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黃帝內經》:得神者昌,失神者亡,這樣理解就能“養神”

2022-02-11由 文化養生談 發表于 畜牧業

中醫得神者昌指的是什麼

《素問。移精變氣論》說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古人將之視為圭臬,也為普通大眾所熟知。那麼,該如何去理解其所說的“神”呢?歷代醫家圍繞這個“神”字做了大量的探討。有的認為,內經中所說的“神”,分為“心神”和“識神”兩部分;也有認為,這個“神”就是指的“精神”,等等。我們用現代人的觀點來學習前輩中醫的經驗,也可以發現,無論哪一種解釋,都有其片面性。

《黃帝內經》:得神者昌,失神者亡,這樣理解就能“養神”

關於這個“神”,個人認為,其實就等同於《上古天真大論》裡的“道”。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知道,古人對於健康的追求,都是把長壽作為第一目標,所謂“盡終其天年”,而如何才能長壽呢,岐伯《移精變氣論》還說道“治之要極,無夫色脈,用之不惑,治之大則。逆從到行,標本不得,

亡神失國

。去故就新,乃得真人。”結合兩者來理解,我們不難發現,把“神”單純理解成神志是不完全的。

《黃帝內經》:得神者昌,失神者亡,這樣理解就能“養神”

既然認為這裡說的“神”等同於“道”,那它的涵蓋意義就非常闊了。既包括“把握陰陽”這個全面系統的理論指引,也包括“虛邪賊風,避之有時”的天人合一,四時運氣規律,還包括“起居有常,不妄作勞”的飲食作息準則,當然也不能漏了“恬淡虛無,寧神守氣”的精神情志層面。只有四部分歸納統合,相互貫通,才能做到“形與神俱”。

《黃帝內經》:得神者昌,失神者亡,這樣理解就能“養神”

瞭解之後,那麼我們能做些什麼你?那就很簡單了,以古人那麼簡陋的自然條件也能做到,而我們今天的物質基礎勝過古人不知道多少倍,自然更能做到了。大概對應有如下四點:

1、契合陰陽:這裡對應的是“把握陰陽”。就是按照陰陽的互根對立,遵守其生化原則;

2、順應四時:這個就是根據四時氣候的變化,相應地做有目的的調養;

3、飲食起居:這個好理解,大致就是飲食適宜,淡味寡慾八個字而已;

4、精神思想:平淡思想波動,避免大喜大悲,憂思驚恐等劇烈思想變化;

《黃帝內經》:得神者昌,失神者亡,這樣理解就能“養神”

當然,還有一種狹義上的“神”,那就是精神思維上的,比如我們常常說的“閉目養神”,就是這個概念。因為中醫認為,“神”是功用在外,而所繫在內,平常運動之時,對神有耗散的可能,所以,要保持神明清淨,神清氣爽,就應該“靜養內視”,讓功能在外的神不至於散漫無疆,從而做到“不離不棄”。

以上種種,可能比較粗糙,有什麼不完善之處,希望大家一起交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