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中醫兒科學》疳積

2022-02-08由 Zack8 發表于 畜牧業

胰腺是什麼拼音

疳積 [gān jī]

基本概述

拼音名:Gan Ji

英 文:Rickets plot

常見證型有:①乳食壅滯型疳積。證見精神煩躁,夜寐不安 ,納呆,腹脹形瘦,腹痛,磨牙,毛髮稀疏,手足心熱,大便洩穢,小便混濁,舌苔厚膩,脈滑數。治宜消積導滯,方用保和丸、消乳丸等。②脾虛失榮型疳積。證見面色萎黃,形體消瘦,發稀,厭食,腹大青筋、大便完谷不化,小便如米泔,舌淡苔膩,脈濡。治宜益氣理脾,方用肥兒丸等。③氣血兩虧型疳積。證見精神萎靡,睡時露睛,食慾不振,便秘或洩瀉完谷不化,面色?白,形瘦羸弱,四肢不溫,啼哭無力,口唇乾燥,舌淡紅少苔,脈沉細。治宜益氣養血,健脾和胃,方用人參養榮湯等。

《中醫兒科學》疳積

疳積是疳症和積滯的總稱。疳症是指由餵養不當,脾胃受傷,影響生長髮育的病症,相當於營養障礙的慢性疾病。積滯是由乳食內積,脾胃受損而引起的腸胃疾病,臨床以腹瀉或便秘、嘔吐、腹脹為主要症狀。古人有“無積不成疳”、“積為疳之母”的說法。

對於疳證的“疳”的兩種解釋:其一為“疳”就是“甘”,這是因為本病起先多是由於過食甘而致。這是從某個側面,對本病的起始原因加以概括。其二是“疳”有“幹”的含義,這是因為本病會出現消瘦,乾癟,氣血津液不足等臨床表現。

病因

乳食不節,傷及脾胃

乳食不節,過食肥甘生冷,傷及脾胃,脾胃失司,受納運化失職,升降不調,及成積滯。積滯日久,脾胃更傷,轉化為疳。

脾胃虛寒薄弱

脾胃虛寒薄弱,則乳食難於腐熟,而使乳食停積,壅聚中州,阻礙氣機,時日漸久,致使營養失調,患兒贏瘦,氣液虛衰,發育障礙。

乳食不節與脾胃虛弱互為因果,積滯可傷及脾胃,脾胃虛弱又能產生積滯,臨床上多互相兼雜為病。

其他

某些慢性疾病和感染蟲症也常為本病的原因。

疳積:中醫指小兒面黃肌瘦,腹部膨大的病,多由飲食,沒有節制或腹內有寄生蟲引起。

症狀

積滯傷脾

形體消瘦,體重不增,腹部脹滿,納食不香,精神不振,夜眠不安,大便不調,常有惡臭,舌苔厚膩。

氣血兩虧

面色萎黃或蒼白,毛髮枯黃稀疏,骨瘦如柴,精神萎靡或煩躁,睡臥不寧,啼聲低小,四肢不溫,發育障礙,腹部凹陷,大便溏洩,舌淡苔薄,指紋色淡。

診斷

疳症

(1)飲食異常,大便幹稀不調,或脘腹膨脹等明顯脾胃功能失調者。

(2)形體消瘦,體重低於正常平均值的15~40%,面色不華,毛髮稀疏枯黃,嚴重者乾枯贏瘦。

(3)兼有精神不振,或好發脾氣,煩躁易怒,或喜揉眉擦眼,或吮指磨牙等症。

(4)有餵養不當或病後飲食失調及長期消瘦史。

(5)因蛔蟲引起者,謂之“蛔疳”,大便鏡檢可查見蛔蟲卵。

(6)貧血者,血紅蛋白及紅細胞減少。

(7)出現肢體浮腫,屬於營養性水腫者,血清總蛋白量大多在45g/L以下,血清白蛋白約在20g/L以下。

積滯

(1)以不思飲食,食而不化,腹部脹滿,大便溏洩或便秘為特徵。

(2)可伴有煩躁不安,夜間哭鬧或嘔吐等症。

(3)有傷乳食史。

(4)大便化驗檢查可見不消化食物殘渣及脂肪滴。

證候分類

疳症

(1)疳氣:形體略見消瘦,而色稍萎黃,食慾不振,或食多便多,大便幹稀不調,精神不振,好發脾氣。舌苔膩,脈細滑。多見於本病之初期。

(2)疳積:形體消瘦明顯,脘腹脹大,甚則青筋暴露,面色萎黃,毛髮稀疏易落,煩躁。或見揉眉挖鼻,吮指磨牙,食慾減退。或善食易飢、大便下蟲。或嗜食生米、泥土等異物。舌質偏淡,苔淡黃而膩,脈濡細而滑。多見於本病之中期。

