼的滋味了。可是,當年居住在四合院裡的,那份鄰里間和睦相處,互幫互助、深厚的情誼。那無數個歡樂的回味無窮的夏日夜晚,卻將永遠留在我的記憶中。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END

-

作者簡介

沈樹玉

浜鎮小學開學讀書,大同中學64屆畢業,大新中學67屆高中畢業生,第二教育學院中文系86屆畢業。高中畢業後在大同代課六年、大新中學代課二年。東風農場中學語文中教一級教師,上海閘北區新河中學任教五年,閔行區教育科學研究院實驗中學任教8年。

沈樹玉 心語 往期內容

沈樹玉|鄉愁,老蟠龍鎮人的回憶

沈樹玉|鄉愁,情有獨鍾的崇明竹園

沈樹玉|大同中學我成長的階梯①

沈樹玉|大同中學我成長的階梯②

沈樹玉|浜鎮小學我成長的搖籃

沈樹玉|鄉愁——龍王廟情緣

沈樹玉|讚我的家鄉——蟠龍河

沈樹玉|向蟠龍河畔的革命英烈致敬

沈樹玉|崇明交通、運輸工具的鉅變

沈樹玉|一次別開生面的 “走親”活動

沈樹玉|一份特殊的禮物

沈樹玉|懷念四合院的“納涼晚會”

編者留言:

親愛的讀者,如果您也有崇明的老鎮故事,歡迎您給我投稿,傳播和傳揚鄉土文化,讓一個個動人的老鎮故事得到傳承和記錄,讓老鎮的故事沉澱在時代的發展中,讓老鎮的魅力永遠留存在人們的心間。來稿請傳送電子郵件至:1466670@qq。com或者下面的微信。謝謝您!

加我個人微信進行交流

沈樹玉|懷念四合院的“納涼晚會”

趕快來分享關注吖

如作者原創內容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合作!

歡迎關注陸安心的私媒體“心語”。

感謝您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