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如若可以,誰會想逃離;如非不得已,誰又想回來

2022-02-11由 茯苓瞳 發表于 畜牧業

鐵釘英文怎麼讀

I have a dream that my children will one day live in a nation where they will not be judged by the color of their skin but by the content of their character。——by Martin Luther Kin

我夢想有一天,我的孩子將生活在一個不是以膚色,而是以品格優劣作為評判標準的國家裡。——馬丁·路德·金

作者布里特·本尼特是個1990年出生的90後,畢業於斯坦福大學。《消失的另一半》是她寫的第二部長篇小說。書中描述了一對兒雙胞胎姐妹逃離家鄉,從此踏上人生不同軌跡的故事。

小說的背景選在林肯宣佈廢除黑人奴隸制度(1863年)的百年之後。雖然政治上,黑人獲得了人身自由;但經濟上,第一次工業革命導致農業自動化解放了大批勞動力,而城市工業化又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湧入城鎮的黑人階層由於文化水平較低、經濟能力較弱,不得不繼續受僱於白人階層。同時,種族歧視和種族隔離依然存在,黑人階層為了爭取民權,在1968年馬丁·路德·金遇刺後矛盾激化,逐漸由非暴力主義走向暴力抗爭。

如若可以,誰會想逃離;如非不得已,誰又想回來

一。深陷其中、左右為難

錢老曾經說過:“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

馬拉德也是這樣一座小鎮——一座為了“既不被當成白人,又拒絕被視為黑人”的人們所建造的小鎮,它甚至都沒有被標註在地圖上。

維涅家的雙胞胎姐妹德西蕾和史黛拉就出生在這座小鎮裡。幼時親眼目睹父親被白人毆打致死,再大些不得不輟學去有錢人家打掃衛生,她們的一生彷彿一眼望到了盡頭。

較淺的膚色讓她們在黑人面前有一種莫名的優越感,可這種感覺到了白人面前又轉瞬被撕裂得分文不剩。這種令人不踏實、沒有歸屬感的心境一直折磨著兩姐妹,最終導致了逃離。

如若可以,誰會想逃離;如非不得已,誰又想回來

二。同胞異心、分道揚鑣

雖然是一母同胞,可是她們倆自幼就性格迥異。表面上,姐姐德西蕾直率叛逆,妹妹史黛拉安靜順從。實際上,姐姐內心柔軟,做決定全憑一時衝動;妹妹內心堅定,做事沉穩不留餘地。

姐姐以為妹妹是依賴著自己的,哪曾想一直惦念著對方的竟是自己。妹妹因為難以啟齒打工時的遭遇,難免心生怨念為何一樣的面孔偏偏是自己。所以有了機會徹底逃離時,她背叛、拋棄了姐姐,獨自走向另一個人生。

如若可以,誰會想逃離;如非不得已,誰又想回來

消失的另一半

檢視

三。堅強面對、釋懷和解

姐姐是堅強的,她這一生都在勇敢面對問題,解決問題,並對一切事物選擇原諒、釋懷、和解。

她厭倦了偽裝,認同了自己體內黑人的基因。所以她找了一個“優秀”的黑人託付終身。這是她的

第一次堅強面對

——對於自己的血統、身份。

當她的丈夫由於社會環境在外步步維艱,把怒氣轉向了淺膚色的妻子時,德西蕾決然地選擇離開他迴歸家鄉,這是她

第二次堅強面對

——對於丈夫的家暴說No,對於她逃離的家鄉說Sorry。

面對家鄉父老的閒言碎語,她默默承受;對於母親的責怪,她努力釋懷;對於女兒的遠離,她盡力支援;對於厄爾利,她為幼時傷害過他的舉動反省、道歉。這是她

第三次堅強面對

,放下過去,積極地面對未來。

與此相反,妹妹一直都是軟弱的、逃避的。最後也只肯對發現真相的女兒說真話。所以妹妹雖然生活富足無憂,內心卻一直不得安寧。這使她一輩子都懷揣謊言、提心吊膽。身處白人世界卻不敢放心交朋友,和黑人鄰居莫名親切卻狠心切斷友情。即使被外甥女認出來、被女兒揭穿不得不回到故鄉,她也只是懇求姐姐不要破壞她努力維繫的第二個人生。

不過值得欣慰的是整個國家在逐漸削弱種族歧視和隔離,黑人權利在逐步得到改善。她們姐妹的兩個孩子都能夠平靜地接受自己的身份,努力生活。

面對生活,我們該如何選擇,而這些選擇,又會帶給我們什麼樣的結果。就像這本書腰封上寫的話:

離開的,回來的;消失的,留下的;攫取的,遺忘的;掙扎的,釋然的……每個人都在經歷且承受著自己的選擇。

如若可以,誰會想逃離;如非不得已,誰又想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