(3)幹疳:極度消瘦,皮包骨頭,呈老人貌,面板乾枯有皺紋,精神萎靡,啼哭無力,無淚。或可見肢體浮腫。或見紫癜、鼻衄、齒衄等。舌淡或光紅少津,脈弱。多見於本病之晚期。

積滯

(1)乳食內積:面黃少華,煩躁多啼,夜臥不安,食慾不振,腹部脹滿,大便溏洩酸臭或便秘,小便短黃或如米泔,伴有低熱。舌紅,苔膩,脈滑數,指紋紫滯。

(2)脾虛夾積:面色萎黃,形體較瘦,睏倦無力,夜寐不安,不思乳食,腹滿喜伏臥,大便稀糊。唇舌淡紅,苔白膩,脈細而滑,指紋淡滯。

治療

積滯傷脾

(1)治則:消積導滯,調理脾胃。

(2)處方:揉板門,推四橫紋,運內八卦,補脾經,分推腹陰陽,揉中脘,揉天樞,按揉足三里。

(3)方義:揉板門、揉中脘、分推腹陰陽、揉天樞消食導滯,疏調腸胃積滯;推四橫紋、運內八卦加強以上作用,並能理氣調中;補脾經、按揉足三里以健脾開胃,消食和中。

氣血兩虧

(1)治則:溫中健脾,補益氣血。

(2)處方:補脾經,運內八卦,掐揉四橫紋,揉外勞宮,推三關,揉中脘,按揉足三里,捏脊。

(3)方義:補脾經、推三關、揉中脘、捏脊溫中健脾,補益氣血,增進飲食;運內八卦、揉外勞溫陽助運,理氣和血,並加強前四法的作用;掐揉四橫紋主治疳積,配按揉足三里調和氣血,消導積滯。

其他

此外:五心煩熱,盜汗,舌紅光剝,陰液不足者,宜推三關、揉外勞,加清肝經,補腎經,運內勞宮;煩躁不安,目赤多淚加清肝經;若有咳嗽痰喘,加推肺經,推揉膻中、肺俞;便溏者加補大腸;便秘者加清大腸,推下七節骨。

另外可單用捏脊配合針刺四橫紋治療。也有用板門割治的效果也十分明顯。

藥膳食療

疳積,又稱食滯、食積。小兒一旦患有此病,影響營養的吸收,造成生長髮育不良,嚴重 者會合並其它症,導致死亡。所以對小兒疳積的儘快治療,顯得格外重要。

積滯

胃納減退,噁心嘔吐,吐出奶塊及食物,腹脹而硬,大便酸臭,煩躁哭鬧,苔白厚膩,脈滑有力。治宜消食導滯。

(1)二醜消積餅 黑、白醜各60克,白麵500克。將二醜炒香脆,研成細粉狀,與白麵調合,加適量白糖,焙製成每塊重3克的餅乾食用。每服1~塊,日3次。

(2)雞內金粥 雞內金6克,幹橘皮3克,砂仁1.3克,粳米30克,白糖少許。先將前三味共研成細末,然後與粳米同煮粥,待熟時調入白糖。溫服,早晚各1碗。

(3)鵪鶉大米粥 鵪鶉1只,大米適量,調味料少許。將鵪鶉處理乾淨,切成小塊,與大米同煮作粥,調好味。空腹溫熱食,日2~3次。

(4)香姜子奶 丁香2粒,薑汁1茶匙,牛奶250毫升,白糖少許。將丁香、薑汁、牛奶同鍋煮沸,去丁香,加白糖,溫飲。

(5)萊菔子散 萊菔子6克,焙乾研末。用溫開水調服。

(6)五香散 芡實、扁豆、玉米、黃豆均炒熟各等份,焙雞內金1/4份。將五味均勻研成極細的粉末狀,每服15~克,溫開水送服,日3次。可連用1~2個月。

疸證

長期胃納不振,時時腹瀉,面色黃白,毛髮枯槁,形體羸瘦,精神不振,目光黯淡,睡間露睛,甚則浮腫,舌淡少苔,脈細弱。治宜健脾益胃,補養氣血。

(1)二藤健脾糕 旋花根150 克,雞血藤60克,粳米250克,白糖250克。將前三味共研細粉,混勻後加白糖,用水適量揉成麵糰,切塊或搓成小團塊,蒸熟。分頓隨量食。

(2)山楂蜜膏 山楂、蜂蜜各500克。將山楂洗淨,去核,切成薄片,加水適量煮糊,再加蜂蜜煉成膏。每服半匙,日3次。

(3)小米山藥粥 山藥45克(鮮品100克),小米50克,白糖適量。將山藥洗淨搗碎或切片,與小米共煮作粥,熟後加白糖適量調勻,空腹溫熱服食。

(4)木鱉榧子夜明砂散 雞肝4具,木鱉、榧子各3克,夜明砂6克。將前三味炒至黑褐色,研成繼末,分成4份,分別與不沾水之4具雞肝(雄雞經閹割的雞肝)同蒸,熟後食用。每次服雞肝1具。服後忌喝茶。

