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半坡說節氣——驚蟄

2022-02-12由 二三里資訊西安 發表于 畜牧業

山蟄蟲怎麼消滅

半坡說節氣——驚蟄

半坡說節氣——驚蟄

隨著新年後的第一道春雷響起,驚蟄如約而至。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雲:“二月節……萬物出於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說的是春雷一響,沉眠在土裡的蟲子都甦醒了,因此這個節氣叫做驚蟄。

驚蟄古稱“啟蟄”。漢朝時期為了避漢景帝劉啟的名諱而改為“驚蟄”;唐朝時期曾短暫恢復古名;之後“驚蟄”的名稱一直沿用至今。

驚蟄在農耕上有著重要的意義,人們常把驚蟄視為春耕開始的節令。唐詩有云:“微雨眾卉[hui]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農諺則說:“到了驚蟄節,鋤頭不停歇”“驚蟄春雷響,農民閒轉忙”“九盡楊花開,春種早安排”……人們在驚蟄時節,趁著氣溫回升、雨水增多,進入春耕大忙。

農夫們正在田間忙碌,忽然間遠處傳來“呱……呱……”的聲音。這是冬眠的青蛙甦醒了。青蛙可是消滅害蟲的能手,沉睡一冬的它正等待著大快朵頤。

早在1億4500萬年以前的白堊[e]紀早期,青蛙已經出現了。而在陝西臨潼姜寨遺址發現的魚蛙紋彩陶盆,則是迄今所知人類最早對青蛙進行記錄的實物。彩陶盆內裝飾的蛙紋,頭部接近半圓,中分兩半;蛙眼畫成圓點;背部圓鼓鼓的,飾有大小圓點;四肢彎曲做爬行狀,足端三爪。蛙的形象栩栩如生,憨態可掬。

另外,在半坡遺址還出土了一件陶片,上面刻劃出的符號,頗像一隻趴伏著的青蛙。

蛙紋作為彩陶紋樣,在河南陝縣廟底溝遺址、甘肅岷縣山那樹扎遺址、甘肅臨洮馬家窯遺址等許多古文化遺址中均有發現,按照年代及類別可分為:半坡期、廟底溝期、馬家窯期、半山期、馬廠期和齊家文化、四壩文化時期。從這些不同時期的彩陶上,不難看出蛙紋經歷了從寫實到寫意、經繁複到簡化、由具象到抽象的演變過程,最後形成了“人形蛙紋”的擬蛙紋飾。

在彩陶中出現較多的蛙紋絕非偶然,這可能是原始先民生殖崇拜的一種體現。蛙這種動物繁殖力極強,產子繁多,這與先民們期盼多子、多孫、多福的理念相一致。人們描繪蛙紋,強烈表達了他們希望種族繁衍生生不息的美好願望。

半坡說節氣——驚蟄

驚蟄

半坡說節氣——驚蟄

驚蟄萬物甦醒

半坡說節氣——驚蟄

驚蟄與農耕

半坡說節氣——驚蟄

魚蛙紋彩陶盆

半坡說節氣——驚蟄

半坡遺址出土的陶片上刻劃著形似青蛙的符號

半坡說節氣——驚蟄

彩陶蛙紋演變過程(摘自《中國原始藝術符號文化破譯》,孫新周著)

宣告: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絡我們刪除!聯絡郵箱:news@ersanli。cn

半坡說節氣——驚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