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問齋醫案」血不足,風寒溼邪不走!中醫教你養血祛風溼

2022-02-11由 中醫小藥徒 發表于 畜牧業

什麼是脘腹脹痛

若是體內血行不暢、血不足,那麼體內的風寒溼邪,就可能會賴著不走。

在《問齋醫案》中就有著這樣的記載:“有一位清代名醫就曾遇到過這樣一位患者。而他的病症,較為特別。據記載,患者最初只是大拇指有些僵硬,屈伸不利,而且還有些發麻。隨後,這種感覺就從大拇指開始向著身體蔓延,最後幾乎牽連整個身體。渾身上下也變得很僵硬、屈伸不利。隨著時間的推移,身體多處也出現了疼痛,好似針刺一般,時時還有身體筋脈在抽動”。

「問齋醫案」血不足,風寒溼邪不走!中醫教你養血祛風溼

據患者自述,也用過祛風溼的一些藥石,但效果始終都不太好。

透過這位醫家的診斷後發現:“患者素本陰虧體質,風寒溼得以乘之,合而為痺”。

這也就告訴我們:“我們的氣血就如同泉水的源頭一樣,若是在流動時,表現得極為不暢。那麼氣血就會不通行,而寒溼也無法稽留而去。因此就需要靜補真陰,再以流氣活血輔之”。

「問齋醫案」血不足,風寒溼邪不走!中醫教你養血祛風溼

我們體內的風寒溼邪,容易黏附在我們的肌體中,若是直接以常理除之,是很難去除的。尤其是像那種病程日久的人,就更難清除了。

但若是透過養陰血的方式,讓脈道內的津血流動自如,就可以減輕風寒溼邪在體內的粘附性,而達到有效地去除風寒溼邪的目的。

其實,這就如同清理電線杆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小廣告一樣,若是直接上剷刀,雖然也能去除,但是很費勁。但若是,先用水流沖洗一下,或是用水浸溼以後。用手都能輕鬆摘下。

「問齋醫案」血不足,風寒溼邪不走!中醫教你養血祛風溼

這也正如這位清代名醫所說的那樣:“源流不暢則不通,寒溼稽留而不去”。因此,我們要想把寒溼邪氣去除,就需要將陰血培補充足、同時還要將血液流動起來。

上述醫案中所提到的患者,最初只是肢體強直、麻痺、伸屈不利。而肢體出現病變,一般風寒溼邪就是必須要考慮的因素。當然,“筋脈動

”則是說明患者存在肝風的情況,所以肢體才會顫抖、抽動。

「問齋醫案」血不足,風寒溼邪不走!中醫教你養血祛風溼

那麼肝風是如何颳起的?

肝風颳起,最直接的原因可能就是肝腎的陰血虧虛,而陰虛就容易生風。所以說,這位名醫家斷定,上述患者的本質問題就在於陰血虧少、滯澀不通所致。因此,若是在此基礎上,風寒溼邪是很難祛除的。

因此,我們在應對時,就需要培補陰血,同時還需要活氣血。而在此基礎上,還要輔以祛風除溼。那麼此時的調治思路就相對清晰明瞭了。就比如說,我們可以用熟地、山藥、山萸肉、當歸、懷牛膝、酸棗仁就能滋補陰血。而這一步主要在於培補陰血。

「問齋醫案」血不足,風寒溼邪不走!中醫教你養血祛風溼

其次就是活血,讓氣血在脈道里流動起來。所以我們就可以搭配紅花、蘇木、香附。

最後一步就是舒筋活絡、祛風除溼了。因此就可以用木瓜和

威靈仙

而上述患者的這一系列問題,在傳統醫學的風溼病學中,一般則將其劃分到“燥痺”。也就是說患者的素體陰血虧虛,有著燥熱之氣。此外,在此基礎上,還外感了風寒溼邪。

「問齋醫案」血不足,風寒溼邪不走!中醫教你養血祛風溼

就比如說,有些患者可能會存在舌頭偏紅或是暗紅,抑或是少苔;脈象多為細數、或是沉澀、或是細澀,抑或是弦而細數。

此外患者在關節疼痛、或是肢體不適的時候,還可能伴隨諸如頭痛眩暈、面部發熱、口咽乾燥、眼睛乾澀、潮熱盜汗、五心煩熱,腰膝痠軟以及心煩易怒等症候時。一般則是以生地,熟地,當歸,白芍,秦艽,防風,甘草以及酸棗仁來養陰血、安心神。當然,整體而言,還是以養血活血、祛風除溼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