(5)內金鱔魚 黃鱔1條,雞內金6克,調料適量。將鱔魚剖腹去內臟,洗淨,切成2釐米長的段,雞內金洗淨;將鱔魚和雞內金同放入蒸盆內,加生薑、蔥、醬油、食鹽、紹酒各適量,入籠蒸至熟透,調入味精。隨意服食。

(6)炒扁豆淮山藥粥 炒扁豆60克,淮山藥60克,大米50克。將扁豆、淮山藥洗淨,大米淘洗乾淨,加水適量共煮粥。

(7)茯苓粉 茯苓適量,研粉。每服15克,開水沖服。

注意事項

1。注意調養:在餵養方面,應注意遵循先稀後幹,先素後葷,先少後多,先軟後硬的原則。

2。注意營養搭配。

3。必要時應中西醫結合治療,特別是對原發病、消耗性疾病的治療。

醫學(中醫)上稱之為“挑疳積”。

小兒針挑療法又稱“挑四縫法”、“挑疳積法”,是用三稜針(或其他鋼針)選準特定部位和穴位,挑破皮層取出皮下脂肪,用以治療小兒疳積(包括蟲積)的一種外治方法。

本療法系從古代中醫砭刺術中派生而出。最早見於《針灸大成》,在其他中醫學典籍中記載甚少,但卻以其方法簡便、療效顯著而廣為流傳。包括挑液法和挑脂法兩種。

1、挑液法(針挑四縫穴): (1)選用三稜針(或圓利針、縫衣針),先予高壓消毒,或用75%酒精浸泡30分鐘,或煮沸20分鐘消毒,取出置於消毒盒內備用。

小兒疳積的刮痧療法

(2)洗淨患兒手掌,術者先用2%碘酊塗擦,稍幹後再用75%酒精將患兒掌面第2、3、4、5指腹側第一、二指間關節橫紋處由中心向外周擦拭消毒。

(3)用消毒三稜針挑刺上述橫紋中心,對準挑點,快速地向中心方向斜刺一分深度,稍提搖,術者以左手在第一指節腹面向針尖方向按準,隨即出針,針口可見少許粘黃液體(也有清稀液體滲出量多),用指擠壓,使液盡出,見血為度,再用消毒幹棉球拭去。患兒兩手8指均一一挑刺,血出則用幹棉球壓之,囑患兒(或家長幫助)捏緊雙拳,以壓迫止血。

(4)疳積重者,刺出全是稠質粘液,輕者粘液夾血,未成疳者無粘液而見血。隔日或隔2、3日針挑1次,一般針挑3-6次,粘液漸少,直至無粘液,僅見血為止。

2、挑脂法(針挑疳積點):

(1)選用三稜針,先予高壓消毒,或用75%酒精浸泡30分鐘,或煮沸20分鐘消毒,取出置於消毒盒內備用。

(2)洗淨患兒手掌,術者先用2%碘酊塗擦,稍幹後再用75%酒精將患兒手第2、3、4、5指第一、二指節腹面正中,即疳積點由中心向外周擦拭消毒。

(3)押手:因為挑脂要挑皮下脂肪層,取出脂肪團,容易出血,故要充分利用押手來壓取脂肪和止血。可請助手協助。術者和助手用左手挾持住患兒手指,並以左手拇指分別向自身方向,經過挑點,滑壓幾次,然後固定在挑點的旁邊,用力壓著不動。其目的是要排除區域性血液,壓迫止血,並使挑點面板張露,皮下脂肪易被擠出。

(4)術者右手拿針對準挑點中心,用“挑點法”,動作迅速地挑開皮層,進入皮下。皮下脂肪小體由於受到兩個指頭在旁的壓力,很快便會向針口冒爆出來,然後用針尖邊挑邊刮,把分佈在脂肪團上的稀疏纖維挑斷,儘量擠出脂肪小體,最後用針體把針口殘留的脂肪刮乾淨。

(5)術後針口塗上紅汞,用消毒紗布墊封壓住針口,再用繃帶包紮,加壓3-5分鐘,以防出血。在未封壓好針口前,術者和助手的押手不能放鬆,否則即可引起出血。

(6)術後囑患兒(或家長)不要沾汙傷口,5天后可以拆封。

(7)因其針口較深、押手擠壓,出血較多,留有微小創口必須用紗布墊加壓包紮。5天后不能拆封洗手,不能用手拿取他物,以防感染。

本法不及針挑四縫穴之簡便、安全,而療效相仿,故目前臨床多用針挑四縫穴。

二、治療機理 四縫為經外奇穴,與三焦、命門、肝和小腸有內在聯絡,臨床觀察有平肝瀉心、理脾和胃作用,針之可調整三焦,燥溼驅蟲,理脾生精。醫家有專用本法治療小兒疳證;也有以本法配合湯藥,作為輔助療法。有學者提出針挑四縫,不但能用於治療,且有鑑別診斷和判斷其預後的意義。

小兒疳積的拔罐療法

現代醫學研究,認為針刺四縫穴可使唾液分泌增加,提高唾液澱粉酶的作用,腸中胰蛋白酶、胰澱粉酶、胰脂肪酶的含量(消化強度)增加。對於營養不良合併佝僂病者,針刺四縫穴後,發現血清鈣、磷均有上升,鹼性磷酸酶活性降低,結果鈣、磷乘積增加,有助於患兒的骨骼發育與成長。

[臨床應用]

本療法用於小兒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疾病。

疳症、蟲積

取挑液法(針挑四縫穴)或挑脂法(針挑疳積點)。

咳喘

取挑脂法。

1、取點方法:取肺俞、風門、外喘息(大椎穴旁開1。5寸)、天突、膻中、中府、掌三點等,每次針挑3-4個穴點,隔日1次,輪流選點挑刺。

2、辨證加減:表證、熱證,加挑風池、大椎。慢性期則應按所犯臟腑而加用相應之背俞穴,如脾虛者加脾俞、中脘;腎虛加腎俞、關元。也可選用相應的華佗夾脊穴和治喘五平穴。治療後期在掌2點處挑脂或割脂1次。

3、針挑方法:凡屬熱證、實主,均用瀉法。即每次取點宜多,針挑提擺幅度大,用力強,創口較大,挑出脂多,針挑方向與經絡病位逆方向,總之刺激總量大。凡屬虛證、寒證,宜用補法。每次挑點少(2-3個),針挑不提擺,用力小,挑時短,創口小而淺,脂出少,針挑方向與經絡病位順方向。

[注意事項]

1、術者剪淨指甲,用皂、刷充分洗刷乾淨,然後以2%碘酊塗擦拇、食指頭,再用75%酒精擦淨;最好能戴上消毒手套。消毒嚴密,可防止患兒及術者雙方的感染。

2、針挑選點要準,手法要快,不能留針。患兒被挑疼痛,哭鬧亂動,防其發生意外,術前將手法簡要告知家長,徵得同意後,請求協助,抱住患兒並固定其雙手,方可行之。最好能安撫患兒,鼓勵勸導,使其能與術者配合,情緒安定,保證針挑能順利和安全地進行。

3、針挑時要注意避開小血管。挑四縫穴後24小時內囑患兒勿玩泥沙、汙物及金屬玩具,以免感染。

4、挑疳積點術後,患兒應保持雙手清潔,防止汙染。發現包紮鬆散,應重新消毒包紮。

5、凡已生鏽的針具均不可用,以免引起“破傷風”。

6、疳積患兒必須忌口1月,如豆類製品、麥類製品、糕餅,以及各類零食如花生、瓜子、芝麻、冷飲、巧克力等等,以免脹氣。

7、治療中應注意飲食調理,魚肉以清蒸為宜,易於消化;增加新鮮蔬菜、水果。補充營養,睡眠充足,經常戶外活動,多曬太陽,增強體質。

[按語]

本療法針具簡廉,療效顯著,手法簡便,安全可靠,因而歷久不衰。只是對其治療作用及機理尚缺乏系統、深入的研究,有待於進一步整理、觀察與提高。

小兒疳積是由於脾胃虛損、運化失宜,導致消化吸收功能障礙的一種慢性疾患。治療應以調整脾胃為主,如適當配合藥粥食療有助於減輕症狀和促進康復。這裡,介紹一些小兒疳積藥粥,供參考。

白蘿蔔粥:白蘿蔔1個,洗淨切片,先煮30分種,再加大米50克同煮,至米爛湯稠,加紅糖適量,煮沸即可。用於小兒消化不良,腹脹。

山藥粥:大米100克,淘洗乾淨後與山藥片100克一起入鍋煮,至米爛。食用時加白糖適量有調補脾胃,滋陰養液功效。

消食健脾粥:蓮子、芡實、炒麥芽、扁豆各15克,焦山楂10克,神曲6克(用紗布包),共放鍋內,加水適量煎煮30分鐘,去渣,再加入粳米15克熬粥。粥成加入白砂糖少許調味,趁溫熱服,有健脾養胃、消食化積功效。用於小兒面黃肌瘦、神煩氣急、手足心熱、納呆腹脹等症。

《中醫兒科學》疳積